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以協同高效著稱的移動辦公是否真的協同高效?

根據IDC的測算,全球雲融合通訊市場體量至2023年將在430億美元左右。其中,2023年中國雲視訊會議市場體量將達到5.4億美元左右,未來5年CAGR為25%,遠超硬體視訊會議市場增速。而前瞻產業研究院則預測,國內智慧移動辦公市場到2024年的規模將達到486億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為12.4%。

據飛書官方宣告,早在28日下午,微信就已封禁了飛書域名。當時相關頁面顯示,因飛書“網頁包含誘導分享、關注等誘導行為內容,被多人投訴”而停止訪問。在飛書方面進行申訴3個小時後,微信官方並未進行任何回覆和理由說明,但頁面提示變為“請長按網址複製後使用瀏覽器訪問”。

3月4日,任正非在Welink團隊座談會內容再度曝光,“WeLink的戰略機會窗已經出現,我們要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

WeLink從企業辦公場景、2B這個業務做起,“無心插柳柳成蔭”,那我們就要抓緊發展“柳”。碰上一個戰略機會,藉著這個勢就往前衝,撲上去,撕開它,縱向發展,橫向擴張,讓“柳成蔭”。

任正非說,WeLink要殺出一條不同的路來。

果然“狼來了”

3月5日,金山文件在其APP客戶端上,舉辦了主題為"協作生萬物"的線上媒體溝通會,而這也是全球首次在"協作文件"上舉辦的溝通會,超過10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足不出戶,藉助金山文件遠端會議功能,通過在手機上共同分享和協作同一個"文件",成功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深度交流。

會上透露:金山文件月活躍使用者突破2.39億,疫情讓線上辦公迅速躥紅。

再來看另外一組資料:從1月29日開始到2月6日,騰訊會議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阿里雲截至2月13日則是陸續擴容了近12萬臺雲伺服器。

2020年新春復工期間,國內有超過1800萬家企業採用線上辦公模式,雲辦公平臺湧入3億多深度體驗使用者,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場景落地。

至此,移動辦公市場不是“狼來了”而是狼煙四起了。

科技巨頭搶佔線上辦公市場

作業系統廠商

談到辦公,就腦海裡自然就想到了微軟OFFICE,這個軟體幾乎伴隨了中國幾代互聯人的大部分工作時光,愛他方便快捷,恨他壟斷霸權。

微軟隨著作業系統的成功,OFFICE在很長的時間內佔據了中國大部分的市場,並且與時俱進。

Office從單機操作向雲轉型的嘗試開始於2010年,Office365面向13個國家及地區的企業開展公開測試。而2012年6月,Office365正式釋出,標誌著Office開始以雲服務的形式提供Office軟體。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及智慧手機的發展,移動辦公使用者增長迅速,微軟也於2013年以來陸續推出了移動辦公產品。並且,微軟的移動辦公產品基於Office365訂閱,登陸Office365後即可同步處理雲端檔案,實現多平臺的協作辦公。

這種模式下,移動端與雲模式交叉引流,移動辦公市場的增長為雲服務的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

通過人工智慧優化使用者的體驗成為Office365的重要特點之一。當前Office365中已經加入了人工智慧功能,新功能進一步改善了Office的使用者體驗。

至此,微軟通過佈局來實現平臺、裝置、應用間的資料互通互聯,形成辦公生態一體化。

專業軟體廠商

專業軟體企業則聚焦垂直細分領域,提供面向特定細分行業或業務的針對性服務和解決方案。

Slack整合電子郵件、簡訊、Google Drives、Twitter、Trello、Asana、GitHub 等 65 種工具和服務,把各種碎片化的企業溝通和協作集中到了一起。

Slack的鮮明賣點即平臺中與第三方及內部構建的軟體應用程式的整合,1500多個應用可被支援;另外,人工智慧的加入,讓Slack使用者能夠輕鬆搜尋企業巨量已有資訊。針對不同的行業,Slack做了精細化的服務,以增加針對性與適用性。

Slack公司2019財年的營業收入是4.01億美元,比2018財年營業收入增加了81%,預計收入增長潛力巨大。

金山WPS誕生於1989年,它能夠獲得現在的市場佔有率也是近幾年的事情。在1995年微軟Office進入中國市場後的二十多年它一直被微軟office強勢碾壓。

但上帝是公平的,市場的機遇對每個企業也是公平的,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來襲之際,還率先推出了移動端APP。WPS適用於PC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視、智慧投影儀等多種裝置,還提供word模板、Excel表格常用公式、線上PPT炫酷動畫、文件找回和雲服務等多項貼心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的辦公。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之時,WPS移動端的使用者總量已達4.8億,其中海外使用者超過2億,並且已經覆蓋到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以雲端CRM細分領域形成優勢的Salesforce,同樣開疆劈土。

這個市場當然還有更多的專業軟體廠商比如用友、金蝶......

