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讓“造車”這個原本神聖難度極高的工業化產物,變得不再那麼神秘,同時也激發了很多跨界企業的蜂擁而至。有的選擇投資,有的宣佈製造相關產業,有的則趕緊直接宣佈造車,總之所有人都在“跑步入場”。(下圖的蘋果汽車均為猜想圖,非官方圖)

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蘋果汽車,早在喬布斯時期,蘋果就已經有了造車的規劃,只是由於種種原因被擱置。現在的蘋果雖然決定加快腳步,但在尋找合作伙伴這件事上,面臨著不小的困擾,之前幾乎是官宣了和現代、起亞的合作,但如今波瀾再起,疑似已經停止了談判,轉而和幾家日本車企開啟了新一輪的溝通。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主要的原因還是雙方觀念的不同,現代想要拿到更多的話語權,不願意淪為第二個“富士康”,想要在自動駕駛和軟體方面與蘋果有一個技術共享,從而幫助自家產品增強競爭力。

但是對於蘋果而言,這些技術是絕不願意共享的,他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代工廠”和無數個“硬體供應商”而已,而這些對於日系車企來說,確實也是自身的優勢所在。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造車新勢力造車那麼輕鬆,蘋果看起來卻如此複雜呢?

其實並非如此,之所以看起來如此“謹慎”是因為蘋果本身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只要拿出產品就必須對得起自身的品牌。對於蘋果來說軟體能力,甚至是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演算法,都不算特別難的事,反而是傳統車企最擅長的硬體製造,把蘋果難住了,如果收購傳統車企代價太大,而如果完全自主來做,時間成本又太長,所以選擇一個靠譜,質量過硬的硬體代工企業是最好的選擇。

日系車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多年來飽受好評,其成本的把控和質量都非常過硬,對於蘋果來說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日系車企是否願意“淪為”代工廠,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按照目前日系車的造車水準來說,雙方的合作恐怕不侷限於代工,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採購也很有可能一同進行。

圖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另外,蘋果此次的供應鏈是非常龐大的,除了N個車企的合作之外,還要有諸如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的採購。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電動汽車最大的消費市場,蘋果自然不肯輕易“放過”,而以特斯拉為例,在國產降低成本和售價之後,Model 3等車型才開始真正的大賣,蘋果可能也會復刻這一路線,是在國內建廠,還是選擇國產車企來進行合作,都有很大的可能性。

1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樂視苦中作樂,可謂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