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經濟就是去中間化,就是讓中間商倒閉,大量的中間從業人員失業,更多的人迅速滑落到底層,財富極速兩極分化,財富不是憑空產生的,透過流通產生財富增加財富,流通的鏈條長短,決定產生財富的多少,以及受益的人的多少…
三四線城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街上店鋪倒閉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街上店鋪集體換一遍門面的週期越來越短了。現在網際網路經濟幹了一件事,叫“去中間化”,在這個商業模式下,看上去消費者得了實惠,可是原來生存在商業體系的中的批發商,零售商全部被排擠在新的商業體系之外,把原有的平衡徹底的摧毀了,隱性沒工作的人與日俱增。
難道西方不懂得網際網路經濟嗎,我不相信,我更願意相信,他們不迅速開啟網際網路經濟的閘門,是為了保護更多人的利益,看的更遠,考慮的更周全。消費者的實惠是暫時性的,去中間化阻礙了貨幣的流動性,導致垃圾商品內傾銷,而低成本低質量會成為市場主流。久而久之經濟會衰退,收入會減少,收入越少又越要買垃圾商品。惡性迴圈!還有消費,國內中間商賺錢了始終在國內消費,拉動國內經濟再發展,大家都受益而資本壟斷後紛紛抱資外逃不說,如同一個馬雲他又能消費什麼?
“去中間化”最嚴重的後果是,全民就業機會被嚴重削減,網際網路經濟成功的代價是大量的失業和實體倒閉,如果單從消費者的利益來講,這個代價“大快人心”,如果站在更高的層面去審視全民整體利益和對S會的影響,應該更有全域性觀,利益應分配給不同社會群體的每個成員,而不僅僅是某個群體。
所以,放在決策層面的取捨是:網際網路經濟光環下的“繁榮”,還是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的人有生存的空間。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立足於網際網路經濟的商業模式,但是他們需要生存,生存是他們應有的權力,也是決策者的責任。
失業率的高底最能詮釋決策者的智慧。而不是讓某個群體更加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