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彭子傑就開始接觸機器人學習,一路從Scratch到Python進階,他坦言自己因為學習了程式設計而對遊戲理解很到位。教英語的子傑媽媽又從哪些方面給予孩子愛的鼓勵呢?這次雲採訪,我們來聽聽未來獨立遊戲開發者——子傑和他媽媽的講述。
程式設計學習,
為了愛好也為了未來!
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6歲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Google人工智慧AlphaGo的創始人德米什·哈薩比斯8歲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特斯拉、SpaceX火箭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9歲開始學習程式設計;
扎克伯格11歲開始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創辦Facebook;
比爾·蓋茨13歲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創辦微軟。
子傑接觸程式設計是偶然的:媽媽的學校開展了機器人學習,喜歡遊戲的他報名參加了。但子傑的程式設計之路堅持四年之久也有他的必然性。對程式設計無盡的熱情,讓他從機器人學習、Scratch堅持到Python,一路披荊斬棘!
兒子學程式設計,子傑媽媽是一百個贊同。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的她,更多考慮的是程式設計對孩子的未來職業發展前景的利好!當我們問她擔不擔心過早的網路接觸給孩子帶來的一些潛在風險?她說,在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周圍的人都在接觸並使用程式設計,如果小孩子不接觸,是不現實也是不容易跟上時代需要的。有適當的接觸,對孩子的學習有益,也更能拓寬他以後的就業道路。
遇上困難,
調整好心態,迎難而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有多少興趣愛好在人生道路中戛然而止,原因是沒耐心、沒熱情、沒動力……
所以,把程式設計當做一項愛好並堅持好幾年的子傑,真的很酷!
當子傑在程式設計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一開始也是氣餒,但他會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以更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挑戰,解決困難。子傑媽媽笑著說,所有她給兒子報名的興趣班,只有這個興趣班是不需要她去催促的。
對子傑而言,對程式設計無比的熱情和努力是他解決困難的秘密武器。
油然而起的敬佩之情,
他種下了一個夢!
程式設計對於孩子邏輯思維的改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程式設計是不是也會潛移默化下,對孩子的夢想產生變化呢?
子傑在沒有學習程式設計前,他對這些程式設計大佬們充滿了敬仰之情!學習程式設計後他也萌發了一個夢:想成為一個獨立遊戲開發者!像他敬佩的這些程式設計大佬一樣。
子傑媽看著兒子從一個懵懂的小白到現在的程式設計小能手,為夢想付出了努力也收穫了不少成果,這些改變令她很是欣慰。
“以考促學”
比賽和競賽,大部分人往往過於重視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而有著前瞻的教育理念的子傑媽媽認為,無論是比賽或者是競賽,只是達成“以考促學”的途徑,重要的還是“學”這個過程!
在她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子傑坦然而又帥氣地說了這麼一段話:對於比賽和競賽,我們應該在乎的是過程。透過比賽,我們可以收穫更多,例如隊友的友情、程式設計的靈感……
程式設計如果是一項運動,
它是什麼?
對於程式設計的理解,有不少人還停留在程式設計=程式碼的階段。但是程式設計有著不亞於棋類等眾多益智類遊戲那般強悍的邏輯思維培養能力。
對程式設計誤解,源於對“程式設計它是什麼”的不瞭解。
那麼如果把程式設計比作一項運動,大家會不會更好理解呢?
子傑覺得它是一場腦力運動,就像無數運動健兒在大腦裡開展運動會一樣熱鬧精彩。而子傑媽媽的比喻更加形象生動,她覺得程式設計就像圍棋,因為它要不停地思考,還要一步一步地緊扣彼此。
最後,
想給程式設計學習的孩子建議。
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子傑掌握了學習程式設計的真諦,他給想學習程式設計的孩子分享了這些觀點:在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要自我思考為主,不行再求助老師,但更便捷的辦法是靈活運用搜索引擎尋找海量資源。
子傑媽媽從電子科技發展的時代趨勢下,建議家長們應該給與孩子更多的支援,讓孩子學會程式設計,也是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