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當下HMS與GMS的競爭中,雙方共同的戰場都是Android這個已然非常成熟的手機作業系統,但在未來,Android基於Linux的底層架構從各項效能上都越來跟不上時代,在後Android時代開發面向新時代的手機作業系統乃至跨平臺作業系統,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

近日,華為正式面向海外市場釋出 Mate Xs 摺疊屏手機與 MatePad Pro 5G 平板電腦時,一同被髮布的還有華為自家的 HMS Core 4.0 華為移動服務框架(下文簡稱 HMS)。

即使是將在 3 月釋出的 P40 系列手機,華為也仍然決定將在巴黎召開全球釋出會來面向國際市場釋出,這也從側面證實了華為不會像先前部分外媒預測的那樣直接放棄歐洲乃至整個海外市場。

但想要在歐洲市場重新獲得客戶,僅僅依靠優秀的硬體引數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今年釋出的 P40 系列手機與去年釋出的華為 P30 系列對海外使用者來講有什麼最顯著的區別 —— 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搭載 GMS 的手機與搭載 HMS 的手機之間的區別。

其實,對於中國的華為手機使用者來說,HMS 已經是一套非常熟悉的系統了,早在華為正式釋出 HMS Core 4.0 之前,中國手機使用者就已經在 HMS 的生態之下正常使用很久了,這也給 HMS 一段發展的時間,在華為無法在 2020 年新發布的手機上使用 GMS 時,HMS 就變成了華為打出的一張牌。

為什麼 GMS 對 Android 手機那麼重要,HMS 想要憑藉華為自家的服務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究竟需要哪些努力?HMS 真的是第一個想要從 Android 中剝離 GMS 的廠商嗎?

穹頂之下 —— GMS 與 Android 生態

谷歌移動服務框架(Google Mobile Services,簡稱為 GMS)幾乎是伴隨著 Android 的發展而一同成熟的生態系統,截至 2020 年,Android 已經推出了 Android 11 開發者預覽版。將 Android 從曾經的「簡陋、卡頓、低效能」中改變出來,谷歌與 GMS 在這個過程中功不可沒。

同時,Android 生態早期的發展情況是非常困難的,「難用」也的確是當時的事實。現在我們熟知的 MIUI 、Flyme 等第三方 Android 定製系統,實際上都是從那時的 Android 中由開發者為了更好的 Android 使用體驗二次開發而來,現在也各自找到了在市場中的定位,並藉此發揚壯大,現在的小米手機乃至整個小米集團,可以說都是從 MIUI 開發團隊起家的。

而作為 Android 開發公司的谷歌,在這個過程中也為了幫助引導開發者來開發 App,又或是試圖讓 Android 體驗更加優秀,也依託自家的服務體系讓 Android 體驗變得更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的開發者與公司都搭上了這個名為 GMS 的「便車」,隨著 Android 的不斷成熟以及愈發的龐大,谷歌對於 Android 也愈發重要,對現在的 Android 生態來說,這更像是「骨」與「肉」的共存關係:在 Android 系統中,每個細節都能看到谷歌的影子。

“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即使是來自谷歌競爭對手的大多數 Android 應用程式,仍然在使用 Google 的部分後臺服務。”

舉個例子,當你開啟 Uber(網約車 App,Uber 中國目前已被滴滴收購)想叫一輛車時,你所看到的地圖都是谷歌地圖所提供的,而司機師傅想通知你他的位置時,給你傳送的通知也將由谷歌的 Firebase 推送服務分發到你的手機上。在你想刷手機付款時,你又發現手機的預設付款 App 是谷歌支付(Google Pay)……

在這個例子中,從你叫到車到你最後下車,每一個環節看似都和谷歌扯不上什麼關係,但當你看清楚這些資料背後的流通之後,又會驚歎於谷歌的「無微不至」。

實際上,谷歌 Play 商店中的每個應用程式都在使用 Google 的後臺管理服務,華為釋出的 AppGallery 應用商店,實際上需要做的並不只是讓開發者將自己的 App 上架到華為的應用商店中,而是要依靠 HMS 來整個取代谷歌服務在華為手機中原本應當承擔的任務。

反過來說,已經根植於 GMS 生態之中的 App ,無論是依賴谷歌旗下的 AdMoD 廣告推送服務盈利的免費 App / 遊戲,還是依靠使用者付費但仍然需要與谷歌分享 30% 收入的付費 App,你問為什麼要和谷歌分享收入?因為 GMS 中的谷歌 Play 商店是海外市場最為龐大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應用分發渠道,使用者在這裡購買 App、下載 App、更新 App。

這是每一個在 GMS 中生存的開發者都能深刻的感受到的「穹頂」:谷歌制定的開發文件即是所有開發人員都嚴格遵守的規則,即使現在來看這種市場執行機制仍然行之有效,但 Android 生態中只有谷歌一家獨大的畸形生態,自然有不少人想要作出與之相反的改變 —— 從這個意義上,華為的 HMS 並不是第一個。

HMS 的前輩們:那些沒有谷歌的 Android

想要剝離谷歌的軟體生態,重新建立一個新的 Android 生態,這種說法幾乎等同於「開發一個相容 Android 應用程式的全新系統」一樣,但從過去 Android 發展歷史來看,即使是在海外市場,也有為數不少的開發者在為此而努力,基於 Android 開放的原始碼專案(AOSP)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

