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疫情之下,AI 互動課趁機躁動,一躍成為各家低價引流的標配。

去年,直播賣貨的羅永浩接連帶貨教育產品斑馬 AI 課和瓜瓜龍英語 AI 課,被視為位元組跳動與猿輔導的正面 PK,這代表著曾經在 K12 領域如火如荼的低價投放引流之火,已經燒到了啟蒙教育階段。

去年下半年以來,斑馬 AI 課與《中餐廳》等多個綜藝展開合作,並在抖音上投放了海量廣告;瓜瓜龍頻繁出現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等節目中,並在全國近百餘城市進行線下投放;核桃程式設計開學季 9.9 元拼團 3 節 AI 課,完課送遙控越野車;小猴 AI 課、小火花 AI 課限時秒殺……

老玩家在發力,新玩家在入局。

2020 年 7 月掌門教育旗下小狸 AI 課入局、8 月作業幫推出鴨鴨 AI 課,12 月新東方旗下幼兒啟蒙教育品牌新東方 Kids+ 亮相推出 AI 互動課 BOBO 英語,不久前嘰裡呱啦同樣推出呱呱英語體系 AI 互動課;同時線上素質教育品牌美術寶於去年 4 月上線小熊美術 AI 課、畫啦啦也於 10 月推出咕比 AI 課……

低幼賽道相繼入局外,AI 互動課也開始延伸至 K12 及成人領域。 針對 K12 的松鼠 AI 課在下沉市場不斷滲透外,去年 5 月,位元組跳動上線成人英語 AI 互動課產品“開言簡單學”,同時還正在秘密孵化一款被稱為“小馬 AI 課”的高中學段產品。

據多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 15 家機構先後宣佈推出了 AI 互動課產品,覆蓋低幼啟蒙階段、K12、成人教育領域。

AI 互動課,著實火了。

如今教育圈的“頂流”之一 AI 互動課其實並不是個全新的物種。

2013 年伴隨著線上教育元年的到來,錄播課憑藉其低成本、高便捷的優勢開始被很多公司推出,但是在過去的數年裡,錄播課並沒有成為教學的主流,並且很快被直播課所取代。原因在於錄播課缺乏互動性,且完課率不高,所以這些年一直作為學生請假補課或是碎片化學習獲取知識、檢視題目影片講解的存在。

直到近兩年,伴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的成熟,使得學情報告、自適應系統、個性化推送等功能落地,為錄播課的改良提供了條件,2018 年由錄播課“脫胎換骨”而來的 AI 互動課開啟興起,快速佔領了人們的視野。

相比於傳統錄播課,AI 互動課的優勢很明顯:一是每堂課在合適的時間點都設有互動環節,透過測評測試出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二是遊戲化、闖關式的模式設計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其興趣和堅持度,提升完課率。

更重要的是,AI 互動課理論上來說是一種結構更優的商業模式。AI 互動課興起的背後有一個核心邏輯:成本驅動。

與錄播課類似,機構在製作完成一節 AI 互動課之後,便可以無限使用,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其邊際成本會逐漸趨零;AI 互動課也突破了大班直播課教師產能的限制,節省了線上教育中成本佔比較大的教師成本,也避免因老師狀態不穩定而導致課程質量的波動。

製作一節 AI 互動課的背後,需要深度的教研水平。據瞭解,一節 15 分鐘左右的互動課影片的拍攝週期在一週左右。並且由於遊戲化、動畫化、闖關化涉及到繁多的技術元素與互動環節,需要產品、運營、美術、技術、教研等多個部門的排程與配合,所以相對來說難度大、門檻高。

這意味著 AI 互動課更適合資金、實力、技術配備齊全的網際網路大機構研發,並不適合新入局的中小機構,由此也為線上頭部企業加築了一道內容護城河。

除了互動性和成本結構的優勢,吸引玩家爭相入局的,還有 AI 互動課背後秉承的個性化教學理念。

相比於錄播課,理論上,AI 互動課可以在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語音或觸屏作答給出不同的引導、鼓勵話術,並隨即調整後續課程的難度,符合個體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能力水平;相比於直播課,AI 互動課可以隨時開課,避免排班排課的困擾。

