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M國過去打壓日本今天打壓中國的半導體晶片行業,在疫情的催化下,終於引發了涉及多個行業的晶片告急危機,這種“蝴蝶效應”的波及非一日之功,惡果可能早在二十年前就在醞釀了,只是如今之困局,過去尚未察覺而已。

晶片問題在中國備受關注始於華為被M國制裁,引發我們對產業供應鏈安全的思考和規劃,然高階晶片這種黑科技硬體產品,在全球能生產的扳著手指頭都數得過來: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再加上一個聯發科。

在國內,限於晶片基礎裝置的短缺,如ASML的光刻機,像中芯國際等還在努力衝擊高階晶片製程工藝,而華為海思具備先進的晶片設計能力,但缺乏製造能力,只能依賴臺積電生產麒麟晶片,被M國封鎖後,晶片無法補充,只能消化現有庫存。

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基於中國龐大的手機出貨量需求,已經從去年開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業績增長,正在努力往高階邁進。

儘管華為哈勃和小米長江基金過去一直在投資中國本土的手機供應鏈廠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核心晶片部件還得依賴像臺積電這樣的大廠,而小米則主要靠高通提供手機晶片。

手機晶片短缺與蘋果、華為、小米、OV等手機廠商龐大的出貨量形成了供需矛盾,手機廠商佔據了有限的晶片代工廠大部分訂單,從而導致其它行業的晶片訂單無法滿足需求。

所以不是華為一家面臨晶片問題,凡是對晶片有需求的行業都面臨這個問題,特別是高階晶片領域。

根據“華爾街見聞”的觀察,這次晶片告急至少在汽車、手機、遊戲機等行業產生了產能劇減的影響,為什麼會產生這輪晶片告急危機?

筆者認為存在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半導體行業正在經歷從低端晶片往中高階晶片升級的正規化轉移。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半導體行業一開始是美國矽谷唱主角,二戰後,日本電子行業崛起,取代了美國的半導體霸主地位,到七八十年代,美國透過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重奪市場地位,一直到今天都是以美國、韓國和中國臺灣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心。

半導體行業地位的轉移,排除美國政府因素,還受到廠商創新程度的影響,那個時候的半導體競爭主要集中在儲存領域,正因為韓國三星緊跟市場需求,生產出可以快速迭代的儲存裝置,才最終取代止步不前,追求工匠精神的日本企業。

不過,有個無法迴避的現象是以美國英特爾,英偉達、ARM、德州儀器、IBM為代表的企業,其在移動晶片、PC處理器、汽車晶片等領域始終保持全球競爭優勢,這是美國晶片產業的傳統優勢。

只不過,如果日本的半導體持續得以發展,也許在這些領域能獲得不錯的發展,至少能否緩解當下晶片告急的危機。

目前,整個全球半導體晶片行業正在進入第二次產業升級軌道,中高階晶片的需求的擴大推動了這些企業投入產能去生產符合客戶需求的中高階晶片。

或者我們稱這次產業升級為:智慧晶片時代

蘋果收購英特爾手機晶片部門、英偉達收購ARM這些動作正是這個趨勢催生下的商業行為,強強整合才有利於晶片往智慧化發展。

這次產業升級,唯一不能缺席的是中國市場,但過去中國本土晶片產業的侷限性導致目前缺乏晶片代加工領域的規模效應,核心問題還是在人才、基礎設施等關鍵環節處於弱勢,如果在製造高階晶片領域中國市場被啟用,未來將大大降低再次爆發晶片危機的機率。

第二、歐美地區疫情爆發導致晶片產量受影響。

這次突發的席捲全球的疫情是個“黑天鵝”事件,對全行業都造成了巨大影響,當然也對晶片生產產生負面效應。

歐美生產汽車、遊戲機等領域晶片的企業無疑面對著產能下降的現狀,本來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就不多,加上疫情的影響,結果可想而知。

疫情問題如果歸結於客觀不可抗力因素的話,那麼要消除這個影響,只有等到疫情得以控制的情況下逐漸恢復產能了。

第三、技術進步導致相關行業對硬體運算能力要求更高。

以手機為例,隨著智慧感應技術、大資料深度學習和移動攝像演算法的進步,小小手機集合了當前最尖端的工業設計和智慧技術應用於人們的生活場景。

谷歌Piexl手機廣受讚譽的是透過超強的演算法打敗了靠硬體堆積的多攝像頭手機,軟體效能進步的速度在今天超過了硬體更新的頻率,迫使硬體廠商不得不加快新品迭代的速度。

比如高通從過去一年推出一款處理器,到今天一年會推出二到三款更快的驍龍晶片,聯發科從去年年初開始到現在,推出新晶片的時隔是六個月不到。

手機晶片如此,其它行業也不例外,比如電動車行業,特斯拉、蔚來、理想等基於智慧計算的智慧汽車也對晶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應啟動、智慧記憶、甚至自動駕駛等都在推動晶片產業的升級。

以索尼PS系列、微軟Xbox為代表的遊戲機,因為現在遊戲相比過去容量更大、對記憶體、GPU的要求非常高,也導致遊戲軟體必須依靠高速晶片才能執行,眾所期待的索尼PS5這次也因為晶片短缺而供貨緊缺。

具備超級算力的晶片未來才能滿足使用者對智慧裝置功能的需求,這是技術發展以及需求導致的結果,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機遇。

當然,這次晶片告急也是暫時的,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發的,儘管直接影響部分廠商的產能,但也給晶片產業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未來我該如何滿足使用者和客戶的需求?

這是個把握未來科技話語權的核心供應環節,我們能抓住其中的機遇嗎?

我們一起等待中國晶片產業的快速崛起!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實現了晶片自主製造之時,就是“芯”不再“痛”之際。

1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盈魚MA資料匯入丨全渠道對接使用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