亞馬遜 Fire OS

亞馬遜作為與谷歌有著諸多相同點的科技公司,在發力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時,自然想引入自家 的服務來代替 GMS 所構建的生態,所以在亞馬遜推出的 Fire Phone 手機以及 Fire 平板電腦上,所搭載的 Fire OS 中儘可能的消除了 GMS 的存在,並用亞馬遜旗下自家的服務來替換。

雖然在表面跡象上,Fire OS 與華為的 HMS 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但兩者的出發點實則大相徑庭:亞馬遜是為了在軟體生態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來補貼硬體上的低盈利甚至是負盈利,簡單來講就是將搭載 Fire OS 的平板電腦/手機通過低廉的售價賣給使用者,在使用者購買電子書或是訂閱電影時將錢賺回來;而華為的 HMS 則是要從使用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通過 HMS 的服務來取代 GMS 的作用。

雖然最後亞馬遜搭載 Fire OS 的手機產品 Fire Phone 在僅僅釋出了第一代產品之後便杳無音訊,但同樣是搭載 Fire OS 的亞馬遜平板電腦卻在美國市場取得了成功:甚至在 2019 年 Android 平板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驚人的 46.3% 同比增長率,這與其定位不可謂沒有關係:能通過亞馬遜的資源看到熱門的電影/電視劇集、聽到音樂,也能買到排版精美的電子書,這一切都只需要不到 50 美元就可以實現,亞馬遜搭載 Fire OS 的平板電腦能從平板市場脫穎而出是有更強大的亞馬遜影音視聽娛樂生態作為其支撐的。

而亞馬遜 Fire OS 在更加重要的手機市場並沒有如同廉價平板電腦那樣成功,也向市場暗示將 GMS 從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替換掉是多麼的困難。

CyanogenMod:沒有 GMS 的烏托邦

CyanogenMod (以下簡稱 CM)是由一部分極客愛好者基於 AOSP 開發而來的,第三方 Android 手機系統,不同於亞馬遜或是其他硬體廠商為自家手機推出定製版 Android 系統,CM 是將系統通過「刷機」的形式刷入其他廠商的 Android 手機,CM 同樣是基於早期 Android 惡劣的使用環境中而誕生的,但並沒有像 MIUI 那樣,在之後推出了專屬於 MIUI 的智慧手機 —— 小米手機 1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一開始的 CM 並非沒有預裝 GMS ,但谷歌曾就 CM 中內建的 GMS 與相關的谷歌 App 發出「律師函警告」,並且要求不再發布相關的修改 Android 系統,CM 在短暫的停擺之後,便在之後的系統更新中移除了 GMS 的存在。

在這之後,CM 雖然在不少玩機發燒友的簇擁喜愛之下繼續向前發展,並在原有 Android 基礎上提供更多更加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功能,在 2015 年,CM 還與一加手機合作,為一加手機 1 預裝 CM 系統。

Cyanogen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科特•麥克馬斯特(Kirt McMaster)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曾說:「我們正把槍頂在谷歌的腦門上(幹掉谷歌)!」

只是,在沒有一個如同 GMS 一樣的手機系統生態的 Android 中,使用者雖然可以自行安裝 App ,但種種「折騰」的玩法並不適合更多日常使用的使用者,最終在谷歌的壓力以及經營模式的問題下,CM 最終只能放棄商業運營並停止更新,轉為一個社群專案,繼續小眾下去。

息息相關的日常服務

從 CM 的失敗與亞馬遜 Fire OS 最終「修成正果」來看,對於華為與 HMS 來說,讓習慣 GMS 的使用者在 HMS 中正常的使用往常使用的各項服務,需要華為本著更加開發的合作態度以及對開發者的支援,與業界同樣優秀的開發者合作,來構建沒有 GMS 的生態:例如現在華為就與荷蘭地圖供應商 TOMTOM 合作,,為華為 HMS 的地圖 API 提供數字地圖資料。

無論是對於開發者還是開發公司來說,能在谷歌的 GMS 之外為 Android 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都是一個好訊息,在競爭的壓力下,無論是谷歌還是華為都能更加專注於對生態的完善開發,而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講,減輕谷歌與自己手機的繫結,也是在谷歌之外的一個購買手機的新選項。

後一篇:華為的鴻蒙以及谷歌的 Fuchsia

在當下 HMS 與 GMS 的競爭中,雙方共同的戰場都是 Android 這個已然非常成熟的手機作業系統,但在未來,Android 基於 Linux 的底層架構從各項效能上都越來跟不上時代,在後 Android 時代開發面向新時代的手機作業系統乃至跨平臺作業系統,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

華為在 2019 年中,也開始在公開場合宣傳自家的「鴻蒙」作業系統的存在,而谷歌則早在 2017 年就有關於開發下一代作業系統「Fuchsia」的曝光。

而 Android 作為使用者數量十億級的龐大平臺,無論是哪個新時代的作業系統,在 Android 向新一代作業系統演變的過渡期中,新作業系統對於 Android 應用的支援都會是作業系統開發者優先考慮的問題。

而現在作為 Android App 生態構建的 GMS 與 HMS ,在引導開發者適配新一代作業系統時,也能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谷歌在推出移動應用 UI 開發框架 Flutter 時,就明確標識出將會支援尚未釋出的下一代作業系統 Fuchsia,華為在構建 HMS 生態時,也會有相應的開發指導,引導開發者的同時,其實已經為下一個時代的手機作業系統之爭埋下了伏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微信又更新,新功能重要性僅次於朋友圈,有你想要的功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