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原創乾貨分享#
對於跨境電商行業來說,庫存壓力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痛點!零庫存也是跨境電商一直追求的目標。
尤其在下半年旺季的時候,備貨的庫存太多,賣不出去,來年公司的主要工作可能就是清庫存或者報損,造成巨大的庫存減值(比如2019年環球易購鉅虧26億,官方的說法就是庫存減值);備貨的庫存太少,一下爆單又造成斷貨,想要恢復以前的流量,又得花費巨大的廣告費用和時間。
在跨境電商平臺中,亞馬遜這個輕賣家重賣家,一言不合就封賬號的平臺,亞馬遜賣家過得分外提心吊膽。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賬號有沒有BLOCK,有沒有收到小紅旗,李思婷有沒有被關;還要解決POA、 VAT 、DOC 、歐代、認證、物流、產品….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實在是太難了。但亞馬遜平臺可不管你是行業大咖還是行業小蝦,只要檢測到你違規,一律封號。連網紅總統川建國都能被封推特,就沒有亞馬遜做不到的事情。2.14封號慘案歷歷在目,維權也去維權了,但沒有用。賽維、通拓、傲基據說還有幾千萬資金在亞馬遜平臺出不來。
想要做好跨境電商真的很難。但在2020年突發疫情的情況下,由於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其他國家到現在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全球新冠確診超一億),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再次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深圳灣買房的都是做跨境電商的,今年業績沒有一倍的增長都不好意思出門。別的公司我不知道,但我們公司的確業績翻了一倍多,銷售額歷年最高,老闆也是換新車住新房。不知道你們的公司是不是也這樣?
以上就簡單叨叨一下,跨境電商的現狀,下面進入正題:跨境電商庫存壓力怎麼破?零庫存模式能否實現?
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我有幸去浙江一家服裝外貿公司考察,呆了半個月。考察期間,看了他們的運營模式之後,有一點打破我對傳統跨境電商的認知。因為傳統的跨境電商都是要壓錢備貨的,他們公司也備貨,但都是備的別人已經買好的貨。說起來,這種模式跟跨境電商零庫存的“以銷定產”有點相似,都是要掌握上游的議價和定價權,按需生產,按需出貨。
先交代一下這家公司背景,這是一家100多號人的服裝外貿公司,每天大概出20000件衣服,利潤沒去細算,淨利10個點肯定有,因為它賺錢的點就在採購價、物流費、加工費這三個顯而易見的費用,沒有銷售費用,因為它不做銷售。
老闆28歲,年輕有魄力,車子、房子、票子、美女幾乎都有。他是一個日本留學生,在他20歲留學日本的時候就開始做服裝生意,結識了很多日本服裝商人,據說還是日本某個服裝協會的會長。24歲歸國以後成立了自己公司,日本朋友也有入股幫襯。具體說來,這種零庫存操作模式其實挺簡單(只需要人脈、資源)。
操作模式:
1:日本商家或者國內採購在各大服裝網站和檔口尋找衣服款式,選好以後把衣服圖片上架到日本商家的自營網站,樂天或者亞馬遜等待客戶下單。
杭州和廣州是中國的服裝產業鏈,有很多服裝檔口,比較出名的有廣州的大西豪、國泰、白馬城等檔口,杭州的四季青。所以這家公司去年在廣州沙河開了一家分公司,直接在檔口拿貨,節省了很多時間和國內運費。如今廣州分公司也越做越大,60多號人,每天處理10000件衣服。
2:日本客戶在日本商家的自營網站,樂天或者亞馬遜下單以後。日本商家會把採購需求和客戶資訊發給公司,公司把這些資訊錄入馬幫系統準備採購和發貨。
在這個階段,日本商家就必須把衣服的費用(包括採購費用、衣服加工費用、物流費用)打到公司賬戶,公司拿著客戶的這筆費用去採購、加工、發貨,一旦用完就不發貨。是不是有點做無本生意的感覺?公司不存在任何資金風險,反正用的是客戶的錢。掌握了議價權和定價權就是這麼牛!不過商家也沒怎麼吃虧,他也是拿客戶的錢給公司,好像又有一點雙贏的感覺?
3:打了款之後,後面的模式就跟我們國內做跨境電商差不多了,採購(檔口拿貨或者淘寶、阿里巴巴下單),加工(衣服拿回來剪標、換標),發貨(用系統發貨)。檔口的貨基本能做到當天下單,當天拿貨,當天發貨,2-4天空運到日本客戶手中,這種超快發貨的運作模式。這裡要吐槽一下這家公司掙運費的小伎倆,每件衣服其實還增加了一個裝衣服籃子的重量。
具體合作的細節、操作的細節就不去深究了,三個大方面基本實現了國內跨境電商的零庫存模式。重點就是你要有人脈和資源,而且有這樣的國外商家願意跟你合作(庫存壓力其實轉移到合作商家那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