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3月4日文章,原題:由新冠病毒推動、即便疫情平息後仍將持續的中國四種消費趨勢 為抗疫,許多中國消費者足不出戶。這令中國整體商業活動明顯低於去年同期,人們購物的種類及方式也發生改變。可以預測,當前危機一旦結束,中國總體消費將再次上升,但以下4種重要變化很可能長期持續。
首先,中國的網購會進一步提升。儘管中國已是電商領域領軍者,但隨著人們閉門不出,對網購的需求更加至關重要。這場疫情很可能刺激中國數字經濟以更快速度增長,尤其是在年齡更大的群體和農村居民中。這反過來也將帶來基於使用者年齡範圍、區域等人口特徵變化的線上消費新格局。
第二,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應用將提速。為應對疫情,一些科技公司已加速應用自動送貨服務,例如阿里巴巴在火神山醫院開辦無人超市、京東使用送貨機器人在湖北配送醫療物資、百度在疫情襲擊嚴重地區部署具有各種用途的無人車輛等。隨著疫情推動對相關技術的使用,消費者、製造商和營銷商會更快明白此類服務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潛力。這很可能加快相關技術發展。
第三,隨著顧客尋求減少出行,中國正重新強調社群商業的重要性。這種變化正使消費者遠離集中化的(大型)購物區,並光顧離家更近的店鋪。目前就遞送生活必需品而言,社群超市、便利店和網購商品取貨點已然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並非沒注意到這些商機,今後必將提升對社群商業綜合體、醫療服務中心等設施的投資。從長期看,這很可能改變中國商業的基本地理版圖。
最後,中國民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會進一步增強。鑑於當前疫情和非典都被認為可能起源於生鮮市場等監管乏善可陳的傳統食品購買點,許多中國消費者已開始深刻反思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未來,與日俱增的健康意識將是大勢所趨。這尤其會令那些應用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加強對食品生產監控的企業受益,還會令整個健康產業受益。(作者薩米特·薩克塞納等,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