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春節又要到了,紅包戰場早已硝煙瀰漫,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的紅包大戰也愈演愈烈。今年,除了傳統支付巨頭之外,前兩年發力春節紅包的百度、抖音、快手也紛紛一擲千金。
抖音分20億,快手分21億,百度分22億……紅包金額從數億元一路漲到10億元,甚至20億元。但是為什麼使用者都覺得套路滿滿呢?
首先,要了解網際網路公司發紅包的動機,他們都不是慈善公司,發紅包往往是是為了流量、推廣社交、支付業務。
隨著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拉新成本越來越高,而透過贊助春晚,不僅可以讓品牌迅速擴大知名度。更為重要的是,透過紅包互動,無疑會帶來巨大的使用者流量。
業內人士分析,紅包的背後其實蘊含著大量的資料資源,這些資源正是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金礦。透過資料探勘,企業可以前線指導產品設計,後線指導、培育使用者消費新方式,實現多種多樣的業務佈局。
網際網路公司為了達到活動效果,所以紅包的領取設定了重重“障礙”。使用者需要下載APP,下載了還需繫結銀行卡,並進行實名認證,並且設定了提現門檻。
而且,宣傳的數字也有一定水分,10億往往是指活動預算,不一定全都能發到使用者手裡。而且還有一些虛擬禮物去抵,比如優惠券、影片會員聯名卡等等。
網際網路公司的套路是為了能夠增加使用者黏性,但如果使用者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收穫回報比較少。可能對春節紅包會慢慢失去參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