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改變命運的蓄電池,學習是獲取知識的輸電管道,思考是啟用知識的動力開關。網際網路時代,隨著大資料、雲計算技術的飛速發展,資訊的儲存與傳播能力已超乎人們想象,大型網際網路伺服器正代替我們的大腦記憶資訊。
可是,這真的好嗎?
美國著名的大腦教練、世界級腦力最佳化專家吉姆·奎克(Jim Kwik),小時候被認為是“腦子壞掉的孩子”,他為了讓自己變得正常,致力於研究大腦。他主持播客節目《奎克大腦》,穩居iTunes教育培訓節目排行榜前列。他在其著作《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一書中,明確表示學習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但是我們需要擺脫這個時代的“天啟四騎士”,即:數字洪流,數字分心、數字痴呆和數字推論。
“天啟四騎士”正讓我們被動地吸收無用資訊,惹上手機癮,患上網際網路依賴症,導致大腦沒有休息時間。在資訊過載和“即時可得”的技術重壓之下,大腦疲憊不堪,其記憶功能正在喪失,其思考動力明顯不足。
我們越來越依賴讓科技為我們做出推論和決定,卻逐漸喪失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誰都不願意淪為不會思考、受網路支配的人。就如我們小時候,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因為我們想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成年後,我們為什麼要心甘情願做一個受網路裝置制約的人呢?
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若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發現世界之美?如何在生活中有那靈光一閃,便產生一個奇妙想法?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地感悟複雜而深沉的內心世界,找到玄妙之門,走出一條清晰、簡易而厚重的人生路?
我們很多人想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其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提升自我思考、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以腦科學為基礎,用全新的思維模式闡述如何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提供了世界級精英都在採用的腦力開發方法,幫助讀者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有效提升閱讀力、記憶力、專注力、創造力和洞察力。
一、請反思:在網際網路時代,你的大腦有沒有變懶
在缺少紙張的時代,《聖經》只有教堂的神職人員才有,普通人只能透過聽取神職人員的口述,接受“神”的洗禮,所以神職人員擁有極高的地位。
隨著圖書的普及,給了普通人更多獲取知識的機會,但受到社會、經濟、人文、階層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高階知識的獲取權和使用權依然是少數讀書人的專利,讀書亦非所有人都能平等享受的權利。
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獲取權和知情權愈發平民化。比如,偏遠山村的小學生,也可以透過網路接受北京、甚至國外名師的指點。從這一點來看,網際網路有效地解決了資訊不對等帶來的不公平問題。
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我們的大腦變得越來越懶惰。記得15年前,我能記住100多個人的電話號碼,也能背誦幾百首唐詩宋詞。每逢朋友聚會,或參加會議發表演講,名言警句、經典詩詞、文學典故總能張口就來,寫作時更是信手拈來。
現如今,我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有人問我時,我便說:“我給你撥過去,您看一下來電顯示。”結果,對方卻說:“可是,我也不記得我的手機號是多少!”每逢這種場面,真是尷尬。
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如從前了嗎?當然不是,是網際網路時代獲取資訊太容易,我們的大腦變得懶惰,在潛意識中發出訊號:“沒必要記憶,大不了上網查一下。”大腦變得懶惰,並非好事!今天,懶得記憶;明天,懶得思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便養成了不願記憶、不願思考的習慣。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一下,離開網際網路,我們的腦海中還剩下多少可供呼叫的知識;當我們養成了不願思考的習慣,還具備多少呼叫知識的能力?
學習的過程,從本質上來看,就是“獲取知識、記憶知識、思考知識、實踐知識”不斷重複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掌控學習,透過掌握別人沒有的知識,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思考:我們的大腦真的變懶了嗎?從表面上看,的確是變懶了,因為我們患上了網路依賴症,就連“下雨天是否應該帶把傘出門”這樣的問題,都要到網上尋找答案。從本質上看,大腦並沒有變懶,只是我們的潛意識讓其過分地重視資訊攝取,而忽略了最強大的思考功能。
或許,我們應該給大腦一個鍛鍊核心能力的機會。就如奎克在《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一書中所講:“我們的大腦更像一塊肌肉,而非一張早晚會裝滿的硬碟。”
我們想練出肌肉,必須運動。大腦以思考的方式參與運動,不妨採用奎克在書中提出的建議:在每週的日程中留下30分鐘空白,在這段時間裡,遠離一切科技產口,釐清頭腦,充分放鬆,發揮你的創造力。同時,也給大腦留出“宕機時間”,讓其得到充分休息,逐步實現從無休止地攝取資訊向充分思考過渡,重塑思考能力,為我們開啟人生的“無限可能”創造“無限價值”。
二、請相信:你完全可以開啟“無限可能模式”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企業和職場人士措手不及,瞬間墜入迷茫。企業的發展壓力,個人的業績壓力,在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疫情帶來的影響之大,就如雪上加霜。我一位做裝修設計的朋友半夜向我訴苦:“現在沒有辦法上門拜訪客戶,朋友圈營銷的轉化率也很低,朋友圈廣告已經沒有了新鮮感,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我建議他嘗試做短影片和線上直播,以“故事+爆料+專業知識”的方式,為潛在客戶提供價值,逐步成為行業內的意見領袖。我就是隨口一說,但是他卻當金玉良言一般記在心裡,並付出行動。透過三個月的積累,他透過短影片和直播引流,不僅避免了朋友圈被人遮蔽的尷尬,也不再求人轉發朋友圈廣告。因為短影片和朋友圈不一樣,只要某人點贊,其朋友圈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點讚了某條影片資訊,而且短影片+直播的方式,比冰冷的廣告頁面更具親和力。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關鍵是如何突破困境,找到新的出口。不可否認,做出改變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我們明明知道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必須做理財,但很多人會以沒有理財知識為藉口,把錢存在銀行,眼睜睜地看著血汗錢貶值。
為什麼有理財的想法,卻沒有付出行動?主要原因有三點:
1、我沒有理財的知識。
2、學習理財知識需要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吧?
