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本文旨在探討數字技術帶來的財務變革,以“大智移雲物鏈”等數字技術重塑企事業單位財務職能和價值創造,以業務財務、戰略財務、共享財務的“內通外聯”來建立數字財務智慧生態系統。

引言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正在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已經實現了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全方位滲透,併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型驅動力。在“大智移雲物鏈”(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支援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數字化之路。

數字技術以其連線、分析、智慧的演進路徑,改變著傳統的時間和空間建設模式,不斷推動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改變企業運營方式的同時也在重塑世界經濟面貌,帶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變革、生產關係再造、經濟結構重組和生活方式鉅變。各行業的企業逐漸成為“數字原生代”的一員,全球經濟也將因此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數字技術使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得以實現,資料量呈現指數型增長,基於資料的新產品、新模式、新體驗不斷湧現,資料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

財務是衡量所有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方面,財務數字化一直被認為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中國多家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實現了財務的工業化革命,透過財務共享中心,實現財務的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和資訊化;透過業務財務深度參與企業價值鏈各個環節,多維度支援企業經營發展;透過戰略財務,用資料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正確“情報”。財務共享是財務轉型的第一步,未來,財務部門還將不斷進行升級再造,從而實現財務數字化。

連線、開放、共享和生態成為了財務轉型、構建數字財務的關鍵詞。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將向財務團隊尋求最佳的管控、治理與戰略決策之道,而財務牢牢把握機會的關鍵就在於明確資料價值,嘗試新的技術應用,並且加強自身的研發、整合,將財務數字化融合為財務組織變革、財務人員綜合化等更深層次領域,實現業財融合、資料驅動決策的終極目標。財務部門要能夠發揮關鍵的領導作用,實現從傳統的價值守護到價值創造,幫助企業適應數字浪潮帶來的諸多變革與挑戰,確保其更加高效、敏捷、更具競爭力。

數字技術

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廣義上來說是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緊密聯絡的一種現代技術,它將日常生活中可以接收到的資訊,包括圖片、文字、聲音、影片等,透過一定方式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讀懂”的二進位制編碼,以“0”和“1”的形式表現出來,再進行運算、加工、儲存、傳送、傳播、還原,從而實現透過計算機等裝置對資訊進行分析和利用。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安全、通訊技術、數控技術等都屬於數字技術的範疇。

雲計算能夠提供更強大的網路服務;大資料在其中負責資料儲存、處理分析和資訊挖取;區塊鏈是分散式賬本,負責資料記錄與維護;物聯網包含各種感測器,能夠生產大量資料並傳輸;移動網際網路透過無線接入裝置訪問網際網路,能實現移動終端之間的資料交換;而人工智慧技術則是數字智慧,各大數字技術構成了一個相互融合又分別進步的有機生態整體。

我們可以把數字技術的演進路徑概括為連線(A)、分析(B)、智慧(C)三個階段。

如下圖所示,在數字化程序的方方面面,數字技術的演進均遵循著上圖的三個過程。以最佳化決策為例,第一步,在“連線”階段,出現了網際網路、線上服務、移動應用等技術,實現人與人、物體與物體的連線。第二步,在“分析”階段,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上線,相互連線的資料有了更好的工具進行處理和分析。第三步,“智慧”階段,人工智慧、財務機器人(RPA)技術出現,數字技術開始具備自主分析資料的能力。

曾鳴先生在《智慧商業》中提出過關於產業發展的“三浪疊加”理論:因為全球市場發展在當代達到了絕無僅有的速度,所以經常會出現前後不同代際的商業模式並行發展的情況。

與此類似,數字技術變革或許同樣在經歷“多浪疊加”的過程。從產業鏈上游計算機硬體的更新換代,到基礎通訊技術的不斷升級,到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概念的提出和成熟。多線並行中,在浪潮前端的數字技術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開始在社會各方面嶄露頭角。

“內通外連”是當今數字技術時代主要特徵之一,當把組織的管理、經營等行為由線下搬到線上,再把各組織相同的經營管理活動合併和連通,企業行為就變得更加高效,並走向智慧,從而構成數字化生態系統。

