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網際網路運營覆蓋面廣泛,除了活動、商品、使用者、內容等四大基礎運營體系,也有新媒體運營、流量運營、類目運營、店鋪運營、遊戲運營、積分運營等大量專注於特定目標的運營,以及產品運營這種與產品職能交錯的運營。

全站首頁,無疑是所有頁面的龍頭,首頁運營是運營的重中之重。但一路走來,運營類書籍或文章鮮有提及如何做好首頁運營,提升使用者體驗與流量效率,最大化商業產出。本文結合本人多年在大型電商平臺負責產品、運營和資料團隊的實戰體會,對首頁運營的整體框架做一個分享。文中主要思路,也適用於頻道首頁和店鋪首頁。

一. 首頁流量模型

要做好首頁運營,首先應該了解首頁流量模型,也就是流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在首頁如何分佈。下面談談首頁流量的來龍去脈和特徵。

1)直接訪問:使用者在手機上開啟app進入首頁。

2)推廣/分享-Deeplink跳轉:在SEO/SEM的網頁和社交分享頁上埋入deeplink程式碼,指定URL,使用者用瀏覽器或微信開啟該網頁,通過深度連結技術喚起app(如果已安裝),直達對應的頁面。

瀏覽器中通過Deeplink喚起app

對於微信喚起,app需要在騰訊白名單內(主要是騰訊的親戚,如京東、攜程等),非白名單公司只允許在微信內開啟web頁面,不能喚起app。此時可以引導使用者通過支援深度連結的瀏覽器開啟,隨後在瀏覽器上跳轉app。

3) 第三方app喚起:通過合作的應用交叉引流,在其它應用喚起app,直達指定頁面,例如抖音跳轉淘寶。技術上這樣是可行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應當建立流量管理規則,不應當輕易允許流量跳離app,在“米袋子上摳個洞”。

4) 系統快捷功能入口:如iPhone等大部分手機支援的負一屏。從手機第一屏向右劃,進入的第一屏左側頁面即為負一屏,在這裡可以放置元件,指向應用內功能。此外還有在iPhone最新版本中已取消的3D touch,這是個iPhone 6S開始支援,但使用者習慣最終沒養成的功能。它通過大力按壓app圖示,展示出一組特定入口,點選後直達app特定頁面。

負一屏

3D Touch

我們看到並非所有app流量都必經首頁。直接訪問(直接開啟app)通常佔到app首頁流量的大部分。

2. 去向

使用者進入首頁後,一般有如下去向(資料未去重,比例僅供參考):

首屏流量分佈示例

1)搜尋流量:目標明確的使用者直接進入搜尋框搜尋所需商品,我通常把這部分流量稱為精準流量。也有輸入寬泛詞如“零食”,匹配多個子類目,或者去底部通欄的“分類”入口,這種可認為是半精準。

2)閒逛流量:精準流量分流後,其餘流量沿首頁下行,成為閒逛流量。有的使用者有明確的偏好欄目,如秒殺,會通過首頁划動快速找到入口。

位置比較深的欄目,動線設計上,一種思路是設定頂端懸浮的電梯導航,點選後直接向下滾動到對應區域;另一種思路則是強制動線,使用者只能逐屏劃到該欄目,半路其它欄目也可能吸引使用者產生額外的點選和銷售,但存在流失風險。這兩種思路各有側重,條件允許大家可以做AB測試進行選擇。

更多使用者沿首頁往下逛,此時,欄目入口抓流量的能力非常重要,策略在首頁運營技巧部分探討。

3)功能區流量:很多電商把分類、內容、購物車和個人中心等功能入口放在底部通欄。“分類”提供樹形類目導航幫使用者有層次地找貨,而“內容”(如京東的發現,淘寶的微淘)則是種草和提供黏性的重要方式。這兩個入口更類似導購,與購物車和個人中心有質的不同。由於佔據黃金位置,內容入口常有不錯的流量,但非內容電商轉化一般不佳,可考慮在大促等特定階段做些替換。此外站內信/訊息入口也屬於功能區流量。

3. 首頁流量分佈

首頁流量在首屏無疑是100%,隨後會有部分沒有二跳的流量(啥也沒點)直接離開,剩餘流量在搜尋框分流掉一部分,剩下的呈倒金字塔分佈,自頂向下逐屏遞減,類似下面這樣。

