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應該是復工最早的企業了吧,而且,郵政、順豐、京東等都實現了全年無休,為這個不平靜的春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順便也提一下美團和餓了麼的送餐小哥們,雖然不是快遞系列,但是,絕對算我輩標準的物流人!
為了我們及時獲取防護物資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他們的作用不可或缺,可是我們依然看到了很多的無奈。
特定物流場景,喚醒了我們對於“To C”模式的反思小區的封閉,是所有作“最後一公里配送”的物流單位從來都沒預見到的場景,實話實說,智慧快遞箱和菜鳥驛站本應該是距離解決問題最近的方案,但是,一個在小區內用不上(或某些小區不具備),一個屬於“通達系”,最需要的時候沒了他們的身影(或某些小區附近不具備)。
結合今天我要談的話題,讓我們做一個大膽的思路,供未來探討和選擇。
讓我們從菜鳥驛站談起,它的初衷是為“通達系”增加投遞的網點補充,但是實際操作中,它的定位又轉化成了快遞小哥和收件人之間的“增生”的一個環節了,這無疑帶給收件人的感覺就很不爽,所以,從它誕生至今就飽受詬病。
由於菜鳥驛站並不被所有快遞公司所認可,所以,根據不同的理念,也產生了另一個MIni版的“菜鳥驛站”,即“智慧快遞箱”,思路上和“菜鳥驛站”其實異曲同工,只不過採取了無人和智慧的方式,以上兩種形式都極大方便了快遞小哥的投遞,但本質上卻不見對於收件人的明顯“利好”。
隨著這次疫情所造成的各種不便,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消費者對於“最後一公里配送”的訴求,讓淘寶系和京東徹底看清了未來的努力方向,並開始走向試水的階段,這就是我前面提到2篇文章中指出的觀點,那就是:走向消費者身邊的“社群經濟”!
“To C”模式必須佈局到消費者身邊淘寶系正在試圖整合生鮮電商的社群配送資源,而京東把手伸向餐飲零售店,這二者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消費者身邊“有倉、有店”,讓網點資源儘可能地密集佈局在每個終端消費者身邊,與這兩個電商巨頭的供應鏈、資金鍊、物流鏈優勢形成妥妥的互補效應!
如果這條路走通,對於壟斷性質的電商平臺而言,幾乎無敵了。
電商憑藉其供應鏈和資金鍊優勢,將最優化的供應鏈資源“前置”到社群的層次,試問什麼個體水果店、個體倉買店、個體餐館等,誰能與之爭鋒?
電商並不用再付出代價去構建網路,利用被整合的渠道本就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只要從這個下沉至“最後一公里”的“前置倉”向社群內的消費者定點配送,對於擁有絕對物流優勢的電商平臺,無論時效和成本都被優化到了極致!
理想化的新零售模式,不是嗎?
百家爭鳴,充分競爭後,實現配送資源整合的時機還有多遠?“菜鳥驛站”和“智慧快遞箱”被快遞小哥所喜歡,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這個吸引“小哥”們的最主要的優點就是快件距離收件人的距離趨近於“無限小”。
聽起來是否和上一段有點類似,甚至有些什麼思想趨向於“重合”?
“新型零售模式”(注意:這絕對區別於曾經的那個“新零售”概念),似乎和快遞資源整合風馬牛不相及?對不起,那是以前……
當生鮮電商和“淘寶系”組合在一起後,這個障礙就像一層透明紙一樣,一捅即破。
同一個前置倉的資源,為什麼不能為不同配送客戶服務?
同一個前置倉的資源,為什麼不能為不同快遞公司服務?
供應鏈+資金鍊+物流鏈+新零售所擁有下沉到社群的“倉與店”資源,這整個鏈條的身後可能都會有“淘寶系”的身影,這就是電商資本的力量!
以前有一百種快遞公司,就會有一百套快遞小哥、一百套分撥中心、一百套基層網點、一百套面單、一百套管理系統……,這一切給社會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
可是今天,這一切卻最有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革,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三通一達”背後的資本力量統一了!
同理,京東打的不也是一個類似的算盤嗎?
一次突發的疫情,揭示出我們心中的恐懼,讓以前不知道網上可以買菜的人群,也開始定鬧鐘網上搶菜;從快遞不讓進小區的糾結,也讓我們反思了此前為什麼對快遞櫃的不滿;讓一個越來越不被人看好的“新零售”,變成了電商們虎視眈眈的“肥肉”……
未來的零售不必去家樂福和蔬菜批發市場,我們身邊就有這些一手資源的前置店、倉。沒有特殊情況下,生活用品、果菜、美食極速到家,且價格會顛覆個體實體店的想象;特殊情況下(例如疫情管控),我們身邊也會有充足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低廉,快遞和購物都可以不出社群範圍。
網上定製+無接觸取貨,即便極端情況下,零售、餐飲、生鮮都在您身邊。
原來,並不是經濟環境變壞了,生意不好做。而是因為我們身處不同的生態鏈層次上,擁有資源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的境界和格局,說得直白點,類似於:貧窮會限制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