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疫情期間,人們減少了出門次數,甚至足不出戶,平日裡的購物、遊戲、工作、學習只能都轉移到線上,相關的網際網路應用變得超級火爆。訪問量的短期暴增,使得承載這些應用的"雲"需要迅速擴容,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新的伺服器。

浪潮智慧工廠復工現場

流動人員識別背後的大資料

這次是近20年來,中國第二次遭遇較大規模的冠狀病毒疫情,上一次是SARS。2003年至今,中國IT技術突飛猛進,疫情當下,雲、大資料、移動互聯和AI等新一代IT技術也協助了整體防控工作。

例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可以識別一個人的行動軌跡,這對於流動人員的識別十分重要,而這種應用實現的背後,得益於大資料技術的創新和普及,而大資料的儲存和應用,則又離不開底層計算力的支撐。

有效藥物是"算"出來的

根據媒體報道,針對新冠病毒,科研人員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病毒靶點-宿主蛋白的分子對接預測模型,對151個已經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藥物進行虛擬篩選,發現其中4種藥物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2種的抑制效果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得到證實。

雖然這些藥物還需要經過臨床等多個實驗環節,才能最終走向應用,但高效能運算已經能夠大大節省新藥開發的時間成本。醫療領域越來越廣泛使用的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技術,都基於背後強大計算力的支援。

"雲"部署的高彈性保障

過去十年,整個社會計算資源迅速雲化,資訊系統、手機APP應用的後臺支撐等等大多執行在雲端計算平臺上。而疫情期間,各類應用對計算力短期爆發性的需求,讓雲端計算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快速擴容。釘釘訪問量暴增百倍,終端執行仍然十分流暢;生鮮電商們也抗住了"全民搶菜"的壓力,"雲"的功不可沒。

根據阿里雲公佈的資料,釘釘在2月3日通過阿里雲緊急擴容1萬臺伺服器後,4日再度擴容1萬臺雲伺服器。1月29日至2月6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阿里雲和騰訊雲的擴容創下了中國雲端計算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

有底氣,1100萬臺伺服器

IDC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伺服器保有量為100萬臺左右,而到2019年末,攀升至1100萬臺左右。巨大的伺服器保有量是中國能夠利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升級抗疫能力的底層基礎。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伺服器市場,並且增長迅速。能夠對伺服器保持如此旺盛的需求,是因為中國正處於從資訊社會向智慧社會升級的關鍵時期,伺服器所提供的計算力正在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生產力。疫情當前,深切感受到"科技戰疫"、"計算戰疫"的力量,疫情之後,相信計算力將推動創新科技在各個領域應用的進一步加速。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獎補582萬元助力科技戰“疫”青島高新區打響2020年激勵科技創新“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