流量逐屏遞減

中國人喜歡逛,電商的導購和運營能力也比較強,閒逛流量往往佔到整體的60%強,而美國人喜歡搜,根據亞馬遜資料,美國約80%以上的流量會去搜索。這個特性決定了中西方電商app會有較為不同的首頁設計思路,在美國甚至大多數電商都沒有運營崗。

流量走到首頁底部,類似於逛到了商場盡頭。此時的流量我們稱之為流量殘值(此外結算流程完畢後的流量也可稱為殘值)。有些app會提示“我是有底線的”然後禁止繼續下劃,這有點浪費流量。既然使用者意猶未盡,就出個瀑布流好了,做個性化推薦,讓使用者可以繼續逛下去,就像刷抖音那樣。近年來大家越來越喜歡這種省心的閒逛方式。這是導購理念從“人去找貨”逐漸向“貨去找人”變革的體現,也是京東、淘寶大幅增強“猜你喜歡”的重要原因。

主流電商的“猜你喜歡”大約有5%~20%的流量。從首屏到底部,中間流量分佈可做曝光埋點統計各欄目被展示的次數。根據經驗,超過60%的流量僅到達首屏和二屏,隨後有個斷崖,三屏之後的流量視欄目情況遞減速度不同。當然曝光和點選未必成正比。

首頁欄目的點選比例,體現從首頁進入的流量比例。進一步統計該欄目的銷售在歸屬首頁的銷售中的比例,兩者相除體現該欄目單位流量的銷售能力,在我管理首頁資源會作為重要指標評估欄目的流量使用。

流量到達三屏或更深後,可以放個“返回頂部”懸浮控制元件,讓首屏黃金欄目有再次被光臨的機會。

二. 首頁效率監控及資源位管理

1.首頁運營核心指標體系

首頁運營必須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論好壞。因此,首先要明確運營的北極星指標。由於首頁是公司幾乎所有業務的入口,可以設定一個指標體系,除最重要的北極星外,還可以以一組多維度指標來綜合評估首頁效率。這些指標本文統稱為首頁核心指標,北極星指標可根據戰略重點從中選取。

常見的首頁核心指標如下:

1)營收指標。這組指標體現首頁對營收的貢獻,常見有如下三個指標:

首頁營收:某個時間段內以首頁為起點並最終成交的成交額,計為首頁營收(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這裡同時含首頁直接營收和間接營收。首頁直接營收:某個時間段內直接在首頁完成加車或購買的成交額。這裡首頁直接完成了轉化。隨著鋪在首頁的商品瀑布流欄目的發展,這個指標會不斷提升。首頁點選價值:在統計首頁營收後,再計算相同時間段的首頁總點選(Click),則首頁點選價值=GMV/Click。

注:這三個指標中,前兩個主要衡量首頁的營收佔比和直接貢獻,第三個主要衡量首頁引導成交的效率。對於大型電商或業務比較豐富的公司,首頁的主要使命不是直接完成銷售,但對於店鋪首頁或小企業,首頁直接成交可以作為一個重要指標。

2)興趣指標。這組指標體現首頁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均在統計週期內計算。

首頁二跳率:有百分之多少的使用者到達首頁後,有二次跳轉(即點選了某個欄目、商品等)。或者反過來,有多少使用者到達首頁後什麼都沒做就離開,稱為首頁跳失率。該指標較受流量品質以及爬蟲影響,但通常會作為重要指標進行監控,也是大轉化漏斗的第一個環節。首頁訪問屏數:使用者平均走到了第幾屏。首頁點選次數:使用者在首頁上的總點選次數。首頁訪問深度:首頁點選產生的PV數量。首頁停留時長:使用者平均在首頁上的停留時長。我認為首頁指標中,這個指標比較雞肋,不直接反映首頁價值,但常常也是一個統計指標。首頁訪問頻度:使用者在統計週期內的平均訪問首頁次數。除了天或更小單位,其它週期均應該按天去重。使用者高頻訪問常有其它原因,比如設定了黏性頻道如簽到、上新、秒殺,或主推品類本身具備高頻特性(生鮮、日用品等),該指標並不完全體現首頁本身的頻次驅動能力。

