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我有一條理論。

學習一定要向這個行業裡最牛逼的人學習。

炒股票要向巴菲特學習。

做企業要向馬雲學習。

做產品要向張小龍學習。

程式設計要向大衛.海涅.漢森學習。

1

每個行業都不止一個人,

還有很多。

去哪裡尋找這些人呢?

之前在星球裡,有人推薦在行。

在行還是不錯的,有很多專家。

適合你快速進入一個行業。

但要說達到一個什麼高度?

夠嗆。

尤其是那些標榜自己在在行裡排行多少多少位的,建議你最好敬而遠之。

因為那可能是他最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否則不會把它標註出來。

2

虎嗅之前有一個大咖私房話。

不錯。

可惜去年年底停掉了,被併到了虎跑團裡。

去年的時候我還一直推薦,

今年就算了。

因為我沒有看到一個產品的連續性。對虎嗅的好感下滑了5個百分點。

好好的一個產品做的半拉磕嘰的。

即便如此,虎嗅還是值得一看。

3

一直喜歡《商業週刊》。

我的很多商業靈感是從這兒來的。

我之前預測美團股票,最開始緣自於商業週刊的一條訊息,說美團的股票又下跌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它將在明年迎來解禁。

為什麼解禁會是最糟糕的呢?

我以最快的速度開始查閱相關資料。

然後斷定應該在解禁日大量買進美團。目前這支股票給我掙了不少錢。

不少的意思是很多。

缺點是這款APP的搜尋做得太差。

剛剛搜尋“解禁”,居然沒搜到那篇文章。搜尋“美團”,它居然給我定位到美股上了。

技術團隊太差。

但產品做的不錯。

所以你可能需要自己做好標註。

商業週刊裡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欄目。

叫專訪。

基本上都是各大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強CEO的訪談。

我太喜歡這些訪談了。

一方面你可以透過這些訪談,看到這些“吃鹽吃的比我多的人”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

還有就是,透過訪談你可以瞭解各大公司在這一年的戰略重點。這裡面有很多商機。

舉個例子:

商業週刊在COACH全球CEO Joshua Schulman的專訪中,問道COACH中國的線上渠道和戰略計劃。

Joshua Schulman回答說:

我看的了一個商機。

怎麼做呢?

很簡單。

檢視一下進入中國的各大公司,哪些企業還沒有使用到新媒體營銷?哪些新媒體營銷做的很爛?哪些企業正準備進入中國?

尤其是那些正準備進入中國的。

不用我再往下說了吧。

簡單透露一下,今年上半年我連續投資了兩個與此相關的專案。

4

《好奇心日報》我就不廢話了。

好東西。

好東西。

好東西。

雖然被“禁言”一次之後,

有些話不敢說了。

但仍然是個好東西。

還不花錢。

5

推薦一下36氪。

這家公司剛創業那會兒,

我還沒看上。

現在已經做得很大了。

推薦一個專欄吧:《36氪每日商業精選》。

好東西。

尤其是每天推送的“小資料”。

反正對我很有用。

我想對於做投資或者做產品的人來說,幫助都會很大。

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畢竟我不是其他人。

6

咦?!居然寫了這麼多?

還有好幾款沒推薦呢。以後再說吧。

之前有和大家說過讀書,就想著再推薦幾APP。寫著寫著,發現這字數也不平均啊。全由心情,各種放飛自我。有的寫的特別長,有的寫的特別短。

還是排個序吧,要不然你們很可能會按字數來判斷優先等級。

1、好奇心日報。

把它放在第1位,是因為它適合所有人。

而且是免費的。

2、商業週刊。

幫我掙了不少錢。

但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可以把握住這些商機。而且大部分資訊都是收費的。搜尋做的令人髮指。

3、36氪。

36氪的每日商業精選,我很喜歡。

但並不是所有的專欄都好。

不要問我哪些好。

我懶得花時間去看。

4、虎嗅。

我曾經一度因為大咖私房話,把虎嗅排在了36氪的前面。

現在它又掉下來了。

5、在行。

我以前用,現在不用了。

這東西對一般人有用。

我不是一般人。

我是二班的。

《三年二班》。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qq群發軟件我該如何選擇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