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釋出財報,有關晶片產業鏈缺貨的圖景逐漸清晰,“缺芯”困局不再僅限於汽車行業,已逐漸蔓延至手機、遊戲機、安防等市場領域。

蘋果晶片告急

近日,蘋果最新財報顯示,包括iPhone12系列、Mac、iPad均遭遇半導體吃緊的問題,預計將在第二季度實現供需平衡。此外,AirPods Max供不應求的情況也會延續到今年第二季度。儘管不久前公司剛釋出了靚麗季報,由於iPhone12系列熱銷,蘋果業績創下新紀錄。

不久前,臺積電公開表示將考慮優先生產車用晶片,其作為蘋果主要晶片供應商,這或許也將影響蘋果的晶片採購。

同時,三星電子日前也發出警告表示,不僅汽車行業晶片短缺的情況,可能將蔓延至智慧手機。三星表示,由於目前晶片製造商正著急滿足汽車製造商的晶片需求,很多晶片代工廠都屬於滿負荷運轉,這也限制了代工廠接受新訂單的能力,影響代工廠對DRAM及NAND晶片的製造,反過來衝擊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的交付。

iPhone營收創單季歷史新高

1月27日,蘋果釋出了2021年一季度財報,報告期間為2020年9月27日至2020年12月26日。季報中顯示,蘋果在該期間實現營收1114億美元,環比增長72.2%,同比增長21.4%,高於彭博一致預期的約8%;毛利率達39.8%,高於彭博一致預期的38.1%;而1.68 美元的每股淨利也高於彭博的一致預期(1.42美元)。

分業務來看,iPhone、Mac、iPad、可穿戴裝置、服務業務分別同比增長17%、21%、41%、30%、24%,其收入佔比分別為58.9%、7.8%、7.6%、11.6%、14.1%;分地區來看,美洲、歐洲、中國、日本和亞太其它地區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2%、17%、57%、33%、12%,其中,中國區的增長尤為強勁。

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表示,蘋果手機和許多其他產品、服務在中國的銷售情況都很理想,新使用者及現有使用者升級裝置都推動了蘋果產品在中國的創紀錄銷量。具體來看,中國區的iPhone和iPad的營收增速顯著高於均值,可穿戴裝置增速優於平均水平,Mac增速與均值幾乎持平。

全球汽車行業嚴重“缺芯”

2021年伊始,全球汽車行業“缺芯”問題更加嚴重,多家車企宣佈汽車產量將受半導體短缺影響而下降。

晶片堪稱汽車的神經,整車應用晶片的數量已達500塊以上,車上電子穩定程式系統(ESP)、電子控制單元(ECU)等車核心心繫統都依賴於此。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作為可提升汽車電氣化效能的功率器件,汽車微控制器(MCU)和感測器等晶片能力已成為車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之一,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晶片的採購將是燃油車的近一倍,其中僅功率器件數量增長就超過100%。

未來智慧汽車所需智慧化、網聯化的需求,使得汽車AI晶片、影象處理晶片、通訊晶片、安全晶片等在汽車製造產業供應鏈中佔比將越來越高,汽車電子晶片在未來汽車製造產業中將成為“生死命門”,決定產業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分析稱,雖然起亞與蘋果還未達成最終的協議,但如果敲定,兩家公司的造車計劃將涉及“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將在美國佐治亞州West Point的起亞裝配廠,生產蘋果品牌的自動駕駛汽車。

不過,但此訊息稱,蘋果和現代以及起亞的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磋商最近暫停,並與其他汽車製造企業商討過類似的計劃,蘋果方面拒絕就此訊息置評。據預計,蘋果最快將在2025年釋出汽車Apple Car,現代將在部分蘋果汽車零部件的設計和生產方面發揮領導作用,起亞則將提供其美國的生產線生產Apple Car。若與現代的合作模式進展順利,蘋果將與通用汽車以及雪鐵龍合作,以開發其他Apple Car機型或進入其他市場。

他同時指出,如果蘋果確定像生產iPhone那樣同第三方廠商合作造車,將是汽車供應鏈企業的利好。Apple Car將定位在非常高階車型,售價與零元件成本將顯著高於一般電動車,有利合作車廠獲利,“它肯定不會成為Model 3的競爭對手”。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軟體殺熟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