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的興起,是趨勢使然。
中臺這個概念,最早被大家關注,一定要算是阿里巴巴提出的中臺戰略。這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為什麼我說中臺最早被大家關注是因為阿里巴巴,而不直接說中臺這個概念就創造於阿里巴巴呢?
對於中臺這個詞,很多人認為是阿里巴巴創造的。但截止目前,業界對這個問題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因為在銀行裡很早就有前臺、中臺、後臺之分,而且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在 2019 年阿里雲峰會上海站時,在介紹阿里巴巴雙中臺的時候,英文翻譯也同樣使用了銀行裡中臺的翻譯,也就是 Middle Office,但是這個概念是否與銀行領域的中臺概念相關,目前還沒有得到任何阿里巴巴的官方資訊可以佐證。
在 2015 年 12 月 7 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 CEO 的張勇通過一封內部信說道:“今天起,我們全面啟動阿里巴巴集團 2018 年中臺戰略,構建符合 DT 時代的更創新靈活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
至此,阿里巴巴中臺戰略正式誕生,而之前的“厚平臺,薄應用”也順勢變成了“大中臺,小前臺”。
隨著 2015 年中臺概念的誕生,經過了默默無聲但暗流湧動的 2016 年,在 2017 年我們逐漸開始在社群裡聽到了越來越多關於中臺的聲音,阿里巴巴和滴滴出行不約而同地開始分享各自中臺建設的經驗,而與中臺相關的書籍也出現在了市面上。
網際網路大廠的集體發聲,讓中臺這個概念時隔了兩年之後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
據我了解,很多企業無論是網際網路大廠,還是一些比較有戰略眼光的企業,也都是在這個時間點開始重新審視並重視這個已經出現苗頭的新概念。
2018 年年中,中臺蓄勢已久,終於迎來了全面爆發。
2018 年 9 月 30 日,騰訊宣佈了 7 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變革,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同時,騰訊新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宣佈未來將打造技術中臺。2018 年 11 月 26 日,阿里宣佈進行組織升級,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慧事業群,將中臺智慧化與阿里雲全面結合。2018 年 12 月 21 日,京東集團人力資源部發布關於京東商城組織架構調整的公告,公告內容稱:“在新的組織架構下,京東商城將圍繞以客戶為中心,劃分為前中後臺。中臺為前臺業務運營和創新提供專業能力的共享平臺職能。”……也正是這一波網際網路大廠眼花繚亂的集體操作,紛紛為中颱接力發聲站臺,才正式把中臺推上了舞臺,迎來了全面爆發。
中臺的熱度經過 2018 年底的爆發,延續至今,並沒有消退的跡象,反而越發高漲。
但爆發歸爆發,不代表之前的問題都已經被解決,問題和困惑依然存在,絲毫沒有因為概念的火爆而變得清晰,反而隨著跟進的企業越來越多,問題不降反增,變得越來越多:
中臺與平臺的區別到底是什麼?中臺到底有多少種?哪些是哪些不是?有建設順序麼?中臺到底怎麼建?從哪開始?怎麼算結束?中臺需要組織調整麼?怎麼調整?中臺如何驗證建設效果?……就像很多趨勢不是一股力量形成的,我認為中颱的火爆至少是因為以下這四個方面的契機湊在了一起。
1. 網際網路企業的樣板效應。這個毋容置疑,在當下,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各個大廠的樣板和標杆效應還是非常強的。更何況對於中臺這件事情上,網際網路企業們的態度又是這麼的高度一致,在以往也是很少見的,而建設效果也實實在在被大家看在眼裡,讓人羨慕不已。
2. 那網際網路企業為什麼會這麼一致地推動中臺呢?背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今年火爆的產業網際網路,在消費網際網路階段的中後期,消費側的戰場日益白熱化。網際網路企業為了追求持續增長,紛紛將目光轉向了供給側,這就是今年 ToB 也異常火爆的原因。而云和中臺戰略正是網際網路企業進入傳統行業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參與進傳統企業上雲和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把自己的技術和實踐帶到傳統行業,在整個過程中,中臺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和利器。
3.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個時間段確實也正好匹配到了一些行業從系統化向平臺化轉型的節點。通過這些年的資訊化建設和積累,企業內資訊化系統該建的也都建了,什麼 ERP、CRM 等,該有的也都有了。資訊化建設啟動早一些的企業,內部的各個系統也開始出現前面提到的煙囪林立、資料孤島等痛點。而資訊化建設相對晚一些的企業,也正好想通過這波中臺浪潮來個彎道超車,一步到位。此時再趕上一陣中臺旋風襲來,家家企業都覺得自己有做中臺的需求和痛點,開始了自己的中臺規劃與建設。
4. 最後,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也是底層的原因,就是這兩年整體的經濟大勢並不太好,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正在不斷地衝擊著各個企業甚至行業,而企業的管理者們對於企業未來發展的恐懼與焦慮倍增。這時候,網際網路企業通過中臺戰略,把能力進行沉澱與複用,用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擁有快速試錯、快速創新的能力和思路,這讓傳統企業看到了一個突圍的方向。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大家要麼都在忙著快速拓展業務,兵貴神速,怎麼快怎麼來;要麼就是守在自己的成熟業務上,到點收成,也沒有很強的動力改變。但經濟形勢嚴峻了,壓力與恐懼越來越嚴重了,為了能保持企業未來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或者為下次形勢轉好繼續衝刺做好準備。所以,效仿網際網路行業,中臺戰略也成了越來越多傳統企業和行業的選擇。
總之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多方的因素聚集在一起也就催生了這波中臺熱點。而中臺的火熱到底只是曇花一現?還是像雲端計算和微服務一樣會成為 IT 發展的又一次重要的里程碑?目前仍未成定論,但我個人更相信後者會有非常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