數字化生態系統下,企業能夠以更快的速度交換資訊,降低交易成本,減少運營中的摩擦,並不斷擴大企業邊界,從而實現數字化生態系統逐步取代傳統企業生態。

目前,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態鏈,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以可編碼可解析的資料、知識和資訊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變革為核心生產力,以現代網際網路絡為主要載體,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慧化水平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即資訊產業化,具體包括電信行業、電子資訊製造業、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等。另一方面是產業數字化,即傳統行業的數字化革新,透過將數字技術運用於各行各業從而實現生產質量和執行效率的提升。

數字經濟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沒有數字產業的發展,就無法實現產業數字化,更不會形成數字經濟。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動力和目標,透過數字技術在傳統行業上的具體應用來推動行業發展。

數字經濟最終目的就是透過產業數字化實現社會效率的提高,讓數字技術為經濟發展服務。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資料”歸為參與分配的生產要素,象徵著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

由數字技術衍生而來的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有助於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轉型,也正在成為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要素。華為和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表的《數字溢位,衡量數字經濟真正影響力》中講到,過去三十年中,每投資於數字技術1美金,GDP平均可以增加20美金,槓桿達到了20倍之多;對比來看,投資於非數字技術1美金,僅能推動GDP增加3美金,數字技術投資的平均回報是非數字技術投資的6.7倍。因此數字技術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測算,2018年度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31.3萬億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比高達34.80%。據畢馬威預測,2030年數字經濟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77%。數字經濟即將成為中國整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經濟規模增長速度十分迅速,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同比增長20.90%,比GDP名義增速高11.20%左右,2014至2018年年複合增長率達17.90%,根據複合增長率預計,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36.90萬億元。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

財務資料是核心商業語言。在眾多的資料型別中,財務資料作為最古老的資料資源之一,不僅體量龐大,而且已經發展出了成熟規則和邏輯體系。因此對財務變革走向的研究對企業和經濟來說有重要意義。財務部門是目前企業最大的資料部門,隨著所掌握資料愈加豐富,會對企業決策起到更強的支援作用。財務工作者也將繼續利用財務資料的優勢,為企業管理和發展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財務資料在數字經濟下將體現更高價值。一方面,在數字經濟時代,財務資料不再僅侷限於報表中的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而能夠囊括諸如宏觀經濟、組織行為、供應商生產、消費者偏好等等企業運營全方面的資料。有了這樣一個全面的資料體系,財務資料除了衡量企業歷史業績之外,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大支援。另一方面,產生財務資料的財務工作更在發生變革,財務工作的自動化、智慧化、數字化將賦予財務資料更旺盛的生命力。

當今世界正處在數字化的程序中,資料被稱為新時代的石油。早在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裡面就提到了“石油”一詞,但直到現代有了提煉技術,石油才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樣的,企業不是沒有資料,而是沒有資料提煉加工技術,無法利用資料來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對資料的渴望,對數字化轉型的期待,為財務轉型開闢了新的空間,財務不再侷限於會計科目+複式記賬法這樣簡單的演算法,而是基於企業經營管理和社會經濟執行,挖掘、匯聚、分析經營相關的資料,幫助企業洞察、預測,並基於資料+演算法構建一套新的決策機制,實現更高效、科學、精準、及時的決策。因而,數字財務是資料、規則、演算法和算力的融合,是財務的未來。

數字財務的興起

財務形式的演變是隨著技術變革而逐步發生的,而數字財務的興起同樣是一個基於數字技術下財務革命的過程,從資訊化到工業化的再造、再到自動化、智慧化轉型提升,最後形成數字化生態價值系統,層層遞進。首先需要完成財務體系的改造,建立財務元資料,逐步做到財務數字化。

財務數字化是企業數字化的核心基礎,沒有財務部門的數字化,企業的數字化也無從談起。概括起來,數字財務的演變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一)財務共享

財務共享是一種將分散於各業務單位,重複性高,易於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並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統一進行處理,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業務處理效率目的的作業管理模式。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般具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可以作為獨立的實體在市場上與其他企業公開競爭,例如中興新雲、浪潮集團等,財務共享所實現的流程再造也是財務機器人的基礎之一。因此,財務共享實現了財務的一體化和資訊化,是數字財務興起的起點。

(三)數字財務

數字財務是將分散於各地的基礎財務業務集中起來,進行專業分工和流程再造,實現對財務資訊的快速處理和實時共享的財務工業化,使用工作流引擎構建系統內自動化、API構建開放系統間整合,以及財務機器人等自動化工具構建封閉異構系統的連線,實現財務自動化。

