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使用者活躍資料”是常見的資料指標,更是很多產品業務線的核心指標。當用戶“引流”效果穩定的情況下,就需要考慮“截流”的問題,使用者多久活躍一次,使用者第一次使用體驗如何,如何提升使用者活躍,怎麼讓使用者留下來(重複使用)等等。而分析活躍資料,不是為了讓使用者每天來走個過場,掙點廣告費的,而是獲悉產品業務線的健康程度,提升付費轉化率、老客戶轉介紹等提供穩定的資料支援,實現對優質使用者進行分層運營,重點維護,且不斷最佳化以及調整業務增長策略。

然而,從本質上看,所謂的網際網路產品講使用者活躍,就像線下門店讓新老顧客到店一樣。所以,“使用者活躍資料”的影響因素太多,必須抓大放小,聚焦執行策略,更不能空談活躍,不重視轉化,促活和留存相輔相成的。透過內容、品牌、活動等各個方面的運營策略,將使用者活躍資料提升,從而提高產品業務線的整體盈利能力。

那麼,首先來看一下“活躍”的定義。(以網際網路產品為例)

下載量、新增註冊使用者等指標有很明確的指向以及定義,但“活躍使用者”可針對不同目標、不同產品生命週期、不同業務,有不同定義。比如:

▷在某個階段時間內凡有訪問行為的使用者就算為活躍使用者;

▷如短影片類產品可為“ 1天內瀏覽 5個影片的新註冊使用者”才算為活躍使用者;

▷如資訊類產品可為瀏覽文章大於 3 篇的使用者才算為活躍使用者;

▷如電商類產品可為“ 30 天內下單女性使用者”才算為活躍使用者;

▷還可以老使用者開啟app就算為活躍使用者。

···············

“活躍”合適定義標準則需要我們深刻理解使用者和業務場景,根據自身產品業務線的特徵及目標、發展階段、產品生命週期、產品屬性等作為參考,不斷調研迭代、校準資料。

2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網路背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