在沒落的元老級手機品牌中,如果說諾基亞是因為固步自封走向衰亡;摩托羅拉是被巨頭們玩弄股掌之間成了犧牲品;Palm是死於過於超前,那麼終於熬不過2020年的黑莓,則是被手機市場的價效比之戰逼上了絕路。
2011,手機市場的黃金時代
2011年,對於手機市場來說,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4年前號稱重新發明了手機的iPhone還沒有徹底改變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一切都還在野蠻生長著。
彼時,諾基亞還是行業龍頭,佔有2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新發布的智慧手機系統塞班3並未得到市場的青睞,感到壓力的它,正在尋求一個新的平臺。
現在已壟斷市場的安卓在當時只是一個剛釋出3年,還很不完善的系統,但在智慧手機領域,它以其開源的特性,成為諸多不具備系統研發實力的廠商的最佳選擇。
這一年,微軟也剛剛釋出Windows Phone 7系統,企圖在新興的智慧手機市場上重現Windows系統的榮光。
曾在PDA領域重挫蘋果的Palm被惠普收購,釋出webOS最新旗艦Pre 3,希冀這一超前的智慧手機系統能受到市場認可……
(實際上當時的webOS已經具備iPhone X的操作邏輯的雛形,即便說iPhone X在互動方面是對Pre系列手機的拙劣模仿也不為過。)
我第一次接觸黑莓手機,也正是2011年,時值iPhone 4S釋出,但這並不影響黑莓Bold系列的末代旗艦9900的火爆上市,二手轉賣平臺上不乏想用iPhone 4S交換黑莓9900的帖子。
當時黑莓手機在智慧手機市場上11%的份額看似不算很高,卻因其10年前911恐怖襲擊時的絕佳表現,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樹立了不可撼動的江湖地位,成為多國政府工作人員的標配手機,牢牢把控著這一小眾市場。
同樣是在2011年,第一代小米手機發布,創始人雷軍在釋出會上打出了“為發燒而生”的標語,而且將高配低價作為核心賣點,正式把當時還高高在上的智慧旗艦手機拉入了價格戰的洪流。
而讓這一戰略成為可能的,除了極致的成本管理,最重要的,還是開源免費的安卓系統,它不僅復活了一眾中國產山寨機廠商,還藉由小米的成本領先戰略,埋下了黑莓覆滅的種子。
轉型,但不甘同質化
2011年前後,黑莓也開始意識到,僅靠安全無法俘獲使用者的心,即便有一批忠實擁躉,沒有新使用者帶來的營收,業績也很難增長,在波濤洶湧的手機市場,沒有增長,無異於下滑。
於是黑莓推出BlackBerry OS 10,系統級的通知中心和卡片式多工的加入,讓它從互動和易用性的角度與iOS和安卓有了一較高下的能力。
對於早已被邊緣化的實體鍵盤,黑莓也沒有放棄,而是加入了創新,讓鍵盤有了觸控板的功能。
但現實是殘酷的,像其他小眾系統一樣,市場並沒有留給黑莓的新系統太多的時間,很快BlackBerry OS 10就進入了“使用者基數少-第三方廠商軟體匱乏-使用者流失”的惡性迴圈。
2015年,黑莓CEO程守宗毅然拋棄了先進卻沒有完整生態的BlackBerry OS,投入安卓的懷抱,後者由於一以貫之的自由開源,早已壟斷市場,用免費消滅了絕大多數小眾系統。
但是系統上的妥協並不意味著黑莓背棄傳統,甘於同質化,而是依然堅持高安全性與全鍵盤,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黑莓並不能像以小米為代表的其他安卓廠商那樣遊刃有餘。
安卓手機雖然品牌眾多,但是在設計生產方面,有著極為同質化的解決方案和代工體系,大多數手機廠商也是這麼做的,因為這樣可以壓低成本,搶佔市場。
黑莓則不同,它主打的安全,是建立在成本高昂的技術研發以及加密推送服務架構之上的,而定製的觸控式全鍵盤市場上也只此一家,難以壓縮成本。
使用者以較高的價格換來的不是流行時尚的全面屏、不是AI四攝或最快處理器,而是日常使用中不太會注意到的安全性和逐漸令人陌生的全鍵盤。
因此,即便用上了主流的系統,黑莓適合的使用者群體,依然是小眾。
自由市場上的壟斷
2016年,黑莓乾脆放棄硬體製造,將黑莓的品牌使用權讓渡給TCL,後者仍舊遵循著黑莓的理念,推出了Key One、Key 2這樣的全鍵盤手機,雖然產品本身日臻完善,但使用者流失早已不可挽回。
成本領先戰略中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便是“使用者對商品差異化的敏感度不高”,也就是說大家關心的不是手機是否有新穎的特性,只關心誰的售價低。
這樣的自由市場,本質上是一種多數決,當小眾手機使用者無法支撐一個小眾系統或小眾手機廠商時,它將無法避免地走向衰亡。
留下的就是形成了自然壟斷的安卓和蘋果,還有一個死氣沉沉的市場。
你可能覺得現在手機市場依然生機勃發,但其實發展的方向已經被束縛在了螢幕更大、處理器更快、相機更好這三個方向。
但卻忘了2011年以前的手機市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各種造型的手機層出不窮,市場可以包容各種異想天開的設計。
這樣的黃金時代,再也回不去了。
以上這些無非是一個數碼愛好者的碎碎念,價格戰加劇、發展方向固化和創新方向的單一,是一個行業成熟的標誌,是市場的自然選擇,從結果上看,也是有利於福斯消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