3)引導指標。這些指標看首頁把使用者引導到目標/核心業務的能力。

品類滲透引導指標:統計在某個時段內,有多少顧客通過首頁的引導,產生了跨品類的訪問/購買。統計單位通常為新增跨品類購買顧客數或佔比。特定業務/品類引導指標:當公司推出新業務或向某個業務進行戰略轉型時,希望把更多的非該業務的顧客引導到該業務(例如,亞馬遜中國在某個階段戰略性地把Kindle使用者向海外購業務進行引導),由於首頁在引導和流量分發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用該指標統計首頁為戰略業務帶客的能力。統計單位同上,可以認為這是品類滲透引導指標的一個特例。流量分發準確性。統計首頁對規劃的流量需求佔比進行分發的準確性,可用統計學方法給出該指標計算公式。

實踐中,營收、興趣、引導這三組指標和首頁產品和運營水平高度相關,可以以此為基礎構建首頁指標體系。明確了核心指標,運營的核心方向也就非常明確了。

2. 首頁管理指標體系

首頁運營的一個重要職責,是確保每個首頁資源位的合理分配和高效率使用。為此,需要設定首頁管理指標體系,對各個首頁資源位的效率進行衡量。可使用如下指標構建首頁管理指標體系。

1)CTR(Click Through Rate)

CTR = 入口點選次數 / 入口展示次數。CTR體現該入口對看到它的使用者的吸引力。

要注意的一個誤區是,CTR不體現流量佔比,它高度受到入口位置的影響。例如,CTR=30%,不等於首頁有30%的使用者點選了這個入口。而只是首頁看到了這個入口的使用者中,有30%的使用者進入了該欄目。

對於首頁末端入口,分母比較小,而且走到底部的使用者往往有較強的“逛”意願,導致入口靠下CTR會有提升,但點選人數實際更少。因此,對比CTR時,應對位置靠近的入口做對比,而不適宜全域性做對比。

2)Click Mix

Click Mix = 某頻道入口的總點選次數 / 首頁全部點選次數

相比CTR,Click Mix會更能體現進入該欄目的使用者佔比。我通常用這個指標來判斷這個欄目的流量獲取情況。

3)GMV Mix

GMV Mix = 頻道銷售額 / 全站總銷售

電商的營收有多種計算口徑,如訂單金額、成交金額、確認收貨金額,主要區別是是否統計取消訂單、退貨、供應商返點等。它們之間一般有一個大致的比例關係。計算中要確保用統一口徑計算欄目銷售額和全站銷售額就可以。建議使用成交額口徑 – GMV。

考慮到不同品類的單品均價差異較大,在這裡也可以使用Unit Mix(即銷售商品件數),以消除品類單品均價的差異。沒有一個絕對公平演算法,用GMV Mix計算,數碼家電這種件均價高的品類佔便宜;用Unit Mix計算,則超市品這種件均價低銷售件數大復購頻率高的品類佔優勢。也可以同時計算這兩個指標,共同作為參考。

4)轉化效率

轉化效率 = GMV Mix/Click Mix

該指標體現該欄目的轉化效率。例如,一個欄目獲得了10%的點選,貢獻了15%的營收,則該比值為1.5,體現了該欄目的轉化效率是全站水平的1.5倍。同樣也可以把GMV Mix改為Unit Mix,從銷售件數上看轉化效率。

5)Attributed GMV(歸因GMV)

Attribute GMV = GMV/訪問路徑深度

先說下歸因演算法。假設消費者訪問了頻道A,B,C,都看見了某商品,最終在C加車了該商品,完成了購買,從歸因模型的角度,有多種選擇。我傾向採用“最終渠道互動”模型,也就是把功勞完全算在C頻道,誰完成最後一擊就算誰的。但也有分析師傾向於採用線性歸因,也就是A、B、C均分,也就是本指標的演算法。更復雜合理的做法,是用時間衰減模型或馬爾科夫歸因模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詢相關資料。

6)GV Mix

GV Mix = 某欄目產生的商詳頁訪問量/ 全站總商詳頁訪問量

在這裡,GV代表一個商詳頁的訪問總量,也就是商詳頁PV。

大部分的頻道、活動頁都是通過(促銷、精選、上新等)各個維度進行商品陳列與推薦,直到使用者到達商詳頁,把貨擺在了顧客面前,引導任務完成。

至於貨和價格是否能吸引使用者加車、以及支付方式能否讓使用者完成結算,並不是導購頻道的責任。因此,頻道產生的商詳頁PV佔比高度體現頻道的導購價值和重要性。

7)人均PV

人均PV = 頻道內PV總量 / 頻道總訪客數

該指標體現了使用者能否在頻道內逛起來,也就是該頻道豐富不豐富,精不精彩,吸引力如何。

8)人均GV

人均GV = 頻道內GV總量 / 頻道總訪客數

該指標是前述兩個指標的綜合體,體現了頻道平均把多少個單品頁帶到每個使用者面前。假如單品頁轉化率恆定,則該指標直接決定了導購欄目的轉化能力,因此,在實踐中我通常以該指標為北極星來衡量各個首頁導購頻道的成效。

