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華為釋出會開完後,大家普遍對釋出會釋出的內容感到比較失望,因為傳說中秒天秒地的晶片都沒有出現,而新品也只是例行更新或者是針對國外出的馬甲產品。
那麼在預熱時說的麒麟們到底去哪裡了呢?說好的大家一起見面,結果只來了一款本應該叫HI1105的麒麟W650 WiFi晶片,傳說中的麒麟820不見蹤影,讓人脫了的褲子還得穿回去。
不過,在指責官微和KOL瞎沸騰之前,結合前段時間的事實,還有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即美國加強了對華為的技術封鎖,從而導致了華為可能會陷入有徒好晶片但無法生產的境地。
前些天從外媒口中也傳出了一些說法,稱美國正在向臺積電施壓限制其向華為供貨,而再之前也有訊息傳出,稱美國打算將25%的美國技術含量僅售規定壓縮至10%,讓和美國有一定關聯的生產商更難與華為進行商業合作。儘管臺積電透露過其7nm和5nm技術的“美國含量”只有7-9%,即便美國收緊政策也依然可以為華為提供生產,但畢竟臺積電有太多的美資控制,自身掌控的範圍有限,想耍流氓恐怕真的沒辦法。
如果最壞的結果發生,臺積電真的停止了對華為的7奈米晶片以及未來5奈米晶片的支援,那麼對華為的消費業務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同時也相當於對整個中國產晶片行業一次沉重的打擊。
當然,類似這種情況,華為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了。早在去年夏季,華為的榮耀20及MagicBook Pro這兩款新品就曾因為相關零部件廠商斷供,以及谷歌微軟在軟體上停止授權,從而被迫進行了延期。當然從現在來看,去年的這場風波收場還不算太糟糕,榮耀20切換供應商後正常發售,MagicBook Pro也在推遲兩個月後重新發布。
而這一次晶片的延期釋出,和去年發生的事情也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對於華為來說,這兩年是一個走鋼絲的過程,每一步繩子都可能會斷裂,或是自己失去平衡,掉下萬丈深淵,作為國內it行業的領頭企業,在這場貿易戰中,始終是被美國集全國之力重點打擊的物件。
在現在的全球協作體系之下,除了幾大國的軍工之外,沒有一家公司或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能夠完全擺脫國際合作。而美國則是從產業鏈最難以替代的方面,不斷對中國以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進行施壓。甚至連荷蘭的amsl公司想要出口的光刻機,都在美國的淫威之下而向中芯國際暫停供貨。在這種全方位打擊之下,中國的科技產業可能同華為公司命運一樣,成則能另闢天地,如果失敗則只能永遠仰人鼻息。
對於華為的競爭對手來說,特別是國內的競爭對手,如果麒麟處理器,失去了作為高通強大對手的地位,那麼他們從高通採購的處理器也將完全失去議價權。事實性的壟斷將為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這種問題對於國內的廠商來說,應該是脣亡齒寒的。在國際霸凌的背景下,任何幸災樂禍的行為都形同為自己掘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可談。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晶片推遲釋出的原因也同樣有可能是KIRIN YES過頭了,威脅到了自家的老旗艦,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利好,強勁的麒麟中端新品滿足花粉的願望同時,還可以倒逼其他競爭者進步,也是我們最願意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