數字財務是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它基於先進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利用真實、完整、實時的資料作為基礎,透過人和機器的有機合作形成的智慧系統,輔助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不斷擴大可應用的範圍,逐步取代部分人類財務專家的活動。

“大智移雲物鏈”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思維和“網際網路+”對人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的改變,對社會商業模式和企業管理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何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財務轉型,既是企業轉型的關鍵環節,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所在。財務轉型是財務戰略、職能定位、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操作流程和資訊科技等方面的全方位轉變,是一個動態持續的最佳化過程。

財務共享服務以資訊科技為支撐,透過標準化的流程實現企業基礎財務業務的統一處理與流程再造。財務共享服務為財務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優良的場景,從而實現了業務流程節點的最佳化改造。

財務上雲的過程也是一個財務工業化的過程,“大智移雲物鏈”技術的發展,將不斷推動財務工作向著自動化、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方向轉型。由下圖我們可以看出,數字財務必然成為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核心。

數字技術、數字財務與數字經濟

數字財務智慧生態建立

在未來數字財務的智慧生態體系中,企事業單位的數字生態系統猶如自然生態體系中的一個個生物個體,有著自身內部的迴圈生態結構,也離不開外部的聯通與共享。整個智慧生態體系由無數企事業單位數字生態系統組成,透過基礎雲系統內通外聯,又都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共同支撐著智慧生態系統,相輔相成,應運為一。

(一)智慧生態系統的管理新模式:內通外聯

企業想要完成財務轉型,成功由資訊化、自動化、智慧化、數字化四步走向數字神經網路,內通外聯是解決之道,也是當今資訊科技最主要的特質;當把組織的管理、經營等行為由線下搬到線上,再把各組織相同的經營管理活動合併和連通,就變得簡單高效,並逐步走向智慧化。

內通,指的是企業內的集團層面,將各個部門與業務、不同資源與資訊統籌管理起來,形成統一的可複製式模式。財務部門本身就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財務部門是天然的大資料中心;二是財務部門天生中立,所以報的資料非常客觀真實。財務部門要充分運用這些優勢,轉化成企業的“總參謀部”。

如果僅提供會計報表,那財務部門只是“倒後鏡”,在企業中很難有較高的地位;當財務部門能夠實施展示企業經營狀況,包括合同、收入、庫存、採購、收款、費用開支和預算執行情況,財務部門就會成為“儀表盤”,能夠得到管理者的關注。而形成的統一模式也能夠讓不同企業間可以共享溝通,為外聯打好基礎。

外聯,顧名思義,便是將企業對外的觸角與外部的供應商、合作商、代理商,以及客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聯絡起來。對於財務部門來說,外聯要求財務部門更進一步,讓財務能夠與外部進行互聯,以不同的視角、更加高遠的切入點,提供內部無法接的宏觀走勢、行業資訊,類似於電子地圖一般高屋建瓴地告訴管理者接下來怎麼走,成為企業的“導航儀”,這樣財務部門的意見才更會得到重視和採納,才能實現財務職能化的轉型。

(二)智慧生態系統的業務新模式:生態協同

內通外聯的管理離不開具體業務的智慧實施。智慧生態系統下應運而生的業務新模式是將企業的採購、物流、生產、管理、銷售、決策高效一體化,形成生態圈內的協同效應,將內通外聯在業務新模式下發展出最大作用。

生態協同的業務新模式從銷售、內部管理、生產、決策四個方面有著四個主要特徵。

從對外客戶開始,未來的銷售業務將線上線下共存,既能線下實體體驗,又將線上平臺便捷購買與定製,加以精準營銷,完成智慧化全系統的新銷售模式;再透過客戶訂單傳到內部管理業務,智慧生態系統將採用智慧交易平臺,實現客戶訂單、人財物等基礎資源、企業內部資訊管理、外部生態夥伴的實施協同,支援企業扁平化、自動、去中間式高效組織準備;接著具體的生產業務將大量應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實現生產自動化、因需而變,實現柔性製造,海量大資料自動最佳化生產,加以合作、外包、代加工等外聯效應,進一步形成庫存,透過物流流入客戶群體中去。

在業務新模式的迴圈過程中,決策都融匯在每一項業務中,用資料驅動業務決策,基於工業大資料、交易大資料、生態大資料,生成管理駕駛艙,給予三維立體智慧業務決策實時的建議。生態圈的夥伴們共同創造出生態圈大資料,又相互受益於生態圈,實現智慧生態系統業務新模式下的共享、共贏與共創。

