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透過這些群,可以獲取很多即時資訊和有益的知識內容。
1)可以瞭解不同行業人的生存狀態
2)提升個人認知,並參與認知互動
3)可以獲得最新的一手技能知識和商業資訊
1,目前只有特斯拉實現了從晶片到演算法到車機到商業的閉環,這一點會加速特斯拉的競爭優勢
2,日本這樣的國家因為老齡化,以及本土人口限制,是沒有動力去拓展本土市場的,它一定會著力於開發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市場。但是自動駕駛也好,車機軟體體驗也好,是很注重本土化的,這和標準化的機車是很不一樣的。這意味著豐田這類公司未必能取得競爭優勢
3,高精地圖是需要牌照的,特斯拉這樣的外企是申請不到的,這意味著國產車在這塊可以建立相對優勢
4,在這群行業內人士來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能力,還是遙遙領先於第二名,第三名的
5,國內其它號稱做到了L4,L5級的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appolo,小馬智行等都有安全員,你很難界定他的自動駕駛能力如何
6,廣州南沙,及生物島,小馬智行的L4級車在跑,跑的不錯,但是是在一個島上跑,cornner情形有限
7,小馬智行,waymo這類純軟體的公司,要把他們的自動駕駛軟體部署到一臺車上,需要付諸七八個高階工程師(之前看到過AI領域類似的說法),成本非常之高昂,需要各種調參。能在一個片區部署七八臺車就不錯了。有家做自動駕駛軟體的(忘了名字了),在一個偏遠的高鐵站附近部署了七八臺車
8,目前最好的方案還是整車廠來閉環,像大眾這樣的車企,很介意跟其它車企共用一個第三方自動駕駛方案,因為這會卡脖子。他會去收購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專門for它。平臺型解決方案,更適合中小型、沒有實力的車企,所以盤子不會過分大
9,整車廠和自動駕駛軟體方案公司會存在資料屬於誰的之爭
10,小鵬在他們看來,動作非常之迅速。這是國內車廠的一大優勢,本土響應速度快,而特斯拉要完成響應閉環,非常難
11,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它的資料標註其實都是找的第三方公司來自動化實現的,這裡面也是基於AI的演算法來實現的。但是機器標註的質量遠不如人工標註的質量
12,美國由於官員任期相對較短,以及要向納稅人提預算方案,很難落地大規模基建,這恰好是中國的優勢所在
13,新勢力彎道超車的可能更在於國內政策。我們國家是在舉國推動電車發展,包括限牌,優惠等。同時,我們可以透過5G,車路協同來實現彎道超車,而這對於車機的硬體要求,自動駕駛能力要求都大大降低一個檔次
14,技術圈內對自動駕駛相對比較悲觀,認為3-5年內都沒太大可能。投資人相對比較樂觀,認為這是個大變化。而且認為未來車機,自動駕駛可能只是其中一個app,類似於手機的電話app。而今天我們都用手機上網等
15,特斯拉其實提供的是一個關於出行的解決方案,從這個思路出發,就會很有意思
16,驅動汽車變革的,不是資本推動,而是技術突破。特別是晶片算力,電池,自動駕駛等技術發展,創造了新的需求
17,現在老百姓對於特斯拉的看法在於,特斯拉=自動駕駛,這是特斯拉的品牌優勢。這對新勢力有點被動
18,從人口學上來說,一個20歲的年輕人買了一輛特斯拉,他終生買特斯拉的機率會比較高,終身價值可以乘以5。一個買比亞迪的人,他的使用者畫像可能是40+歲,他的終身價值可能只能乘以2,因為60歲以後他未必買車。且比亞迪的使用者群偏下沉,對於自動駕駛這些新科技可能一點都不感冒,就覺得沒必要
19,現在使用者對自動駕駛都不太感冒,真正感興趣的人還是年輕人,所以電動車必須抓住年輕人
20,車機積累的資料越多,corner情形覆蓋越全面,就有可能實現N個9準確率的自動駕駛。雖說從0-1,1-10,各個階段需要的資料量不一樣,理論上來說每個corner情形只要覆蓋到一次就足夠,不需要重複覆蓋。但實際上你會發現,資料越多,能發現越多的意想不到的corner情形。所以自然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