9)新客轉化

新客轉化 = 在頻道內完成加車並最終下單,從0變1單的顧客人數。

頻道不僅僅是賣貨,也要承載起它高價值任務,比如拉新(新客轉化)、賣會員、提升黏性。這個指標體現了頻道把訪客從“逛逛”轉化為顧客的能力。

這個指標也可以做一個拓展,從新客延伸到品類新客。例如,本來一個使用者從未購買過美妝產品,在這個頻道內完成了美妝商品的加車並最終完成了購買,則在品類滲透上做出了貢獻。

10)會員參與度

會員參與度 = 在頻道內加車並最終下單的會員總數 / 全站下單的會員總數

很多電商都十分重視提升會員的活躍度,一個頻道能否有效引導會員下單從而提升會員參與度、活躍度,體現了這個頻道對會員的吸引力,從而提升會員轉化率和續費率。

11)頻道訪問頻度

頻道訪問頻度 = 頻道不去重訪問次數 / 頻道去重訪問次數

該指標體現了一個頻道對使用者的黏性,也體現訪問了該頻道使用者是否願意再次訪問。有些頻道重點做黏性,比如內容、短視訊、遊戲,這類頻道,直接考核銷售類指標並不合理。對這類頻道,使用頻度指標可以看到它對使用者的黏性,進而為提升頻道帶動流量和銷售做出間接貢獻。

12)頻道跳失率

頻道跳失率 = 在該頻道內頁面中離開app人數 / 該頻道訪問總人數

通過橫向對比,可以看到哪些頻道導致了更多使用者離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該頻道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例如外鏈、卡死、閃退)或者體驗問題。

上面介紹了12個比較常見的指標,大家也可有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和特性,定義相應指標來衡量一個首頁頻道對核心業務目標所做出的貢獻。

3. 首頁資料報表

運營體系需要跟蹤的資料報表,可以分為兩類:

1)首頁整體指標

第一類是首頁整體指標,在前述的首頁核心指標體系中選擇關注的一組指標,以周為單位進行統計,同時對周環比、年同比進行觀察,如果出現大幅波動,則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原因。此外還可以觀察月趨勢,根據七點原則,對連續的同趨勢變化進行分析。

報表可以參考如下設計,或者在指標、時段上自行定義。

首頁整體指標示例

我們可以看到從多維度對首頁整體效果進行評估,有時會看到某些維度表現提升,某些維度則表現下降。不必追求每個方面表現都更好,只需要確保關鍵目標表現良好不斷提升即可,同時在關鍵目標有保證的情況下,再考慮次要目標的優化提升。

2)首頁入口效率指標

第二類是入口效率指標,評估首頁各個資源位的表現。可以在前述首頁管理指標體系中選取關注的一組指標,同樣以周為單位進行統計,觀察每個資源位效率的周環比和年同比(如果同一個頻道佔據同一個入口)波動情況和連續變化趨勢,並進行分析。

可以更進一步建立一個資源位綜合得分模型,把關鍵指標進行加權平均,算出每個頻道的綜合得分。例如,

資源位得分 = 人均GV得分*50%+轉化效率得分*30%+品類滲透得分*10%+頻道跳失率得分*10%

在這個例子中,選擇了人均GV、轉化效率、品類滲透能力、頻道跳失率作為資源位管理指標體系,佔比5:3:1:1。

根據頻道的綜合得分情況,可以考慮如下三種方式進行管理:

a)取消低分頻道的入口,對高分頻道增加入口;

b)對低分頻道進行流量切分,保留部分流量,把一部分流量分配給高分頻道。

c)低分頻道入口下沉,高分頻道入口上升;

簡單說就是用流量進行獎懲。

報表可參考如下設計,或者在指標、時段上自行定義。

首頁頻道效率指標示例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中國移動5G套餐最低128元每月,什麼時候能降到49元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