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新生事物的發展的往往都有一個蠻荒時代,在網際網路金融被充分運用之後,我們的隱私,也遭到了史無前例的一個挑戰。

技術工具和技術本身是沒有什麼好壞的,而是要看技術使用者怎麼用它。你比如說網路的爬蟲技術就是這麼一個例子,作為一個自動抓取網路資料的程式,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使用者在這個使用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去爬,爬到的資料也沒有加密的話,就會涉及到的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騷擾電話、電信詐騙的,大多數源於個人資訊的一個洩露,現在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會設定反爬蟲機制,但對很多使用者來說也是形同虛設,根據中消協的資料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曾經遭遇個人資訊洩露,主要原因就是APP經營者未經授權收集個人資訊和故意洩露資訊。

而中消協的另一份有關100款APP個人資訊收集個人隱私政策報告更讓人觸目驚心,被測評的100款中間多達91款存在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問題,典型的方式包括的隱蔽收集使用者資訊、誤導使用者同意、強制授權、過度索權等等。以上每一條都已經涉及到侵犯公民隱私了,但是在網際網路風控來看或許還是小兒科,他們更通隱蔽的手段是通過下載一個貸款APP,完爆你的通訊錄。

根據媒體調查就發現,幾乎所有的貸款APP,一旦使用者下載,首次開啟的時候,對應螢幕上彈出的隱私訪問許可權,選擇同意的話,使用者的通訊錄、通話記錄、簡訊、照片等等都會被網貸公司獲取。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有些公司直接把借款使用者通訊錄以兩毛錢一條的價格販賣給其他公司了。

當然了,這種販賣個人資訊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借貸網路,整個大資料行業從誕生以來就一直處在野蠻生長的狀態之中,此前大資料行業第一股,資料堂員工販賣公民資料案轟動全國,這家公司在過去八個月內日均傳輸公民個人資訊的超過一億三千萬條,累計傳送的資料壓縮後的達4000g左右。之後又有公司被爆販賣8億份的個人簡歷。

在這種行業氛圍之下,有人甚至認為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尤其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慧,之所以發展迅速,正是得益於這種豐富大資料的供養。但眼下這種豐富的供養正在被堵死,去年12月4日國家網路安全通報中心釋出,公安機關開展app違法採集個人資訊集中整治一文中,就提到自2019年10月份以來,公安部門加大打擊整治的力度,並對違法違規採取個人資訊的app的進行了集中整治,查處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

其實早在2017年,中國就出臺了有關網路運營者採集使用者資訊的規定,跟據《網路安全法》規定,未被採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資訊,也不的提供與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而對於被收集者同意的網路運營方也需要明示收集、使用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網路運營商確實會在協議中表明個人資訊的使用用途,但很少有運營商的會提起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的,會被商業化輸出,所以就算資料被稱作未來時的石油,但一旦觸及到公眾隱私表態引發的網路安全就不得不提醒我們的警惕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AppStore今日分享 無需配置過濾規則即可攔截簡訊的三款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