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新iPhone的破發速度越來越快了,今年的iPhone 11系列更是還沒發售就開始全渠道降價,蘋果官網高高在上的價格彷彿只是形同虛設的數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價格更低的電商平臺選購新iPhone,一下子省四五百塊錢足夠買幾個優質保護殼了,所以問題就來了:你們知道為什麼電商平臺的iPhone價格,一定會比蘋果官網低嗎?
渠道、經銷商分級,級別越高利潤空間越大
蘋果在國內擁有非常多的官方授權銷售渠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貓、京東、蘇寧這三大平臺了,它們算是蘋果在國內最大的渠道商,流量高賣貨能力強,蘋果自然會給予它們更充足的利潤空間,而利潤空間越大,這些平臺的降價促銷空間也越大,比起一些電子市場的小經銷商,大型電商平臺擁有多維度的價格優勢,所以這年頭倒賣iPhone的商人已經不容易賺錢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大銀行App以及拼多多了,拼多多從2018年開始就“異軍突起”,雖然之前一直都是個拼單砍價賣山寨貨的平臺,但後來上市後意識到使用者口碑的重要性,短短數月內清查了一大批山寨商品,甚至還推出了“百億補貼”計劃,說白了就是貼錢降價換口碑吸引使用者使用拼多多App購物,至於消費者是否願意為了省幾百一千信任一個新平臺,又或者是否願意等待漫長的物流快遞,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客觀大環境迫使渠道商降價蘋果非常愛面子,官網價只會在下一代新iPhone推出之後才會進行下調,不像中國產手機廠商那樣兩三個月就來一次促銷,今年iPhone 11價格直接降至5499元起已經算是個很大的讓步,但如果渠道商也維持官網價賣iPhone的話那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這還不如親自到直營店摸過真機後直接買買買呢,中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不斷膨脹,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排名已經跌到第六了,福斯對iPhone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但顯然低於幾年前一大截,渠道商在新iPhone上市初期就降價讓利,有利於促進銷量快速增長減輕庫存壓力,畢竟就算沒有iPhone,買中國產手機也是個好用又實惠的選擇,捨得原價買首發iPhone的“土豪”已經越來越少了。
總結,我個人的觀點是買iPhone能便宜一點是一點,官網原價買首發是非常不划算的,iPhone依然擁有絕對領先的軟硬體優勢,但國行版的價格還是太貴了,每年9月新iPhone釋出後等兩個月的雙十一再買是很明智的選擇,當然如果你經濟條件好不願意用時間換錢的話,也可以做個無憂無慮的首發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