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哈嘍小夥伴們~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實用乾貨文章,作者研究了25種流行的iOS應用程式的主介面,為我們闡述了文字量對UI設計的重要性,更為我們揭露了一個神奇的數字:36%,為什麼大多數app的主介面文字量都是36%?文字量和使用者體驗之間有何聯絡?如何站在設計原則的角度決定我們UI中的文字數量?相信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原文內容

移動應用主宰了我們的數字體驗。2019年,人們從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了2040億次,平均每個人就有25個移動應用程式。

而我在手機上安裝的APP比這多得多:最新統計有161個。我嘗試過各種應用程式,從電影、音樂到天氣和地圖,社交、銀行、旅遊、地方服務、健身、烹飪,還有很多遊戲,甚至政府開發的應用。除了程式碼、視覺效果和互動之外,它們還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文字。每個APP至少包含一些文字。文字包括介面控制元件、導航標籤、搜尋提示等等。文字向我們介紹了每一個應用的名字、如何工作、以及它們提供了什麼服務和免責宣告等等。總的來說,文字在幫助我們從APP中獲取價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沒有文字,你將很難使用它們。

那麼,既然文字對於我們使用APP的體驗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對它在介面設計中的作用卻視而不見呢?我認為,之所以文字太常見了,所以我們已經習慣性的忘記了它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一、分析方法

我建立了一種方法來確定APP中顯示文字的空間大小,首先使用200個單元格的網格,並計算有多少單元格包含字母、數字、單詞或其他語言位。其次我分析了25個流行的iOS應用程式中的首介面文字量,這些APP跨越各種不同的用例(如社交媒體、零售、服務、個人理財等)。

下面是 Apple Music的文字佔比:

Apple Music的iOS應用程式的主介面上約有36%的內容是文字。

但是除了這些APP使用了多少文字之外,我還想知道更重要的一點:一個介面最佳的文字量應該是多少?

二、計算結果

結果顯示,iOS應用程式主介面的平均文字量為36%。從Snapchat的3.5%到Ticketmaster的57.5%,大部分APP的文字量都聚集在30%到40%之間。也有一部分特殊應用的文字量高於平均值如:谷歌地圖(44%)、Paypal(47%)和Uber(50.5%)。

並且從下圖來看,當拋掉樣本中不夠典型的最高和最低值後,大部分應用介面的文字空間佔比都非常相似。一半以上的應用程式都使用了其介面面積的30%至40%之間的文字量:

三、不同型別APP平均文字量

但也並非所有APP都是平等建立或具有相同目的。因此,它們顯示的文字量因用例而異。

例如,諸如PayPal(47%)和Revolut(35%)之類的個人理財應用程式在其主介面中使用大量文字來顯示有關帳戶,近期交易和活動的資訊。同樣,專注於零售的應用(例如亞馬遜(31.5%)和eBay(33%))以及服務(例如Deliveroo(33.5%)和Uber(50.5%))通常需要顯示更多文字,才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即時和詳細的資訊。其中谷歌地圖(44%),斯特拉瓦(41%)和優步(50.5%)等專注於地圖的應用顯示的文字最多,因為所有元資料都以標籤的形式出現,這有助於人們進行自我定位。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應用(尤其是Snapchat(3.5%),TikTok(16.5%)和Instagram(20%))保留了大多數介面,以共享個人視訊或影象而不是文字為主。即使該媒體包含文字,它通常也會在體驗中扮演次要角色,例如導航或上下文。Fitbit(29.5%)和Strava(41%)等活動跟蹤應用更傾向於顯示活動資料的視覺化,而不是用文字或語言表示該資料。

以下是不同型別應用文字量測試的平均結果:

社交媒體:(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ikTok,Twitter,YouTube)26.4%健身:(Fitbit,Strava)35.3%旅行:(愛彼迎,瑞安航空)35.5%音樂和音訊:(Apple Music,Spotify,Stitcher)36.3%流媒體:(Apple Music,Netflix,Prime Video,Spotify,Stitcher,YouTube)38.8%服務:(Airbnb,Deliveroo,Uber)40.5%零售:(亞馬遜,eBay,Ticketmaster)40.7%個人理財:(PayPal,Revolut)41.0%地圖和交通工具:(斯特拉瓦,谷歌地圖,優步)45.2%四、如何選擇最佳文字量?

