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共享經濟再遇挫折,共享辦公室鼻祖Wework放棄上市,估值暴跌背後......

共享辦公室火爆全球

共享經濟最火爆的時候,萬物皆可共享。

零野那時候還記得,網路熱搜是共享雨傘。

19塊錢押金,用了不吃虧不上當,就算你不還,就當賣傘了。其實這主意還真不賴。

後來還有共享汽車、共享摩托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洗衣機......

但是遠遠在共享經濟在中國集體爆發之前,美國就有人開始打共享辦公室的主意了。

2010年,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就成立了共享辦公室品牌WeWork,為初創公司、自由職業者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辦公、按月租賃的區域。

在中國,這種共享辦公室還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眾創空間”。

彼時,自由職業、在家上班模式、初創小公司熱潮正席捲歐美,這個誕生於紐約的品牌很快席捲全球。

諾伊曼出生於以色列,曾在以色列軍方當過海軍軍官,在創立WeWork之前還開過嬰兒服裝公司。

後來他和朋友創立了WeWork的前身,環保辦公室Green Desk,賣掉Green Desk掙到了幾百萬美元的第一桶金後,WeWrok誕生了。

目前,WeWork已在全球111個城市佈局了528個空間,其會員數量達到了52.7萬人。

而在中國,WeWork已經在上海開了50家辦公空間,在北京有26家,香港13家,深圳9家,成都6家,廣州5家,杭州5家,西安3家,南京3家,武漢2家,蘇州1家,臺北1家。

這意味著,在大陸,WeWork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開出了110家共享空間。

佔了將近其全球空間的五分之一!

Wework麻煩不斷

先把目光從WeWork大陸抽離,我們看看這家初創明星公司在全球的整體發展。

四個字,麻煩不斷。

一切還要從8月14日說起,這是WeWork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而這一天,本應該是個大喜日子,這是WeWork這家初創公司遞交上市招股書的日子。

本以為遞交招股書會振奮人心,沒想到,卻引發輿論瘋狂質疑,公司估值從之前的470億美元一路下跌到250億美元,再到150億美元。

最後,WeWork急了,直接撤回招股說明書,宣佈暫時放棄上市。

再不主動放棄,可能估值還要繼續跌。

這叫當有人威脅要打你的臉的時候,趕緊自己先打一巴掌,別人就不好打了。

這份“萬惡之源”的招股說明書,裡面到底說了什麼?

招股書中未透露發行價格區間、發行量等資訊,但計劃發行三類股票,並籌資10億美元2019年上半年其收入約15億美元,淨虧損9億美元,營收和淨虧損都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股權結構方面,CEO諾伊曼控制著公司股份和投票權,而孫正義的軟銀是其最大的外部股東,其次是Benchmark和摩根大通52.7萬名會員中,40%會員是企業客戶。目前潛在會員是1.49億預計將在現有城市大力擴張,並在另外169個城市開展業務,估計潛在會員總數約為2.55億人按照當前從每個會員身上獲得的平均收入計算,1.49億潛在會員代表著945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而2.55億潛在會員創造的商機規模高達1.6萬億美元風險提示方面,招股書表示其業務受到許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可能導致其股票交易價格下跌,並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

這份招股書無疑揭開了WeWork的面紗,那就是:燒錢燒得很瘋狂,根本沒有盈利,賺1塊錢之前,就先燒了2塊錢。

未來的大餅倒是畫得很氣派,但是這麼多潛在會員,就沒有競爭對手嗎?經濟形勢能保證辦公室租賃業務不會萎縮嗎?現金流壓力如何解決?

和所有共享經濟開始的時候一樣,瘋狂的擴張帶來了不斷膨脹的估值和野心,但是隨著全球市場趨於冷靜,投資人也開始擔心盈利,不再一股腦兒照單全收PPT了。

同時,創始人諾依曼在歐美媒體的挖掘下,也變成了公司的一大隱患:

諾依曼低息從WeWork公司貸款,購買房產,然後出租給WeWork。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

另外,WeWork在重組時,支付了590萬美元從諾依曼手中買下“We”商標。

這些舉動都被質疑為關聯交易和套現。

私生活上,諾依曼也不讓人省心,媒體曝光他沉迷奢飾品和酒精,赤腳行走在辦公室,龍舌蘭不離手,對員工呼來喝去。

諾依曼的妻子也在公司擔任要職,內部管理難以釐清,公司治理方面混亂,也被投資人廣為詬病。

令人質疑和財務遠景和管理問題,都讓WeWork估值岌岌可危。

WeWork在中國

我們再聊聊WeWork中國。

WeWork目前的佈局,對中國市場是極為重視的。

數量上看,上海已經有50家WeWork,這個數量是驚人的,在上海三環內,開啟手機地圖,可以說每10公里,幾乎都有一家WeWork。

在中國,WeWork也推出了更為靈活的“閃座”服務,這種服務不需要成為固定會員繳納月租金,而是按小時計費,每小時收費20-45元之間。

免費不限量的咖啡茶水供應,也吸引了很多中國小公司和自由職業者入駐。

但是隨手翻翻網路點評,可以發現不少批評的聲音。零野總結,批評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

環境嘈雜混亂,擁擠,硬體更換不及時,員工服務態度高傲低效等遭到了許多人的抱怨。

WeWork中國也面臨許多本土共享辦公區企業的競爭。

優客工場估值30億美元,在今年2月份,有訊息稱該公司準備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目前傳言,上市也會推遲到2020年。

據不完全統計,4年前的2015年底,全國的眾創空間已超過16,000多家。中國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

更不談現在了。

WeWork在中國打拼已經有4年了,2018年4月,WeWork宣佈與中國競爭對手裸心社合併。

在2018年7月,WeWork中國宣佈B輪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願景基金及弘毅投資,最新投後估值50億美元。

WeWork中國和本土資本結合,並表示,要做一家本土化企業。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創業公司都不太好過,而為創業公司服務的WeWork前途自然也更加不明了。

在中國的這種大肆鋪店模式,能持續嗎?

從CEO離職開始

面對估值瘋掉下墜,上市計劃推遲,WeWork的股東們肯定不能任由CEO繼續這樣下去了。

9月底,CEO諾依曼宣佈即將離職,CEO將由其他高管接任。

諾依曼本人給公司帶來了太多負面訊息,這次離職也算是對公司的一個交代了。

而就在10月初,新的管理團隊已經宣佈將開始裁員,裁員將以儘可能“人道”(humanely)的方式進行。

而截至6月底,WeWork公司共有12500名員工。

傳言裁員人數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或許將達到5000人的規模。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微信支付分正式上線,多種方法一鍵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