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神舟一紙訴狀將京東告上法庭,只希望拿回拖欠已久的3.38億貨款。

自有法律判定誰是誰非,這裡不談對錯,不去議論為什麼京東欠了別人貨款,還指責對方沒按協議執行……

因為,這個背後的協議裡肯定有著“不能為外人道”的約定。

所謂自營電商

不同於淘寶系平臺的“只做平臺”的原則,京東是佔用著供應商的貨款在經營的,從神舟的催款函上看45天的賬期拖延了3個多月未支付,也許各種原因吧,但是結果就是神州沒有拿回來銷售款。

這意味著什麼呢?

京東除了正常的45天週期的佘貨經營,還無償使用了供應商產品或者資金經營了1-2個月。

而,神州只不過是京東的一個單品的供貨商。京東倉儲總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中,又有多少類似神舟電腦這樣的SKU在佘貨經營的狀態中呢?

更悲催的是,你能想像這種經營模式下,京東還虧了十幾年嗎……

之前我發了幾篇關於京東運營模式的文字,分析過京東這十餘年的發家史,看評論區,很多人依然是京東鐵粉,“速度快”、“態度好”之類的留言反映了對它的溢美之詞。

可是,從今天神舟的“忍無可忍”中,你能看到自營電商對於供應商的盤剝嗎?

中國製造的困境

3.38億對於一個單一產品的生產企業來說,也不算少了。

供應鏈的末端,如果結果是無法收回貨款,企業將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我們也看到太多的實體制造行業的不易,利潤微薄,比起傳統的渠道商,公開透明的電商平臺更是將行業的價格體系撥得寸縷不掛,然後不斷利用競價和促銷的手段將供貨價中的水分再次吸乾擠淨。

此時的中國製造如果失去了批量效應,就幾乎喪失了僅剩的利潤空間,這也是神州指責京東有底氣對其使用的“五大酷刑”的祕密所在。

沒有流量、切斷你的資金鍊,不怕你不屈服!

有些實體企業遇到困難,幾乎連14天都抗不過去,中國製造曾經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也在特定的形勢下,變成了我們的包袱。

轉型和升級使部分中小製造業陷入困境,一部分製造業試圖轉型,但龐大的投資往往使他們望而卻步,不轉也難,轉也難。

原材料價格和人員工資上漲,導致企業利潤空間收窄。最近幾年,原材料價格一直保持上升狀態,人員工資也是如此。而利潤的走低,與稅費的上升逆向而行,讓很多企業週轉現金流大幅度減少。整個供應鏈條中不能有一點遲滯,否則,甚至有資金斷鏈的可能。

正常情況之下,生產企業不會主動地想無緣無故地和自己的銷售渠道過不去,但是如果自己真的快“過不去”了,那麼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高階製造需要成長時間

許多行業都走出了自己的新路,逐漸走出簡單代工的模式,轉而面向高階製造業,許多領域已經走向世界前列,例如:航天、高鐵、自主品牌的中國產手機、5G通訊、大飛機等等,某些領域甚至對於歐美的傳統強國造成了巨大競爭威脅,這也讓對手們狗急跳牆,製造了很多的麻煩。

初涉高階製造,不得不承認我們在高科技領域內的供應鏈條尚不完整,很多尖端技術需要靠歐美企業來優化自己的設計方案,“中國設計、系統整合、全球招標,逐步提升中國產化”的思路指導著我們的過去和現在的道路。

但是,事實證明一旦我們取得階段化的進展,立刻就會遇到一些“人為的”障礙。

例如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中國產手機,隨著超越蘋果品牌的步伐,歐美立刻就在晶片領域設障,首先切斷ASML光刻機的出口渠道,之後,逐漸收緊臺積電代工的規模……

實現高階製造供應鏈條的全面突破,並不是短時間能夠達成的。

扶植製造業

隨著特朗普政權的製造迴歸計劃的實施,美國在向全世界施加壓力,目的只有一個,重振“美國製造”的領先地位,促進就業。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創造社會價值的靈魂,也是解決就業,降低整個社會成本的不二渠道。

美國的國家戰略調整,其實給了我們極大地暗示,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中國製造”的優勢被其他國家所剝奪。

怎樣讓“中國製造”重回巔峰,這需要政策面最大的支援,需要強化我們的優勢,需要重點領域協調突破!

最重要的一點:面對某些國家的不斷挑釁,不斷積累自己的籌碼。

行業扶持

一部《美國工廠》的紀錄片,同時震驚了美國人和中國人,記錄片中揭示的真相令我們很震驚,原來美國當地政府對於製造業迴流的決心居然如此之大!

我們很難想象,在美國的物流運輸成本可以輕易就降低至國內的一半的水平,而我們的大貨車司機即便使用超重超載的極端手段,都很難讓我們的成本再有突破,因為其中各項固定組成部分太過剛性!

僅僅舉物流費用為例,我們就發現它在製造供應鏈的供、產、銷銜接環節很難壓縮,也無法形成其對於成本的絕對優勢。

國內物流行業十餘年的野蠻成長,並不是我們成本低廉、技術先進,只不過是因為它立足的國內市場生存空間足夠大,而一旦我們將這個我們自以為的“優勢”放之於跨境物流環境中,立刻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並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優勢!

市場壟斷地位和企業良性發展之間的矛盾

將目光回到“神舟起訴京東”事件上,我們發現無論我們多不想承認,但是事實上,電商平臺已經取代了傳統渠道商,成了中國製造業的下游“壟斷”關卡。

失去了傳統的“實體”銷售渠道,“中國製造”不得不屈從於平臺經濟的遊戲規則。

怎樣讓他們有一個良性的發展,也取決於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如果“中國製造”在這個鏈條上只是處於被盤剝的地位,他們將永遠失去研發、擴大、高階製造突破的餘力,甚至於連資金回籠再生產的能力都成問題……

如果您能意識到這一點,是不是會對“中國製造”的支援也多一點?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京東被起訴,為啥大家一邊倒的支援神舟?網友:劉強東你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