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在京釋出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0.4%。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為疫情防控賦能賦智。受疫情影響,線下實體經濟受到不小的衝擊,“直播帶貨”異軍突起,短影片更是打破了娛樂的界限,成為使用者流量的新風口。
網際網路賦能抗疫回望過去的2020年,“抗疫”是當之無愧的關鍵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全民抗疫中的強大力量。
去年2月11日,杭州在全國率先推出健康碼,隨後,這一數字化防疫措施迅速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支付寶、阿里雲加速研發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僅7天時間,健康碼就在全國百餘座城市落地,成為疫情防控過程中的數字化標配。
《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防疫健康碼”,累計申領近9億人,使用次數超過400億人次,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實現“一碼通行”,大資料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作用凸顯。
疫情之下,不斷增長的確診感染病患數,使得線下醫療機構不堪重負,醫療資源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對於疫情缺乏基本瞭解而心生恐慌的人群,也迫切需要專業的健康諮詢服務。關鍵時刻,線上醫療服務平臺成為線下醫療機構的有力補充,成為了“抗疫”的第二戰場。
資料顯示,網民對線上醫療的需求量不斷增長,進一步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線上醫療使用者規模分別為2.15億,佔網民整體的21.7%。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療起到了健康教育傳播的作用。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內科疾病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診療,藥物也可以透過物聯網購買與送達。儘管網際網路對於急診科、外科這類需要醫生動手操作的疾病作用較小,但患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諮詢瞭解就醫前需採取的措施,相信網際網路醫療未來會不斷壯大,更加完善。”譚亞娣補充道。
網購使用者佔八成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措施,讓消費者們不得不待在家中,傳統消費受到了較大影響。眾多實體零售商紛紛在危機中尋求轉變,將目光瞄準了線上電商平臺,催生出多種新型服務模式,而這種消費方式正普遍地被人們所接受。
《報告》表明, 2020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10.9%。這也意味著,自2013年至今,我國已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
其中,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7.82億,較2020年3月增長7215萬,佔網民整體的79.1%。此外,網路直播成為“線上引流+實體消費”的數字經濟新模式,實現蓬勃發展。直播電商成為廣受使用者喜愛的購物方式,66.2%的直播電商使用者購買過直播商品。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近年來,網路零售一直都保持著兩位數增長的態勢,去年網路零售的的大幅增長一方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許多線下消費服務中斷,線上交易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且種類繁多,成為了疫情期間消費者普遍使用的購物模式。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網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隨著新基建、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線上購物的體驗度會越來越接近真實。”盤和林說道,當前,線上消費依然面臨著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這都亟需平臺進一步加強對商品品質的查驗和直播帶貨的准入門檻。此外,線上購物是商家、物流以及電商平臺三方的配合,雖然物流方面較之前已經有了較大改善,但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大部分的鄉村地區,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依然存在。
短影片使用者飛漲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不僅改變了人們消費模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在當下這個時間碎片化的網際網路時代,影片成為人們娛樂和獲取資訊的重要方式。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路影片使用者規模達9.27億,較2020年3月增長7633萬,佔網民整體的93.7%。值得一提的是,短影片使用者規模達8.73億,較2020年3月增長1.00億,佔網民整體的88.3%。
可以看到的是,現階段短影片正在向各個方面拓展,包括娛樂、教育、電商在內的多個領域都不難發現短影片的身影,併成為進行對外展示、營銷推廣等環節的重要手段。在劉德良看來,短影片早已不再只具有單純的娛樂屬性,而是具有了與各領域疊加和滲透的商業性屬性。與以純粹的觀影娛樂為主的長影片相比,短影片更像是一種傳播工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