例如,某些 AI 互動課產品可以模擬電話連線“真人”教師(實則是錄製好的內容),或是在 1 對多的小班上安排 AI 同學,透過這種方式對有需要的學生產生激勵或形成同學間的氛圍刺激。

同時對於低幼年齡段的孩子來說,AI 互動課“輕講授、重練習”的模式也符合這一階段兒童習得的規律。有研究表明 2-8 歲的孩子處於無意識學習的狀態,機械性記憶力強,會模仿所聽所見。

AI 課相當於一種輸入,直播課相當於一種輸出,孩子需要先輸入日後才能更好地輸出,同時 AI 課可以滿足孩子的“表達欲”。

例如,在通常的面向兒童啟蒙的低幼英語課中,一般一節課只會學習 1-3 個單詞,並且螢幕上提前錄製好的“真人”老師會在多種遊戲場景中引導孩子不斷重複,透過選擇、拖拽、語音、拼寫等方式不斷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再者說,AI 互動課實則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是傳統“教與學”模式的角色互換,學生不再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層面,而變為一種主動的學習和練習,具有因興趣而產生的自驅力。

同時,與直播課隨著覆蓋規模的增大質量遞減不同,AI 互動課隨著規模的增長反而能夠透過統計、演算法、引擎、篩選等手段測試出更精準的使用者和課程資料,從而有利於課程質量的最佳化和迭代。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行業選手們都開始爭先恐後地擴科 AI 互動課產品了。

理論意義上來說,AI 互動課是“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但毫無疑問的是,目前任何教育產品都有“利和弊”兩面性,AI 互動課也逃不出既有的困局。

現階段大多數的 AI 互動課都集中在啟蒙階段。主要原因是低幼階段兒童的活動區域有限,認知的範圍和深度可控,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也相對簡單,互動邏輯單一,所以相對來說教研難度相對較低;而隨著孩子年齡段的增長,知識體系逐漸龐雜,其發散、聯想思維也在不斷成熟,導致教研更加複雜,加之 AI 互動課的教研難度本身較大,因此鮮有玩家入局。

同時,K12 階段家長升學提分的目的更強,需要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而啟蒙階段孩子學習本身就不需要過多的效果外化和露出。每天回到家,孩子能多掌握幾個單詞,多輸出幾個句型,家長能發到朋友圈曬娃“炫耀”,就會覺得“物有所值”。

因此,對效果產出要求不高的低幼階段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但這也導致 AI 互動課的應用相對侷限,很難滿足使用者深度學習的需求,加大了擴科和擴年齡段的難度。

另一個被詬病的是技術難題,目前 AI 的語意發音識別技術並沒有達到 100% 的準確率。

但是對於兒童來說,尤其是首次接觸語言類學習對技術的“容錯率”很低,一旦孩子在啟蒙階段發音跟讀不準確養成習慣,容易形成固化思維,日後對其長期的語言學習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低齡段兒童本身就處在“咿咿呀呀”學說話的階段,越早學會純正的外語發音更有利於日後更快適應學習。

再者說,AI 的成分在課程中佔多少比例?

表面上看,AI 在其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在於語音識別和即時互動,更深層的是,AI 的因素重點在 15 分鐘的情境課堂透過多種形式觸及孩子多個感官,並透過反饋對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行智慧分析,結合後臺強大的資料庫為孩子提供“自適應”學習環境、推送個性化練習內容,形成適合孩子自身的發展路徑,從而調動其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

問題在於,這是一種相對理想的智慧反饋最佳化路徑。有使用者體驗後在網上公開表示:“目前某英語啟蒙產品的學習方式還比較傳統,就是讓孩子先看影片學習再練習的方式,影片中外教跟孩子的互動也較少,雖然宣傳自己是 AI 課,但是頂多是弱 AI 課,本質還是純錄播課。”

儘管一些影片課程也設計了互動性問答,使用者回答錯誤後系統會有安慰,回答對後有激勵的話術,但有些使用者的作答並不影響隨後的課程調整,課程依然按照之前錄製好的內容和順序進行。可見,現階段互動性仍比較初級或是並不非常智慧。

