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俗話說,年關難過。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年關可能是決定生死的一刻。看官們應該也有所體會,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圍繞春節、過年發起形式各樣的活動,什麼集卡啦、掃福啦、分十億啦、加碼春晚紅包啦等等。

年關,對於平時的各種造節更加關鍵,在中國沒有一個節日能夠牽動十四億人口的心,惟春節是耶。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年關活動、平日活動,說到底是一場“時間的戰爭”,誰佔有使用者的時間越長,誰就是最後的贏家,過程的收益支出比壓根不是個事。這種模式,也是顛覆傳統生意模式,即不再以盈利為短期目標,以擠掉對手為最終目的。

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歸根到底是圍繞廣告營收來發展,以佔有使用者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廣告效果。曾經提出的按成交收費,成為空言:阿里和位元組以廣告費撐起千億美元市值(阿里近七千億美元),交易佣金及各種服務費,不及廣告費的零頭;騰訊以廣告+網遊構築起七萬億市值,其他收益可以忽略;京東稍微好一些,廣告費+數科服務費+物流三駕馬車撐起千億美元市值,新美大、B站、拼多多等也以廣告收入為主。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網際網路公司要持續的開展“時間戰爭”了。現代人多數缺乏品牌忠誠度,身體誠實得很,誰給好處多就湊近誰,因此撒幣就成了唯一籠絡使用者的手段,也是深受社會詬病的。

瞭解了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和競爭格局,也就可以理解為何這些公司會為了幾斤菜幾斤水果打得頭破血流了。很多事情明知道做了沒收益還血虧,但不得不跟進,哪還有資源、時間和人力投入到科研去,能稍微好好的做好智慧財產權工作已經是頂天了。

在筆者看來,“時間的戰爭”還會持續數年,最終會慢慢減弱,會被其他對使用者、社會提供更加具體和實際服務價值的模式逐步替代,按需付費、按效果付費等網際網路服務模式將是主要方向。

“時間的戰爭“將會逐步被邊緣化。

這也可能是筆者的一廂情願。

18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清華對iPhone11以及19部安卓手機,進行了面部識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