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給了全國人民當頭一棒,也給了與國民息息相關的餐飲行業一盆冷水。
無論是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賬上資金撐不過三個月”的告急求救,還是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保守估計至少虧5億”、“賣房賣車”的硬核表態,都讓餐飲業的這個寒冬顯得異常漫長。
疫情當前,全國多個地區實行封鎖管理,大到整個城市,小到在家小區,挨家挨戶,生活必需品的採購成為困擾居民的難題。而在此時,眾多社群生鮮配送平臺做夢都想不到,自己居然以這種形式讓全國人民家喻戶曉,用送菜進小區或是非接觸式配送的方式,保衛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這對於大多數生鮮企業來說,無異於救命稻草。
一、回望2019年生鮮電商倒閉潮生鮮電商的狂潮從2012年開始逐漸發展,在整個生鮮的起步階段,市場規模僅有40億,在經歷了各種融資、推廣後,彷彿迎來了它們的春天,建立起自己的配送體系和倉儲服務。各種生鮮電商平臺拔地而起,終於在野蠻生長過後,2019年下半年面臨了一場倒閉潮。2019年,盒馬鮮生、超級物種都出現了關店的情況。同時,鮮生友請關店103餘家、欠債3億元且10餘位高管被捕;“呆蘿蔔”、“妙生活”、“吉及鮮”、“松鼠拼拼”等生鮮電商相繼關店裁員。
事實上,對於生鮮電商行業而言,2019年的“閉店潮”並不是它們第一次經歷,2016年至2017年也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倒閉風潮,包括菜管家、鮮品會、美味七七、花樣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幫、許鮮網等知名平臺在內的14家生鮮電商破產倒閉。
行業擴張速度過快、同質化問題嚴重,用“燒錢”模式建立起來的泡沫繁榮假象,讓整體運營、產品品質、使用者體驗、售後服務等問題頻現,加上供應鏈方面也無法及時跟上,加速了其“倒下”的程序。
二、疫情之下被動的群眾與主動的生鮮電商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絲毫預兆地爆發了開來,對於生鮮實體戶來說,是猝不及防的重擊。本想著靠著春節營銷能獲盈一筆,甚至還加大了庫存量。沒想到被迫關門,原本的庫存更是無處可銷,一臉哀愁。
而另一邊,面向個人與家庭消費者的生鮮電商平臺訂單爆增,配送員不足,訂單缺貨,市場供不應求,一面繁榮景象。面對這種現象,越來越多的生鮮供應鏈企業開始將業務重心從to B轉向to C,更加關注個人及家庭消費者,發展社群團購、拼團等模式。
甚至有專家預測,按照2003年非典結束後人們消費習慣來說,在本次肺炎結束後同樣會迎來一個“報復性消費期”,到時候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比如蔬菜配送、定製化餐飲配送等社群生鮮電商將迎來新一輪春天。
三、線下實體店如何自救
縱觀整個經濟環境,不論大小品牌都在掀起一陣“自救”熱潮,敏銳的商家們在千方百計地用線上的辦法渡過危機。
對於剛需型的生鮮門店來說,比如社群附近的各種超市,承擔著服務消費者生活必須品的任務,在非常時期利用智慧零售工具完全可以更有效率地觸達消費者,繼續存活,甚至比以前銷量更好。
對於線下餐飲門店來說,堂食已經下了規定沒有辦法進行活動了,但是為了保證營收,只能通過外賣的形式進行操作,儘可能止損。
利用好線上營銷,啟用社群運營的強度,持續消費者的粘性,等到疫情之後,也能維持這一部分的客戶。疫情期間的隔離需求也將助推商業模式線上化,線上營銷與社交營銷深化發展也能幫助企業在未來發展中更上一層樓。
四、業務重心開始從to B轉向to C
疫情帶給很多生鮮配送企業鉅額損失,卻為主要面向個人與家庭消費者的生鮮電商平臺帶來訂單火爆增長,面對這種現象,越來越多以To B業務為主的生鮮供應鏈企業開始涉水C端市場。
原本作為B2B食材配送供應商的美菜,在春節期間開放了針對個人和家庭的to C業務。據悉,春節期間,美菜網個人/家庭使用者增量明顯。美菜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大年初三開始,線上蔬菜的購買大部分是來自於個人/家庭使用者,每天個人家庭下載APP的新客戶量非常大。“有些城市,特別是武漢,需求量很大,線上下單量大增。”
當然在轉型業務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轉型投入的份額是多大,是全部轉型還是暫時性轉型,在疫情結束後,是迴歸原有業務,還是繼續拓張這條延展線,這一切都需要提前思考清楚。
我們始終需要相信,這場硬仗是全國人民都要扛下來,並取得勝利的,而整個生鮮圈在這段期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聯合抗疫,我們眾志成城,扛過去,活下來,用希望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