因此目前來看,課程中 AI 的作用還僅僅停留在輔助的階段。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並不能僅透過問答或互動選擇的方式全面體現,更深層次的 AI 在課程中的應用是值得長期關注的。

還有就是線上教育始終繞不開的“情感缺乏”之困。教育行業是重人力型的行業,少不了人與人的互動,孩子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除了系統的金幣和話術獎勵外,更需要的是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

然而配備真人輔導老師後,無疑會使得 AI 這款原本輕量級的產品“變重”,人力成本的上漲客單價也會提升。老師的角色外,AI 互動課也並沒有打破啟蒙產品需要親子共同參與的痛點,兒童自制力較弱,需要在晚上或節假日家長陪同的情況下適度學習,並沒有減輕家長的負擔。

AI 互動課,正在成為各家業務佈局中重要的一環。

第一,做獲客。

剛需類產品普遍的獲客模式主要有公開課、體驗課、教輔禮盒等,製作成本都不低,但往往卻打著低價的名義大規模售賣,最終引發行業低價引流戰,獲客成本越抬越高,甚至出現了“賠本賺吆喝”的現象。AI 互動課則憑藉其高互動、低成本、可規模擴張的特性,逐漸成為各家公司觸達前端使用者的選擇之一。

其次,因為其內容深度不足、面向的使用者生命週期短、互動形式較為單一、效果有待考量、客單價較低導致盈利有限等問題,目前較難作為一款產品獨立發展。目前來看,AI 互動課正逐漸從獨立的課程形態演變成為公司整體產品矩陣中前端獲客引擎。

第二,做下沉。

攻向下沉城市頭部機構當下的主要戰略之一,而近幾年,採用 AI 互動課做下沉裂變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打法。一是因為 AI 互動課不受優質師資產能的限制,理論上適用於各個場景和領域,覆蓋規模不受限;二是相對於真人參與的直播課來說,AI 互動課的客單價更低,普惠的方法更容易符合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三是 AI 互動課對低齡段孩子既能滿足其隨時、持續、高頻的內容輸入需求,又能滿足“1 對 1”的體驗感,符合家長的心裡預期。

然而其中需要討論的是 AI 互動課的下沉覆蓋度有多大?傳統錄播課是預先錄製好的影片,支援提前下載好後離線觀看,但 AI 互動課目前因為 AI 的即時性,只能在連線網路的情況下學習。這意味著 AI 互動課能下沉覆蓋的場景並不如傳統錄播課那麼大。

第三,做本地化。

一直以來線上直播課都是作為很多使用者學習解題技巧或是補充性學習的渠道之一,使用者的主業課程還是會迴歸線下教室中,主要原因就是直播課本地化教研屬性的缺失。而近兩年,包括愛學習、未來魔法校在內都推出了針對下沉市場的 AI 課產品,課程可以根據使用者所在的不同年級、學科,學習的不同章節、知識點拆解,配合教輔工具、教學場景,錄製並製作成一堂高互動性、趣味性的內容課程。B 端客戶可根據本地化的教學環境和節奏,自行組合出符合本地教研需求的 AI 互動課產品。

第四,做線下。

AI 互動課作為一款線上產品自然逃不開線上教育的弊端,但 AI 互動課中卻有一個較為特殊的選手鬆鼠 AI,它採用 AI 老師 1 對 1+授權合作的形式線上下進行全國擴張。目前其線下教育中心已經覆蓋全國 700 多個城市、全國學生註冊人數超過 1000 萬 。

背後的擴張邏輯是:依託線下教室的 AI 互動課能滿足教育對線下場景的以來,實現對學生的監督外,還能滿足情感與社交需求;同時,也能破除線上大班課師生個性化匹配度和教學難以本地化的難題。

但總體來說,目前 AI 互動課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消費者對其認知也剛剛萌芽,市場亟待引領和教育,身處其中的玩家都還有趕超的機會。

10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陳根:大國角逐,為什麼要搶佔人工智慧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