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搞測試,出各種新能源汽車續航排行榜,他們之間的結果千差萬別,到底該詳細誰呢?
作為這個領域的專業認識,我覺得這類測評結果只具有參考意義,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地區的尺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的7尺男兒,一米六到一米八都可能,根本沒法進行橫向對比。商鞅變法統一秦國度量衡器,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全國度量衡器,才真正具有了橫向對比的意義。
同樣,進行車輛續航里程測試,這把"尺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同一標準下才具備對比的意義。而衡量續航里程測試中的尺子,就是工況。
1工況的影響因素就衡量續航里程來看,影響工況的因素太多了,不同地面條件、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車速、不同氣溫、不同車輛載荷、不同操作習慣、不同電器負荷、車輛狀態、監控裝置、胎壓、能量回收開閉、運動模式開閉等等因素都會導致工況不同。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理論上一模一樣的工況是不存在的。因此媒體在公共道路上的測試根本無法對工況定量控制,測試結果也就千差萬別了,甚至媒體自己測出來的電耗結果,你讓他再現一遍,估計都再現不出來。
2 NEDC工況準不準?很多人會發現,媒體測試出來的結果和部分消費者駕駛的真實結果接近,而NEDC工況結果較大偏離了消費者真實結果,NEDC工況準不準呢?
其實,NEDC工況可以說很準,也可以說很不準。準是因為他可以再現,一輛狀態良好的車輛,在國標測試條件下,是可以再現測試結果的,比如NDEC工況下續航里程超過600km,那麼量產車在規定工況下有大機率是能夠跑出來的,可以再現,因此他很準。但是也可以說他不準,因為NEDC工況為了規避掉不確定因素,把很多變數都遮蔽了,比如環境溫度23℃,比如大燈、空調、音響等都關了,比如輪胎處於合適值,比如電池充電狀態OK,比如跑的迴圈很簡單,一共13個"山",就常規的加速、均速、減速。這與消費者日常駕駛工況不符合,所以消費者跑不出來。
3 如何準確評估續航里程呢?我畫了一個示意圖,大概反映了某新能源車型各個工況下續航里程的能力,可以看到60km/h等速續航里程最高,而且正態分佈的收斂率最高,部分車企用這種60km/h等速續航里程或者90km/h等速續航里程來忽悠消費者,這種工況絕大多數消費者這輩子是跑不出來的;而NEDC工況續航也明顯高於消費者眾測續航里程,主要因為NEDC工況簡單平滑,且高速迴圈較少,加減速比較平緩,而且沒有開大燈和空調;WLTC工況續航里程明顯降低,一方面高速和超高速工況較多,加減速頻繁,不利於制動能量回收和電動車最佳工況,所以續航里程錶現一般;未來中國CLTC工況我手上樣本量比較少,我估計是基於WLTP和NEDC工況之間。
即便是WLTP工況,電動車這些工況下和消費者眾測續航依然有較大出入,主要原因就是電器負荷,消費者日常使用中普遍會使用空調等電器,這些也是能耗大頭。而目前國標對於這些電器損耗很難定量化評價,這把"尺子"還不夠精準,這也是部分新能源整車廠玩技巧的地方。比如對提高NEDC工況有利的技術大量投入,對真實消費者使用到的影響續航的技術低成本投入,導致消費者實際體驗與宣傳的差距甚遠。
此處,媒體測評的條件是不清楚的,即便沒有任何利益衝突,同一輛車,開了空調和沒有開,他們的續航差異就有10%以上的空間;在冬天和夏天測評,他們續航可能差距20%以上;不同駕駛員的習慣也可能導致10%以上的續航偏差。從工程的角度,這些都是無效資料,根本沒法做橫向對比。
我建議消費者購車時,在目前缺乏大資料的情況下,選擇新能源車型依舊以工信部續航為準,在此基礎上我會看看使用的什麼空調,什麼電池,整車重量等資訊。對於各路媒體測評的排行榜,娛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