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疫情「黑天鵝」的飛過,打亂了既有的商業秩序和經濟格局。

全民在家「隔離」的日子裡,買菜APP成為每日剛需,一直生存艱難的生鮮電商們突然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與生鮮電商狀況類似的還有線上教育、線上醫療,這些長期受制於拉新、增加、變現的困難戶們在一夜之間迎來了命運的起色。

這兩年剛剛興起的短視訊也在這個新年超越手機遊戲,成為我們手機裡使用最多的應用,改變了移動網際網路運用時長的格局。

當然,幸運的只是少數。

出行、餐飲、航空、電影業等在原本的春節旺季遭受了暴擊。還有一些受季節性影響的職業,如長租公寓,也沒能等到新年後租借的高峰。

現代社會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命運共同體,沒有人或企業能防止被裹挾進這命運的洪流傍邊。

最近我也一直在重視新金融職業的動向,意料之中,受益於前些年消費升級和金融科技開展而迸發的消費金融最先感遭到疫情的衝擊。

1

催收難度加大資產品質承壓

相較於其它業務環節, 催收部門普遍關於疫情更為靈敏。

早一天還是晚一天催,或許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況且還是在如此極端的狀況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貸後管理負責人坦言到。

從目前接觸到的公司來看,貸款管理團隊已基本恢復工作,春節期間,遠端訪問系統開始“局家收集” 。

從過去半個月多的資料來看,消費金融的逾期率動搖顯著大於以往的均勻體現,貸後辦理中幾個重要的目標都亮起了紅燈 。

例如,最具代表性的首逾率 ,假如以1月20日鍾南山院士發出新冠肺炎人傳人的警示為分水嶺,2019年12月下旬後放出的借款陸續到了初次還款日。

作為貸後辦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如果第一次還款都違約,借款回收的概率自然也大幅下降。

問了幾家還算頭部的公司,狀況不容樂觀,單這一目標普遍大幅飆升,有的公司相較於過往平均數更是暴增了四、五倍。

而其它幾項體現財物品質的風向標 ,如入催率、回款率等也均較歷史均勻資料出現了較大誤差。

原本長途辦公就讓催收的功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自去年關於催收職業的嚴打之後,關於資料保護和使用者隱私都有了更要的要求,這也讓長途催收的難度加大了不少。

不少公司都緊迫制定了新的長途催收作業流程,並經過資訊脫敏、行為監控等方式來束縛和監督催收人員的作業。

但更嚴峻的狀況是,從客戶端來說,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客戶的還款才能和志願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一個能夠佐證的資訊是,在聚投訴渠道上,輸入疫情 + 還款能夠搜到5300多條資訊,內容迥然不同,根本都是借款人以受疫情影響為由要求延遲還款,而渠道則繼續催收。

幾家消費金融、金融科技公司的貸後負責人告訴我,從與客戶溝通的狀況來看,有一部分客戶的確是因為身處疫區,或工作受到疫情影響而導致還款困難,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客戶藉此拖欠還款。

可以看到,自疫情發生之後,從銀保監會、商業銀行,到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企業等都很快地做出了響應,針對受疫情影響的醫護人員、患者、失去收入來源等人群在延期還款、減免利息、徵信上報等方面做了調整。

但是突然之間,這些措施的實施並不完善,這也讓一些借款人故意在漏洞上違約。一家催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現在只能經過讓借款人供給更多的資料,比如,病歷、工資單等證明才判別。

但這類資料造假門檻並不算高,上述催收公司人士告訴我,現已發現不少偽造證明的狀況。只能一邊做、一邊調。

能夠預見的是,後續,隨著疫情開展,貸後辦理必定還將面臨愈加複雜而多變的局面。

2

蝴蝶效應難測 中期發展受損

原本考慮到疫情爆發不久,資料的劇烈波動可能是一種「應激反應」,經過一兩個月緩衝或許可以熨平風險。

但不要忘記,2019年消費金融領域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整頓:限制利率(傳送門:)、嚴打「催收」……

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說,疫情的出現無疑是雪上加霜。除了前面提到貸後管理難度加大,另一更為直接的影響體現在新增停滯。

一方面,餐飲、商旅、購物等線下零售幾乎停擺,儘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電商市場已經非常繁榮,但線下仍是零售業的主戰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

另一方面,從控制風險的角度,涉及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大都主動收縮了放貸量,最近半個月的進件通過率明顯下調。有的公司直接暫停了新增,全力催收。

而這又延伸出一個更大的問題,當整個行業的流動性收緊,必然會給存量資產帶來更大的壓力。

過去,一些有意願還款但暫時週轉困難的使用者,通常會找一些「拆借」的渠道來緩衝短期的資金壓力。現在市場全面收緊,還是一個急剎車,還款壓力陡然上升。

當然,由於不同機構所的客群結構有所差異,大家受到的負面影響也有所不同。

越「下沉」的客戶受到的衝擊必然更強烈,這部分群體的收入本就不高,疫情之下他們的工作可能更不穩定。

本來受到利率限制等因素影響,不少機構都計劃在2020年將客群「向上」遷移,如此一來更要加快這一程序。

而這對於涉足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來說挑戰也是巨大的,畢竟優質客群的競爭更為激烈,對於資金、運營、風控成本的要求也更高。

所以,疫情是一時的,但影響必然會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再加上,經過了前幾年的大發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涉及的機構、覆蓋的範圍都大幅增加。

來自零壹財經的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9年10月,中國金融機構短期消費信貸規模由0.96萬億元攀升至9.60萬億元,增長10倍。

過去幾年,從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到網際網路巨頭、金融科技公司(通過獲取相關牌照或以助貸的形式參與),消費金融都為其貢獻了不菲的收入。

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佔據了相對優勢的位置,而其他覆蓋「下沉」使用者的企業,日子可能就更不好過了。

幾家已經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一季度、上半年財報可能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希望疫情之後,消費市場可以迎來一波反彈。

另外,積極的一點是,金融科技的價值在疫情之下更加凸顯。倚重線上場景、科技能力較強的企業反應更為敏捷,止損能力也更強。

當年,「非典」就曾推動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的加速發展,而此次疫情發生後,金融的數字化發展也必然也將進一步提速。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18歲就坐擁了401枚比特幣,為什麼他的成功來的這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