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1月29號,小米和摩托羅拉先後釋出了隔空充電技術,並且均釋出了真機演示影片。由於該技術實在太過科幻,一時間吃瓜群眾都以為這是紙上談兵的PPT技術,摩托羅拉看到小米釋出之後,馬上趕工做了個PPT而已。

實際上隔空充電並不是小米最早提出的,早在20年4月份,OPPO就在微博上釋出了FreeVOOC隔空充電技術,在10米範圍內實現5到10W的穩定充電功率。但由於這條微博是在愚人節當天釋出的,當時網友都以為這是一個要愚人節玩笑,知道小米高調發布該技術之後,隔空充電又再次引起大範圍討論。

首先要說明的是,隔空充電技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科幻。目前的無線充電,採用的是電磁感應或者電磁共振原理,都是透過磁生電的原理來隔空傳輸電流。電磁共振相比電磁感應效率更低,但是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0cm,而目前應用在隔空充電上的無線射頻技術則可以讓電能傳輸數米的距離。

隔空充電要解決的另外一個技術點就是定位的問題。無線充電需要我們自己動手把手機放在無線充電板的位置,隔空充電的過程中,需要手機和授電裝置進行通訊,確定相對位置關係,然後向手機發送定向波束,聽起來好像很高難度,不過隨著超寬頻定位技術的進步,現階段已經可以實現毫米級的精準定位,隔空充電在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

隔空充電技術要真正鋪開,最大的敵人是使用者使用習慣的改變。目前無論是有線充還是無線充,都需要使用者動手觸發這一操作,哪怕充電速度再快,使用者也是能感知到充電的過程,因此快充並不能完全取代大容量電池。但是隔空充電技術出來之後,故事就不一樣了。

試想如果全部室內場景都擁有隔空充電技術,我們的手機電池就可以縮小到1000mAh以內,直接依賴隔空授電就好了,甚至可能出現電池和手機分離的情況,只有在需要長時間戶外使用的情況下,才安裝上外接的大電池,手機的厚度和重量將可以大幅度降低。也只有在這種場景下,隔空充電技術才會有意義。不然,以現在的無線、有線快充水平,只需要一插、一放,就可以在十幾分鍾內讓手機迅速回血,隔空充電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大多數人還沒有懶到要用隔空充電技術。

1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安卓使用者羨慕不已,蘋果新系統基本確認,三款iPhone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