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是一個醫學觀察期,也可以是商業思考的一個沉浸式發酵週期。
2019年12月開業爆紅的北京SKP-S,被認為給商業地產的「未來映象」指了方向。原來品牌以嵌入式形態「沉浸」,放大空間本身的策展、SELECT,亦可以吸引一眾擁躉。但在「羊比人多」的當下,SKP-S何去何從?2020年2月的焦點又變成另種「畫風」的銀泰百貨,聯合淘寶直播讓50多個品牌的導購變成「雲櫃姐」,「一次直播的銷量相當於上一週班」。你會感嘆廣大商業地產和品牌方的應對速度,而「小程式商城」「導購社群」等曾經步步推進的轉型措施,在這次也進一步強化存在感,經受集中的檢驗。一時間,2019看到的空間商業諸多趨勢,無論數字化空間、多業態集合、超級旗艦店……都淹沒在疫情時期圍繞線上的「商業地產保衛戰」中——但要去理解這中間的指向並不矛盾,反倒更加激發「後疫情時期」空間商業價值的重新定義:是跨越、複合與跨界的協作帶來的商業模式改變,是付費訂閱、會員經濟、精選電商、平臺導購的多樣性,而絕非單一的租金或分傭;是越來越紮實的數字化鏈路,線下更多SELECT、Showroom,線上完成全時全域的成交;或者基於內容與審美「定義自己的IP」,以更獨特的場景敘事和提案能力,完成對目標使用者的精準傳達。 體驗無界,場景雲化。01一切皆可「買手店」2018年8月,吳聲首次系統提出「空間重生」的概念。空間以「重新整理」開始時間化,買手店的復興便是最大表徵,基於社交網路和KOL完成交易閉環和價值傳達。
這一趨勢在2019年有增無減,順電味、京東電器超級旗艦店、喜茶LAB旗艦店、完美日記概念店、好好住The Paragraph、BEAST x GUBI HOUSE……買手店更加從小眾走向福斯,從精品時裝買手店、專業數碼買手店拓展到美妝、家居等更多行業,成為空間商業的新模式品類。
疫情期間的門可羅雀帶來反向啟示是,陳列的重心可以越來越讓位於展示和體驗,所有線下商業空間可以以「買手店」形態組織場景,但成交卻以直播、公眾號、小程式及電商解決方案實現自提或到家。
這樣的空間不再以售賣為訴求,而是越來越多表現為讓使用者全面了解和理解品牌,讓使用者的體驗成為社交內容,成為品牌的案例和推薦,成為社交網路的分享和轉發。也讓空間成為直播間,成為重要的直播場景,導購員網紅化,店員粉絲化,從朋友圈到老顧客的啟用與連線,貨架無處不在,內容隨時隨地。
譬如東京的Sony Park、LEXUS MEETS、hotel koe等,圍繞品牌內涵,提供咖啡、餐食、精品酒店更加包裹式「買手店」體驗方案——當一個商業地產品牌「買手店化」,就意味著其物理空間和商業能力被有效放大。騰訊看點直播之於百果園、屈臣氏,淘寶直播之於林清軒、小龍坎,以及蘇寧易購推出的「超店播計劃」都不僅僅意在自救,而是組織能力與貨架延展的同步提升。
02數字化場景如同「非接觸商業」一文中所傳達的主旨一樣,疫情短期看似倒逼出「新需求」,其實指向實體行業道阻且長的數字化轉型。
沒有全場景的銷售渠道,沒有訂閱式的使用者機制,就是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無法具備靈活持續應對環境劇變的反脆弱能力。不只是品牌門店要數字化,作為品牌承載的商業地產本身也要數字化。大悅城的「線上不打烊」、萬達影城全國「雲開店」、蘇寧廣場「雲逛店」……圍繞電商渠道、App、小程式、社群、直播平臺的一整套玩法,雲化基礎設施越紮實便越能將「場景雲化」,實現更短鏈、便捷的使用者體驗。
需求場景雖然集中來襲,但數字化基礎搭建卻並非一日之功。從人貨場的線上化,到觸點、選品、內容、運營、履約體系等整個交易閉環,都需要去打磨和適配。這次疫情給了許多商業地產重視和開始的契機。健身場館、餐飲空間、實體書店、咖啡茶飲紛紛選擇數字化營銷形態的背後,是使用者驅動的資料可運維,場景驅動的鏈路可透明。
從「泛在感測」到「場景雲」,讓整體業務視覺化、流程化、模組化,形成網際網路產品的結構化。商業所處的深度數字化過程,更加推動了自動化和智慧化趨勢的實現。小程式和直播的高歌猛進,奏響了防疫期實體虛擬融合前進的第一波浪潮。
03重新認知線下:美術館時代「目的性購物」變成「隨機性體驗」,構成今天對於空間新的認知形態和審美表達方式——這一點在後疫情時期更要被深刻認知。
我們正進入空間商業的「美術館時代」,本質上不是銷售,而是內容。無論是KK館還是小小動物元,隱喻著每個渠道都正在藝術化,每個空間都正在內容化。
「空間進化」,在於內容驅動的體驗革命。不論門店、社群、城市,數字化審美的新內容成為空間的設計、渠道與IP,與消費、社交之間無界、延展和切換。藝術化渠道、在地性連線,這種變化,在巴黎Les Docks、東京Kashiyama、新加坡FUNAN等都可見一斑。
引入IP策展對於商業地產是常規動作,而未來的竟爭勝負手,更在於要自己成為一個線下的IP,有著可持續的內容體系,數字化的訂閱機制,與可解釋的場景敘事。以東京的一些代表性ShoppingMall而言,NEWoMan為新女性提供帥氣的生活方式,品牌首店率(包括日本首店、東京首店)高達80%,每一家店鋪都圍繞NEWoMan的生活態度精心挑選,不斷重新整理消費者對顆粒度的理解,每一個微小需求都放大為鄭重其事的獨立商業模型;2017年開業的GINZA SIX融合「日本傳統藝術」;2019年11月開業的ShibuyaScramble Square,強化Shibuya Sky和澀谷車站元素,數字化、媒介化充分解釋在地性正在成為全球性商業潮流。
我們看到了暹羅天地(曼谷)、TX淮海(上海)、K11 MUSEA(香港)、北京坊(北京)的在地性想象,然而未來這樣的自我定義與創造,究竟是怎樣的可持續?直播與電商之上,還會有什麼樣的破局可能?更加立體和顆粒度化的新IP如何超越物理世界,在短視訊與影像內容的記錄中重新定價與定位?創變可能,始終於人——我們需要新的訂閱模式開創中國空間商業的星辰大海。
「彩蛋時間」
伴隨「復工回暖」,疫情之後的新商業格局正在加速成型。在危機之下,如何練就「反脆弱」的能力,成為每個企業家都無法迴避的課題。
直播內容精彩劇透:
· 疫情期間湧現的商業現象思考
· 特殊時期企業的心態與認知建設
· 疫情之後的新場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