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平時是否會經常接到一些推銷、詐騙類的電話,或者是一些推廣、中獎類的簡訊,一旦出現類似的情況,則說明您的個人資訊已經被洩露。都說大資料時代沒有秘密,我們的個人資料資訊究竟是如何被竊取的呢?這與安裝APP時開啟的許可權有關,並不否認一些應用確實需要相關的許可權,但是個別軟體卻存在私開許可權獲取使用者資訊的情況。工信部網站近期公佈了26款侵害使用者權利的APP,快來看看您的手機中是否安裝了該程式吧!
初步查看了這份名單,其中還真有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應用APP,例如UC瀏覽器、QQ輸入法、墨跡天氣等軟體。工信部主要針對近期社會較為關注的麥克風、通訊錄、相簿許可權等問題進行調查,其中UC瀏覽器的問題是欺騙並誤導使用者下載APP軟體、QQ輸入法的問題是違規收集個人資訊、墨跡天氣的問題是超範圍手機個人資訊。
對於已經安裝了這部分軟體APP應用的使用者該如何處理呢?如果您實在介意這個問題,可以先行解除安裝,工信部給出的整改期限是在2月10日之前,待整改完成後再安裝即可。
這份名單也暴露出來另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問題軟體APP的來源。在應用來源一列,明確標出了此軟體的來源,有來自應用寶、OPPO軟體商店、華為應用市場、vivi應用商店、小米應用商店、豌豆莢等等。應用軟體與應用商店之間應該簽有協議,完成一次下載之後應用商店將會賺取一定的提成費用。即便如此,應用商店也應該肩負起問題軟體的排查工作。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從應用商店下載,也是對官方商店的信任,不能夠因為收入而放鬆了監管。長此以往,將會對自身品牌的公信力帶來較差的影響。
說到使用者個人資訊保安的這個問題,平時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針對於安裝的各類APP軟體,不建議在安裝之初便開通所有的許可權。使用軟體時需要呼叫手機中的某項許可權,該軟體自然會提醒您手動開啟。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弄清楚軟體不同功能所需要的許可權,一個是不會輕易出現未經許可的資訊洩露問題。
另外,我們也需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不要輕易被一些小把戲所迷惑。例如一些輸入名字、電話號碼判斷運勢,測試兩人的緣分等,這些都會在不經意間暴露您的相關資訊。手機的藍芽、GPS功能平時也建議關閉,避免暴露您的行蹤資料資訊。
下圖是本次暴露出問題的26款軟體,大家可以自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