數字智慧生態系統的價值創造

在這個以連線為特徵的資訊時代,萬物的互聯打破了原本柵格分明的商業關係,行業邊界趨於模糊,企業競爭與合作範圍也無限擴大,我們進入了一個“無疆界”的競合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疏於連線的企業即使核心競爭力再強大,也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要在新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企業須撬動自己所在商業生態圈的價值。

任何投入都要有回報,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價值。數字財務的智慧生態體系亦是如此,只有讓財務在其中創造出超乎體系建設投入的價值,才能吸引更多投入,進一步發展技術,融合技術,也吸引更多企事業加入其中,共同完善。

(一)智慧生態圈的動力機制

只要形成了生態圈的雛形,便能對集團生態圈形成強大推動力,構成價值吸附效應,吸附周邊遊離資源進入生態圈,進而形成良性迴圈,逐漸壯大。智慧生態圈的動力機制主要由三大要素形成:流量效應、金融服務、投資吸收。

1、流量效應

智慧生態圈的首要推動力便是規模流量效應。流量經濟,是指經濟領域中各種依靠要素或生產物的流動而帶來經濟效益與發展的經濟存在型態的總稱。在智慧生態圈中,多方面的融合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商的加入,吸附性地將物質迴圈流動起來,透過推動和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相互流動,因經濟要素或生產物重組、互補等產生經濟效益,從而使各區域間協同發展。

2、金融服務

資本的嗅覺更加靈敏,在智慧生態圈吸附相關實際經濟體的同時,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也都被吸附進來,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也謀取著新的時代屬於自己的巨大利益。在智慧化的生態圈中,財務數字化給予了這些金融服務更好的視覺化衡量準則,共享化的資料也增加了真實性,保障了監管,從而降低風險係數。在金融服務的推動作用下,基礎的物質迴圈能夠資本化,更加便捷地進行價值流動。

3、投資吸收

在金融機構的加持下,智慧生態圈中形成了投資這個最重要的推動力。沒有投資,就沒有新科技的發展,沒有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也就沒有創造新價值的機會。在資訊交換的過程中,投資不斷髮掘機會,是冒險家們的頭腦與資金投入推動著數字化、智慧化的一步步前進,創造了數字財務的今天與未來。

(二)智慧生態系統的發展特徵:粘性增長

數字化智慧平臺帶來的快速增長源於對生態利益群體的巨大粘性,這一特徵讓生態圈能夠呈幾何倍數快速增長。

對於已有的存量客戶與合作伙伴來說,數字財務的智慧生態系統將現有的生態圈合作伙伴都整體匯入平臺,實現了一體化的目標;進而,在尋找客戶、尋找供應商等方面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更加方便快捷,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下一步的業務模式上的創新更是將各項線上線下的專業服務一體化整合為平臺,提升了服務品質。成本的降低,商務效率的提升,加上業務的創新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共同盈利的空間,帶動所有合作伙伴共贏、共創。

而對於潛在的新客戶與未來的合作伙伴來說,數字化平臺提供了大量的新商機,賦予了對方在平臺上找到優質對標的客戶,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享受平臺整合的各類服務的便利便捷的同時,風險共擔的模式讓企業更加平穩的進行自身價值的快速增長。

粘性增長的發展特徵不僅僅是能夠形成簡單的規模效應,而是在智慧生態系統的模式下做到留存率與活躍度共同持續提升的重要保證。這給生態系統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又反哺滋養著生態圈中的一草一木。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慶龍.下一代財務:數字化與智慧化,《財會月刊》,2020年第10期

[2]塗楊舉.《智慧企業概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 ~ 183.

[3]劉勤、楊寅: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會計資訊化: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9

[4]陳虎、孫彥叢:《財務共享服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8.7第2版

[5]陳虎、孫彥叢、陳東昇等.《財務就是IT》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5第1版

[6]浙江省資產雲協同創新中心:http://www.assetcloud.org.cn

[7]曾鳴:《智慧商業》,中信出版集團,2018.11

[8]李儀、徐金海:《數字經濟的內涵、特徵與未來》,上海金融報,2019.1

[9]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年)

[10]梅宏:《大資料: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中國人大網,2019.10

[11]億歐智庫:2019年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12]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2年)

[13]中國信通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

[1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10

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高管爆新訊息,困擾米粉10年的難題真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