3、理財有風險,我還是留住自己的老本合算。
我們為什麼會在困難面前畏手畏腳?我們為什麼沒有改變的勇氣?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走出舒服區,去一個未知領域看一看?歸根結底,是我們內心的潛意識在作怪,當我們曾遭遇失敗或者看到失敗的案例時,自我保護意識就會被啟用,在強烈的保護意識下,人們特別容易自我設限,最終導致虛度光陰,在自我劃定的圈子內碌碌無為一輩子。
奎克在《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一書中,重點闡述了“無限可能模式”,分為“思維模式、內在動力、方式方法”三大部分,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突破極限的方法體系,幫助讀者實現“突破思維模式的極限、突破內在動力的極限、突破方法方式的極限。”
原書正文截圖
思維模式:主要是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透過深挖困住思想的根源,讓我們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形成一種直面現實、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更加清晰地看到自身的潛力,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該擁有何種人生。
內在動力:主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當我們下定決心要去解決一個問題,或試圖改變一種現狀時,為了開始“英雄”的行動之旅後不輕易放棄,我們到底需要培養什麼樣的意志,如何為行動積蓄所需的精力與能量。
方法方式: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作者在“術”的層面,詳細闡述在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如何找到系統、有序、有邏輯、指導性強的方法。
在我們應用“無限可能模式”指導實踐時,重點要關注“思維模式、內在動力、方法方式”相互重疊的部分,奎克也在書中指出:“三個部分重疊的地方,才是無限可能境界。”
我給他出的主意是嘗試做短影片和線上直播。他按照我的建議去行動,他首先需要在思維上做出改變,建立信念。即:相信做短影片+直播可以解決他的問題。但是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做呢?他心裡也沒底,這時候他只要牢記“思維模式”和“內在動力”重疊部分的“鼓舞”二字即可,不斷提醒自己用強大的內在動力去突破思維侷限,在新的思維模式下,尋找到更大的內在動力。
突破了思維極限、有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後,他會面臨做什麼內容?用何種軟體製作?選擇在哪些平臺運營等諸多問題。這時,他只要記住在“內在動力”和“方法方式”的重疊部分是“實施”二字,不管如何,不能被困難嚇倒,更不能因為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而放棄。所以,他碰到問題就去鑽研,比如找有經驗的人請教,報相關課程學習。
在學會了相關的方法後,他正式釋出短影片作品並開通線上直播,透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他有了一定的流量,偶爾也會接到訂單。那麼,如何提升流量的轉化率,成了一個擺在面前的新問題。同時,疫情得到緩解後,與客戶面談又將回歸常態,還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短影片和直播嗎?當這些問題擺在面前時,他可以看看“思維模式”和“方法方式”的重疊部分,是“構思”二字,他需要重新規劃和構思,確保做出合理的安排,實現時間和精力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中的“無限可能模式”,經過了無數精英人士和普通人的實踐驗證。然而,無論是在宏觀上突破思維極限,還是在精神上提升內在動力,或是尋找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方式,都需要有豐富而專業的知識打底,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必須思考。
三、請實踐:這個讓你行之有效的FASTER學習法
學習效率低下,是大多數學習者的苦惱。上課時聽得津津有味,一到考試立即心灰意冷,所有知識都如數歸還給老師。閱讀一本書時,在閱讀過程中視作者為知音:“他講的和我想的一樣。”放下書本時,連一句話也回憶不起來。
奎克在《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中,給出瞭解決方案。即:閱讀一本書時,可以提出3個問題:
1、我該怎麼實踐這些內容?
2、為什麼我一定要實踐這些內容?
3、我該在什麼時候實踐這些內容?
