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米釋出的“隔空充電”技術刷屏。在廣告宣傳片中,只要你拿著手機進入自家客廳,手機就和一臺炫酷的隔空充電樁感應,自動開始充電。有科幻粉絲翻出《三體》中的相關情節,驚呼2021年第一個月還沒過完,科幻已經在變成可以使用的科技了。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格力公開了一項“空調發電”專利。該專利主要針對那些長期不使用空調且不拔插頭的使用者,利用空調製冷產生的冷凝水來發電,以抵消空調的待機功耗。
前幾年,格力自主研發的“光伏空調”,實現了光伏發電和大型中央空調的無縫融合,開啟了中央空調“零能耗”時代。
像雷軍、董明珠這樣偉大的企業家,時常會以新理念、新技術或新產品來顛覆大眾的思維、點燃大眾的需求、引領社會的潮流。
創新是企業最核心的職能,創新是企業家精神最鮮明的標識。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熊彼特早就發出“創新是經濟真正主題”的論斷。現代管理學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企業只有兩個核心職能——創新和營銷。他進一步表示,只有這兩項職能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其他諸如人力、財務、供應鏈等都是在為這兩個環節服務的。
雷軍和董明珠深諳企業創新的要義、飽含企業家創新的特質,帶領企業、啟發行業、輻射社會在創新之路上不斷前行。“隔空充電”與“空調發電”的橫空出世,既創造顧客價值,又提升企業價值。
創新是生產力,也是注意力、影響力、傳播力。新技術、新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傳播。“隔空充電”與“空調發電”甫一發布,就立刻引發各界廣泛關注。營銷這類新產品,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廣告費。那些指望靠廣告賺快錢的企業註定做不大,也走不遠。
將心注入、專注創新,才是新時代企業致勝的不二秘訣。新時代的物理特徵是“永遠線上”,新時代的化學特徵是“永遠在變”。“隔空充電”與“空調發電”正是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徵、深刻理解顧客價值的基礎上用心創造的結果。
顧客的需求在變,創造顧客價值的產品必須隨之而變。有線充電的麻煩、空調費電的煩惱,這些明擺著的顧客痛點,企業應該都能感知,但不是每一個企業有願望、有能力去解決、去迎合的。小米一直在為解決手機耗電問題而努力,格力一直在為解決空調耗電問題而努力,欣慰的是他們的努力總有階段性成果。
所有行業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要麼透過產品或服務為客戶解決問題,要麼為客戶提供難忘的體驗。每一個做企業的都應該對照反思、聚焦發力於此,不斷創新產品、創新服務。
作為政府來說,要為企業實現這兩個目標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創新型企業、把更多的政策傾斜到創新型企業。別迷信那些束之高閣的“科技成果“,真有與市場需求對接的技術,企業搶還來不及呢。
創新並未一蹴而就。“隔空充電”目前還不能實現遠離、大功率充電。“空調發電”只停留在專利層面,還未商用,有專家評價““直覺感覺這項專利價值不大,不實用。”儘管如此,我們仍需包容和鼓勵企業創新的種種努力,持續的創新必將帶來最終的成功。
“無人駕駛”具有劃時代意義,特斯拉成為全球最矚目的企業。“隔空充電”與“空調發電”,這些中國企業的不懈創新努力,終將會催生中國誕生更多世界級著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