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以往,年夜飯更願意選擇堂食或者包間預訂,然而今年的年夜飯市場正發生新的變化,多地鼓勵餐飲企業提供訂製化年夜飯外賣、團餐預訂配送服務、半成品年夜飯走紅。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是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食品可溯源這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消費者的焦慮。

特殊時期,食品可溯源成為重中之重

提到溯源,可能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應用各種高科技技術手段來完成。其實不然,早前手工紙質記錄也可以是一種溯源手段,隨後又發展成可以利用電腦等工具完成這一過程。

只是這些傳統食品安全監管所採用的登記辦法,不僅加大了經營成本,而且索證環節存在漏洞,手續繁雜,且不便於儲存、查詢。傳統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後雖能溯源,但大多是事後懲罰,實現不了食品安全監管的目的。

食品溯源的本質是餐飲企業透過電子追溯系統將訂單、採購、出入庫、財務、統計等進行統籌結合,將追溯融合到日常管理中,自動記錄關鍵資訊,才能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

如今我們對於溯源的認知則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在這兩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食品溯源是一種可以對產品進行多方位追蹤的追溯系統,可以透過追溯系統清楚地查詢從原料生產,到採購,到生產以及銷售等,還包括儲存和服務等環節的統一管理、查詢。從而可以實現“追溯源頭、流程監控、查詢資訊、認定責任、產品召回”等功能。

食品溯源中涉及的物聯網技術

而今,透過物聯網技術可對食品生產各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及時進行糾正,從本質上改變食品溯源的方式。

感測器技術

不論是感測器還是智慧裝置的運用,透過裝置採集資料是連線物理世界和資訊世界的重要紐帶,運用到食品溯源中,可以實現對所需資料的有效採集,包括檢測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各類指標。

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以計算機、通訊、電氣技術為基礎,應用相關的裝置,能夠在無接觸的情況下自動讀取物體的電子編碼資訊,並與原有資料進行對比,從而識別物體,並具有編碼唯一性。常用的自動識別技術有條形碼,RFID,IC卡及模式識別等。

無線通訊技術

利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感測器訊號的測量與傳遞,一般應用在監測系統與控制系統中作為前端的訊號來源,目的是自動感知被測控物件的資訊,並將感測器資料傳輸到處理機構或者相應的計算機資訊裝置。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無線通訊技術,如NB-IoT/LoRa/Zigbee/藍芽/WiFi/4G/5G等,在合適的食品溯源相關應用場景下都有其用武之地。

定位技術

在食品溯源應用中,透過定位資訊可以檢測產品的生長環境,尤其對於地域要求較為嚴格的食品,例如陽澄湖大閘蟹,透過定位資訊,可保證該食品生長過程中地理位置的真實性,以杜絕仿冒。此外,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的資訊也進行實時上傳,運用定位技術可解決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準確跟蹤與實時定位問題,保證食品運輸過程在可控範圍內。目前,GPS定位、北斗衛星定位、基站定位等也都將能找到其在食品安全當中合適的應用場景。

EPC全球產品電子程式碼體系

食品溯源系統利用產品電子程式碼技術,把所有流通環節,包括生產、運輸、零售等統一起來,組成可查詢的EPC物聯網,實現對食品的追溯。

區塊鏈與AI技術加持 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最近兩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熱,因其防篡改和資料實時共享的特點,市場開始意識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的分散式賬本,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食品追溯受到重視。

食品溯源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商戶經營者、市場開辦者、監管部門的市場準入、日常檢查和監管以及檢驗檢測、稽查執法等可公開的資訊上傳至區塊鏈上,所有資料自動生成電子標籤,相當於每個主體責任人上傳的資料都加蓋了“公章”,目的就是落實溯源管理,做到精準溯源和責任界定。

基於區塊鏈農產品溯源系統邏輯圖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將區塊鏈應用到食品溯源應用的案例,例如:

“第一批區塊鏈認證大米”已在京東銷售。

此前,一份針對食品溯源釋出的研究報告顯示,基於“區塊鏈﹢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每年可為全球食品行業減少約700億美元成本,同時創造高達470億美元的收入;預計至2027年,全球每年將有價值3000億美元的食品經由區塊鏈溯源。

在區塊鏈的基礎上,再結合AI票證識別技術,可以對區塊鏈上留存的票據等資訊進行真實性和有效性排查,透過篩選預警異常票據、建立問題發現風險庫、協助監管人員及時排查隱患等方式,將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雖說有了區塊鏈與AI技術加持,看起來似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食品溯源的問題,但實際上,食品溯源存在一些痛點,例如成本、可信的流程和基礎設施。

首先,成本是阻礙食品行業建立溯源系統的關鍵“瓶頸”。從目前現實的情況來看,一個溯源系統所追蹤的物品必須是高價值的,因為溯源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而食品價值並不高,一個商家針對食品建立溯源系統時一定會打好算盤的,因此在所有品類的食品中全面鋪開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其次,食品溯源還需要可信的流程。再好的技術,流程不可靠,也不可能完成。即便上了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系統,仍然只能保證儲存的資料不被篡改,但是無法保證上傳資料的真實性。

最後,食品溯源還需要完整基礎設施的支援。食品如果要溯源,必須從頭開始,這可能意味著從種子培養到栽培、收割、處理、輸送、批發、零售等環節都需要溯源。如此一來,溯源監管的範圍就很大,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所需時間就很長,涉及的產品就很多。

不過,儘管挑戰頗多,但機遇也在招手。

話題再回到年夜飯上,從前文來看,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每樣食材從最初的養殖、培育開始,到最後出現在餐坐上,可能經歷過了不少物聯網技術的“洗禮”。

1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易行機器人|SVR-GUV416L服務機器人控制器強勢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