當我們提出這三個問題時,可以引導大腦進入思考模式。不管參加何種學習,帶著問題去學,是驅動大腦思考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有利於給大腦設定資訊過濾器。奎克在書中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可以透過過濾器,是由大腦中的網狀啟用系統決定的,它透過一個被稱為“習慣化”的過程充當守門人,只對大腦感興趣的資訊保持敏感。引導網狀啟用系統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自己提問,這些問題會告訴網狀啟用系統,哪些才是重要資訊。
當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時,就會形成在書中尋找答案的習慣。一旦看到與之相關的答案,大腦就會保持高度警覺,瞬間啟動高速運轉模式,進行知識的攝取、記憶和思考。
比如,當我確定要買某品牌的汽車後,在瀏覽汽車網頁時,就會格外關注該汽車品牌的效能引數、使用者評價和與之相關的任何資訊,並主動思考這些資訊可以給我帶來哪些價值。反之,我瀏覽汽車網站時,如果沒有任何目的,我攝取資訊的狀態是被動的,除非資訊本身有足夠的吸引力,否則我只會一掃而過,關閉網頁後,就一切清零,只能無意義地消耗時間,什麼也得不到。
隨意瀏覽一個網頁,或許本來就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可是,如果正兒八經地開啟一段學習旅程,我們便會特別在意學習效果。比如,為了參加某項考試而學習,為了快速提升職場能力而學習,為了掌握某種技能而學習,如果學習無效,便會產生焦慮。
如何提升學習效率呢?奎克在《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中,提出了諸多有效的學習方法,個人特別喜歡FASTER學習法,這個學習法由Forget(忘記)、Act(行動)、State(狀態)、Teach(教授)、Enter(輸入)、Review(複習)等6部分組成。
Forget(忘記):忘記你已經掌握的內容。多年以前,我想學習影視編導,但我在這個領域沒有任何基礎。當我怯弱地諮詢一位老師時,他居然非常高興,說他就樂意教我這種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因為沒有基礎的學生通常不會好高騖遠,更不會自以為是。後來,我發現很多老師都害怕一種學生:聲稱自己在某個領域有多年經驗,基礎很紮實,其實他只不過是1條經驗用了很多年。當我們去參加學習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小白,從零開始穩打穩紮,學習效率反而更高。
Act(行動):記筆記,但不是把所有都記下來,只記重點。最近,我報了一個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的職稱考試,老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根據他的教學經驗,通常筆記整理得越好的學員,透過考試的機率越高。筆記記得好,並非越多越好,如果你在閱讀一本書時,認為所有內容都是重點,那就相當於沒有重點。我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會認真寫讀書筆記,通常一本30萬字左右的書,我會記3000字至4000字左右的筆記,包括原文摘抄和自己的想法。哪些內容會被我記下來呢?就是那些我結合個人實際,可以用來實踐的內容。
State(狀態):所有學習過程都依賴於個人的狀態。比如,學習者的思想和身體狀態。當你帶著牴觸情緒或者強制情緒去學習時,通常只是熬夠學習時長。當然,如果身體狀態不佳,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善於學習的人都善於休息。只有思想和身體狀態同時線上,才能在情感上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奎克在書中提到:“當你把情感與資訊結合在一起時,你對這個資訊的印象會更深刻。”
Teach(教授):把教會別人當成學習目標,無疑是學習的最佳方式之一。在這方面我個人有非常深刻的體會,比如我學習寫作,剛開始只是為了自己寫好文章,讀了幾十本寫作技巧類書籍,也沒有多少收穫。但是,當我準備開發一套寫作課程,教別人寫作時,我會刻意在書中尋找有價值的經驗、技巧和方法並進行消化、總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對於部分較難理解的內容,我還會進行創新改造,便於學員快速掌握。這樣一來,知識的轉化率得到顯著提升。
Enter(輸入):建立日程表,可以督促我們去實踐並完成相關內容。這個方法被本書作者奎克認定為:改善個人表現最簡單、最強大的方法。為了達成訓練大腦的目的,他建議我們把“大腦訓練”也寫進日程表。我個人有建立日程表的習慣,我會把每天要做的重要事件做成日程清單、學習內容做成學習清單,計劃並規定完成時限,每完成一項就在清單上打個勾。這樣堅持下來,我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確保了每做一件事都有結果、每學一個知識都有成效。
Review(複習):很多年前,我買了一本提升記憶力的書,書的第一頁上用加粗字型寫著:提升記憶力的方法,是重複,重複,再重複。當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但透過多年的學習實踐,我不得不承認,這句話的確是經典。因為大腦對知識的記憶,存在遺忘曲線,所謂的過目不忘,在瞬時記憶中有可能存在,但長時間記憶,如果不復習,我想若非天賦異稟,不太可能做到。本書作者奎克建議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積極地回憶此前學過的內容,並在多個分散時段進行復習,確保資訊更好地留存在大腦之中。
最後,祝願每位手捧奎克這本《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的朋友,都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