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底層科研的無奈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在美國的陰影下去發展科技,去攻克難關?
美國的科技發展到今天的確是起到了一個標榜的作用,他所發展的高科技領域也確實需要我們去努力探索,但是這畢竟只是結果,不是根源。你我都能想得到,美國的一些科技發展是沒有國家可以效仿的,是尊重創新,注重實用的結果。因為大力發展創新,各種科技之花才紛紛開放,與其標註好了美國哪些科技領域需要攻破,不如腳踏實地,從應用出發,重視創新,一點一點去開發,不是所有美國高點的領域都急需我們攻克,這個不能著急,不從事相關行業是不會體會到領導們急於求成的逼迫,有些人想要看到高階科技的展現,卻從不管基礎的科學研究,沒有基礎何談高屋建瓴,這個是最不能急迫的,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但是惡性迴圈也在於此,他想馬上看到成果,他也同意你發展基礎研究,但是時間不能給你長了,“一年吧、一年出個成果,資金嗎,有限,但是你必須得做出樣子”,你心裡罵他卻也能理解他,因為他不過是想在自己的任期內做出點成績,我們苦笑著答應心裡卻也明白,真正想做出一點創新並且具有實用價值可能需要換五六屆領導吧。
科學研究的複雜
為什麼要透過喊口號讓某個領域變得火熱?
我們導師就和我們說,從前我們所處的製造業一隻發展的很好,默默發展,出現了許多強有力的企業。自從某口號喊出來以後,製造業又重回熱點,資本紛紛出現攪局,各種新企業新概念拔地而起卻又良莠不齊,所有人都看向了我們,使得我們不得不做出成績。時代不同了,以前有些軍工或者民生方面是可以在強壓下發展的,但是現在的大市場環境不僅逼迫,更會發現你不行了立馬換人,國內不行了就轉投國外,不付出耐心,自我標榜關鍵領域投資卻想著賺大錢,一些國家本來也私下和高校有著緊密的合作,但是他們的政府得知製造業在中國看得很重後馬上禁止本國企業參與,我們底層高校普通科研人員就是雪上加霜,也許口號振奮人心,但是能不能悶聲發大財。為什麼前一陣子中國兩個數學界教授的事蹟被大家傳揚,正是因為他們默默研究,耗時十幾載,最終才得出一些成績。從我一個初入科研的小白看來,有些口號不需高喊,但可銘記。
無需高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