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功於價效比戰略,已經玩到極致,要想撕開市場利潤空間,必須走向高階化,儘管這看起來不像是雷軍的初衷,卻是行業競爭的生存必然。
2月13日,成立十週年之際,小米公司通過線上釋出會形式,推出了小米10系列手機,價格直接衝到4000元檔,打響了高階化之路的第一炮。
在釋出會上,雷軍說:“做高階手機一直是小米的夢想”,而之前的夢想是做價效比的國民手機,現在舊夢想交給了紅米,小米的夢想升級了。作為雷軍進軍高階手機市場的“問路石”,小米10系列起步價格高達3999元,但依然有大量米粉願意為此買單,原因很簡單,堆料足,畢竟是高通系的招牌!
硬體配置很不錯,小米10配備了高通865旗艦平臺,支援SA和NSA雙模5g,標配WiFi6、UFS 3.0、LPDDR5、雙揚聲器、線性馬達。單從硬體堆料來看,小米10是有分量的高階旗艦手機,但是,高階手機等於堆料嗎?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買到小米10手機,網路評價越來越多,並開始逐漸呈現兩極化,小米10的品控水平成為了使用者關注和行業熱議的焦點。PPT秒殺對手並不足夠,小米的高階化之路也不是那麼簡單,需要做的功課似乎還很多。
缺貨現象依然存在,品控問題引來吐槽目前,在各大電商平臺評論區,小米10手機無法開機、音量鍵鬆動、螢幕有劃痕等本該避免的問題頻頻出現。包括螢幕左上角前置攝像頭存在黑點、黑屏、閃屏以及螢幕混用(網友發現華星光電屏)一億畫素放大後沒有普通拍照的清晰、5G 斷網等反饋。
更嚴重的是就在小米10開賣後2天,有京東使用者反饋自己收到了相機蓋板裝反的小米10,原本應該位於頂部的1.08億畫素主攝標識出現在下方、108MP字樣也呈倒置狀態,令該網友吐槽雷軍。這條評論吸引了數千人來圍觀,很多網友都跟著起鬨,調侃這次是真的方向錯了。
然而,這並非是全球僅一臺的“限量版”,有其他網友同樣晒出了把相機蓋板裝反的小米10,該使用者表示,相機功能完全正常,證明其實此臺小米10並非是相機模組裝反了,而是相機蓋板裝反。
不過,已經有網友將自己的“絕版”小米10拿到了二手電商平臺進行拍賣,沒想到,目前競拍的價格已經遠高於這款手機的價格。
挖孔屏變“葫蘆屏”,生產線品控需改進另外,前置鏡頭也出現了一些情況,小米10系列本次採用的是挖孔屏的設計方式,但是存在少量機型前置攝像頭出現了問題,居然呈現出“葫蘆屏”的問題。
因為這種故障有增多趨勢,網友們開始在網上晒出挖孔故障,竟然將四個方向集齊了,被吐槽為“葫蘆屏”。微博數碼大V買小米10準備評測,居然也遇到了這種問題。
有身份認證為小米員工的微博使用者@阿森 對此事件作出正面迴應:“跟我司工程師溝通了下,目前得出結論是因OLED屏比較脆,裝配時前攝孔受傷,又因水汽氧化才導致了這個情況的出現,所以產線比較難檢查出來。不過大家放心,目前都是極個別的案例,而且工廠已更換改善方案也增加了檢查攔截,同時售後也會關注微博論壇,會迅速跟進反饋的。雲評測的請起開!”
但知乎的專家回答更專業、嚴謹一些。比如有使用者在知乎提問:如何看待小米10的葫蘆屏?是一種新的、成熟的挖孔屏嗎?
有專家回答表示OLED螢幕擁有成千上萬的有機發光體,而這些發光體產生剝落、斷裂損毀時就會出現"葫蘆屏",但這樣的受損因為具有潛伏期,因此依然可以通過出廠質檢。同時,小米10系列的"葫蘆屏"可能不是品控問題,而是小米的整個生產線缺失了嚴苛的環境測試,也就是生產線品控把持力度不夠。
話又說回來,這也不是小米第一次“翻車“了,畢竟小米在品控上面總能帶給使用者驚喜,例如就有當年紅米Note7包裝盒裡裝錯資料線,小米9後置沒有閃光燈等等問題。現在想要衝擊高階市場,無奈又頻頻”翻車“。
堆料漲價衝高端,恐怕沒那麼簡單小米10是一款硬體配置相對不錯的手機,無論是效能、拍照、螢幕,還是硬體上的首發加持,都可以算上目前5G手機陣營裡不錯的選擇。但是,考慮到這一次小米3999元起售的價格,難免讓使用者反問自己:瘋狂堆料價格上漲的小米,真的就是高階旗艦機了嗎?使用者真的買單麼?
在釋出會直播視訊下,當小米10的售價公佈為3999元時,“再見、打擾了“之類的彈幕瞬間刷屏。米粉們有歡天喜地的,也有沮喪吐槽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小米高階化已經衝出起跑線,只能自我修正,不可能開倒車。
小米品牌轉向高階化,並不會太容易,使用者群偏年輕化,品牌認知沒有升級,米粉對小米的價格預期接受度還是未知數。當然,最後還是需要渠道去驗證,一切猜測都不如消費者的訂單投票。
由於小米過於依賴元器件廠商,產品的獨特性會大打折扣,雖然有一些首發代際差,卻不足以形成小米高階品牌的技術認知。同樣,oppo vivo等競爭對手可以推出硬體配置差不多的手機,小米高階品牌要的是品牌溢價,而品牌溢價需要技術認知來塑造。
如果僅需要單純的把供應鏈最新的產品拿來組裝一下,定一個高價,未免也太簡單了,各家廠商都可以去搶首發,複製相同的模式,元器件廠商成為大佬。就像PC世界,微軟和INTEl統治江湖,PC品牌商的創新空間被鎖定了,導致macbook快速爆發,卻無還手之力。
無論是底層作業系統,還是對供應鏈關鍵技術的掌控能力,或是品牌認知的維度,小米衝擊高階都有一些挑戰,沒那麼簡單。
對比之下,三星靠硬體,蘋果靠軟體,華為學習了三星和蘋果,而華為又手握著通訊計算等優勢,三巨頭的路線圖很成熟了,小米走不了三星和蘋果的路,最終還要走華為路線。但是,華為路線依託於自主研發能力的強大,而小米很難像華為那樣重研發路線,此時,小米需要清醒一下,硬體堆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軟體層面的體驗創新和模式創新。
在某一些層面,雷軍也許需要像羅永浩一樣,來一些think 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