對於在APP介面中使用的最佳文字量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千篇一律的答案,因為它始終與APP提供的服務相關。

但是為了檢驗這個假設,我還是根據這些APP的下載量、流行度和評分做出了一些分析。

應用下載量和文字佔比分析:

應用程式商店評級和文字佔比分析: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雖然文字佔比對應用下載量和商店評級都沒有非常直接的聯絡,但總的來說,我最大的發現是,有11個非常受歡迎的應用叢集,這些應用程式具有很高的評級,恰好使用其螢幕空間的30-40%來顯示文字。

我需要研究更多的應用才能證明這一點,但是我的理論是,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不應將首頁文字的佔比率降低到30%或40%以上,除非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用途上例如低端的社交圖片/視訊或高階的新聞/財經。

任何公司在開發一款新應用程式時,如果使用的文字不是介面空間的30-40%,都應該仔細權衡這一決定,並通過研究和測試加以驗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根據這些結果決定應用中顯示的最佳文字量呢?

五、從原則出發分析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在我研究的所有應用程式中,Snapchat是一個明顯的例外,它的主介面只使用3.5%的空間來顯示文字:

這種文字佔比較少的介面需要更多的審查,比如我最近研究的應用程式TikTok,它的主介面使用了16.5%的空間來顯示文字。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應該如何決定顯示文字的數量和品質?

我們應該從原則出發做出這些決定,以便我們可以避免已知的問題。例如,我們的內容設計原則是“越簡單越好”,這意味著當我們擁有兩個本來都不錯的競爭選擇時,我們將選擇使用較少文字的選擇。

Snapchat則遵循了類似的原則,它會以相機檢視開啟,因此使用者可以儘快建立快照。看到別人的快照是建立自己的行為的第二要務。

與此同時Ticketmaster的文字量最高,佔主介面的57.5%。這不僅因為該應用主要用於零售服務,還特別因為Ticketmaster使用了帶有大字型的海報式圖片來銷售賽事門票。因此與 Medium(51.5%)相比,它使用了更多的空間來顯示文字。

另一個內容設計原則來自Simon Sinek:“從為什麼開始。” 該原則提醒我們,在對內容進行詳細說明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提供給人們的價值(以及提供價值的動力)。

我們會在eBay的APP中看到這一原理的作用,其中用於訊息傳遞(而不是搜尋或導航)的第一個文字是一個高對比度的banner,這使人們可以放心地出售他們的物品並每月獲得100個免費物品。

我想這解決了eBay在研究中發現的兩個問題:賣方不願列出商品,原因是:1)對買方缺乏信任;2)建立列表的費用。這些因素可能會使banner廣告在新使用者開啟應用程式時成為最有價值的資訊。

最終內容設計原則受到史蒂夫·克魯格(Steve Krug)的啟發:“不要讓我思考!” 這意味著我們要儘量消除歧義,要清楚,並避免思考。我們要使用通俗易懂的文案,以便讓使用者一眼看到最重要的資訊。

Netflix應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下圖所示,該程式的主要關注點是Derry Girls的標題。該標題是Netflix除導航之外顯示的第一條訊息,並以超大的文字顯示,該文字佔整個螢幕的8%。為了進行比較,請回憶一下Snapchat的所有UI文字僅佔據螢幕的3.5%。Netflix打算用這些大字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這是正確的。

六、文字對設計至關重要

因此,APP主介面中36%的文字量雖然僅佔總空間的三分之一。但考慮到移動應用介面的空間很小,因此佔據介面三分之一的任何東西都必須足夠有價值。

並且,文字不僅是傳達訊息的一種手段,它還充當介面本身。因此如果你需要從移動應用程式中刪除介面文字,那麼就很容易讓體驗變得混亂。Mig Reyes於6年前在臺式機網站上進行了這項實驗,他分享的教訓現在仍然適用於當今的移動應用程式:“ 文字對設計至關重要。”

這是帶有和不帶有介面文字的Revolut應用程式。你認為哪個更好?

如果UI中沒有文字,大多數應用程式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或者完全無法使用!唯一的例外似乎是Snapchat和TikTok等以相機為先的應用,它們的首介面只有少量的介面文字。但是“相機優先”並不意味著“相機唯一”——這兩個應用程式都有更深層的介面(如個人資料、好友列表、設定等),這些介面的文字內容非常多。即使表面上沒有太多的文字,它仍然在整個系統中佔據主導地位。

因此,當大多數應用程式設計團隊將大量時間花在格式塔原則、圖示、調色盤、排版和“好看”等事情上時,他們應該記住,語言也是設計材料。它是指導我們的應用的基礎設施——不僅在諸如啟動或錯誤狀態之類的資訊流程,還包括整個使用者旅程。

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體驗,產品團隊應該與介面的其他部分一樣,甚至更多地關注文字。畢竟,語言並不能分散你的注意力。

這是經驗。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劉強東真栽倒了蔣娉婷手裡?號稱“中國卡戴珊”,網友: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