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年前,中國學術界曾有一場著名的大辯論。
1994年,經濟學家、北大教授林毅夫指出,中國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實現現代化;幾年之後,經濟學家楊小凱發表了題為“後發劣勢”的演講,認為落後國家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取得好發展,但是會留下許多隱患,長期發展甚至會失敗;不久,林毅夫便發表了《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與楊小凱教授商榷》一文予以反駁,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之爭”。
這場辯論也被經濟學界這樣描述:“這場辯論,奠定了中國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關於發展與轉型路線之爭的基本底色。”
撐住不倒,就是一種勝利
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發展依然穩健而卓有成效,“後發優勢”論當然站得住腳。但“後發劣勢”論,也依然有許多擁躉。
就比如2020年以來的華為,在某國的徹底“封殺”下,內外交困,甚至不得不斷臂求生,出售榮耀。
在相信“後發劣勢”論者眼中,這恰是明證,你看,你為什麼生產不了光刻機,你為什麼只會設計卻不能製造5奈米的晶片,你不還是怕晶片斷供嗎?
但卻看不到,華為作為通訊、手機等領域的後來者,是如何一步步追趕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也看不到這是一個國家對一個公司發起的不對稱戰爭,能撐住不倒,如何不是一種勝利?
即使在最困難的2020年,據華為內部財務系統統計,2020年華為總營收為1367億美元,增長11.2%,利潤99億美元,增長10.4%。且2020年的股票分紅,預計每股仍有1.86元,略低於2019年的每股分紅2.11元。
而華為2020年在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上的支出達1349.37億元,以19.4萬名員工計算,華為員工人均薪酬接近70萬元。逆境中,華為員工在拼命努力的同時,也依然享有令行業羨慕的薪資。
任正非在2020年3月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更是表示華為2020年研發預算將達到200億美元以上。
悲觀者相信“後發劣勢”,並去尋找奇蹟背後尚存的陰影。而樂觀者相信“後發優勢”,並持續去創造後發先至的奇蹟。
終端受限,其他地方仍大有可為
華為,正是靠著大手筆的研發,去攻下一座又一座曾經令人生畏的山頭。在手機等終端業務受限的情況下,華為在AI、雲、5G、計算等ICT技術的能力依然大有可為,可以聯合夥伴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發展行業應用。
2020年上半年,華為智慧安防改名為“華為HoloSens機器視覺”,釋出了對應“Huawei HoloSens”的中文品牌“華為好望”,並宣佈力爭五年內做到行業第一。
實際上,華為入局安防行業並不早,2012年,才開始組建影片監控團隊,2018年才正式成立智慧安防產品線。
但華為能夠將自己在海思晶片、人車演算法、影象處理等多方面積累的優勢灌注到智慧安防產品線,就比如專門針對高空拋物進行監控的華為好望,藉助於強大的端側AI能力,能夠將算力推高到1TOPS也就是每秒一萬億次以上操作,支撐執行深度學習演算法,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分析出墜物的起點,並提供從拋物發生到落地的全鏈條證據。
再以最近幾天終於宣判的廣州“高空墜狗”為例,受害者被墜狗砸傷的那一刻,如果安裝有華為好望進行24小時高空拋物監控,那至少直接責任人更可能找到;甚至於,因為這種監控的存在,樓上閒雜人員更加註意行為,這起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而華為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還在於兩個詞:平臺+生態。華為智慧安防不做應用,只是提供一個數字底座,透過平臺和生態的作用,去驅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應用合作伙伴,再基於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路口來做創新。
這就是華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嚴守自己的邊界,做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中國的安全指數,能夠做到全世界最高
2020年底,美國著名民調機構蓋洛普公佈了一項對個人安全感的全球民調,這份調查由來自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17.5萬名15歲及以上民眾參與,在個人安全感上,中國名列第三。其中,中國人“獨走夜路時感到安全”的比例,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1個百分點。很多在中國工作和學習的國際友人,也感慨“中國一片祥和”“很幸運生活在中國”。
正如華為絕不會滿足於第三,中國人永遠都有著更高的追求。中國的安全指數,也完全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一。
安全,單一靠道德自覺,或者主要依靠法律制裁,都不夠。
安全,需要科技和法律的完美配合,需要人防、物防、技防、智防的多合一。
還是以高空拋物來說,華為好望可以協助辦事人員第一時間找到肇事戶主,可以提供拋物關鍵時段原始錄影佐證。而以往警察在整棟樓層層篩查的做法,不僅耗時耗力,更會導致其他事物上警力的緊張。
這邊能夠減輕追溯取證的工作量,那邊就能夠騰出大量警力、人力,整個社會的安全治理、高效管理才能不缺力量。
安全,不僅是人的安全,也包括大自然的安全。華為在2020年釋出的雙光譜熱成像攝像機,覆蓋距離超遠,可以監測森林火災,守護青山綠水。大自然多了一份安全,人類社會不僅能獲得安全,也能獲贈自然母親的清新空氣與甘甜泉水。
不僅是安防市場需要華為這樣的新入局者攪動水花,中國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等很多層面上的安全,都需要藉助技術的力量快速補齊短板。
讓每一個監控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利用大資料、AI演算法在智慧安防平臺之上創造更多的應用,透過AI解放更多的人力,讓這些人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一步一步來,中國的安全指數,絕不會止於全球第三。
中國相對於發達國家,當然是後發。後發,有優勢,也不會少劣勢。只看到劣勢,那後發就永遠不可能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而正是有華為這種不信邪的公司,正是有中國無數兢兢業業的勞動者、工程師、研發人員,中國才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趕上了發達國家,也更加印證了“事在人為”那句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