硬體廠商

硬體企業基於硬體裝置優勢,逐步向服務化方向轉型,打造開放的軟硬體生態體系。如蘋果基於自身辦公套件iWork推出雲端版iWork?for?iCloud,打通Windows、Android、Chromebook及Linux多個平臺。

網際網路廠商

釘釘由阿里巴巴於2014年1月籌劃啟動,專注於提升中國企業的辦公與協同效率,具備考勤打卡、外勤員工定位、已讀、審批、及時響應等功能。

釘釘1月29日正式對1000萬家企業組織釋出了支援“在家辦公”的全套免費解決方案。主功能包括遠端視訊會議、方便教育機構和學校使用的群直播、保障企業組織疫情期間訊息精準觸達的DING功能、保障組織分散辦公效率的日程共享、任務協同、線上文件協同、遠端打卡功能,還有日誌彙報、辦公OA、審批、智慧人事、釘盤、釘郵、公告、簽到、專案群等網上辦公基礎功能,全量免費開放。助力全社會疫情特殊時期的正常運轉。

目前釘釘將視訊會議升級到102方免費,有特別需求的企業,還可以通過“釘小祕”發起申請,將免費視訊會議擴大到最高支撐302方。

在遠端辦公的第一天,遠超1000萬家企業使用釘釘線上辦公,總人數超過2億,因此釘釘技術團隊緊急擴容了10萬臺伺服器,用來支援遠端辦公的需求。

騰訊在公司各個產品間加強了協同能力,利用好騰訊的社交基因、強大分享功能,打通協同辦公場景,加強小程式引流,增強流量支援。騰訊已經擁有QQ、微信、TIM、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幾大能夠實現辦公互聯的應用,可以看出擁有大量使用者基礎的騰訊對辦公領域持續投入,並搭建辦公產品矩陣和體系。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選擇了線上辦公,遠端會議及協同辦公需求因而暴增。為此,騰訊會議第一時間面向全國使用者免費開放了300人會議的協同能力。

隨著外界對騰訊會議的使用量極速增加,從1月29日開始到2月6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

同在社交領域,飛書和騰訊的正面交鋒似乎是難以避免。一開始,飛書沒有表現出很強的進攻態勢,但仍難以不讓人將其視為釘釘和企業微信的直接競爭對手。這樣的想法,在本文開篇的“封殺”似乎得到印證。至於真偽,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ICT裝置提供商

移動通訊技術發展帶來的智慧移動終端興起,雲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雲端計算開源平臺發展兩大因素使雲端計算行業整體熱度提升。這些因素都是華為飯碗裡的優勢,自然促使華為在移動辦公領域快速推進。

華為輕輕一句話撥開了競爭的迷霧,“華為入局更早”,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在企業的合作磨合中具有豐富的經驗。

華為將WeLink從內部的工具轉變為商業化的產品,並且同時還能為雲服務解決方案進入企業鋪平道路。

WeLink全球華為使用者達到19.5萬,日活率99.8%,日聯接量超過1200萬次,聯接團隊52萬個,聯接白板1.4萬塊、聯接業務700+個,聯接知識21億次/年。全球華為人整體協作效率提升30%,員工滿意度達到90分以上。

在華為內部,WeLink已經悄悄用了多年,讓全球華為員工滿意之後,才走向對外開放,期待成為移動辦公領域的閃耀明星,也將加速移動辦公領域的大洗牌。

歷史的隱憂

2013年雅虎CEO上任後取消雅虎的遠端辦公,對外宣稱“不利於創新”

雅虎人力資源總監在釋出宣告時稱:“很多絕妙的想法都是在咖啡廳或者走道的閒聊中產生的,遇到不同的人,即興地聊天,想法就產生了。家庭辦公通常都是以犧牲速度和品質為代價。要成為‘一個雅虎’,首先我們至少要待在一起。”在一些公司眼裡,允許在家辦公會破壞團隊協作。

惠普和英特爾就曾以此為由不再允許員工遠端辦公。

2006年,惠普停止了數百名IT員工的遠端辦公方案。2008年年初,英特爾也開始要求其IT部門一半以上的遠端辦公僱員,每週必須至少4天到辦公室報到。

相比於每一個員工的個人舒適度與工作產出,企業往往更為關注“協同效率”,即團隊有效協作、成功解決問題的速率,唯有如此才能讓公司變得“更為敏捷”。

既然是協作,那麼同事之間的彼此溝通、互動與反饋就不可或缺,而能夠帶來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場所,依然是實體辦公室。

反觀移動辦公,各個成員之間所存在的距離似乎極可能會拖累整個團隊的協作效率。

而人與人的溝通,尤以面對面溝通效率最高,思維最為敏捷,因為面對面溝通,雙方可以通過眼睛,實時捕捉對方的神態、表情、語氣等各種細微動作所傳達的資訊然後做出準確判斷。

而即使在5G網路下,因為各種原因會造成事實上的卡頓、延遲、失真,最後會導致某些關鍵資訊的傳遞不容易被對方捕捉,1/8秒的延遲從而無法準確判斷和做出應對,導致協同效率下降,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而且即使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了部分溝通的效率,但也許會慢慢降低員工彼此溝通的意願。

麻省理工的訪問學者本·瓦貝爾曾與IBM一同做過一項調查,他們發現同一辦公室裡的員工對於一個潛在問題平均要交流38次,而不同工作場地的員工遇到問題時交流僅有8次,且越是相熟的人交流越密切。

如果彼此溝通的次數少了,自然會影響溝通的效率,協同效率自然下降,這對於要求反應敏捷的現代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在家辦公的普及,客觀上造成了線下社交趨近於零。一些專家認為,由於沒有社交群體,員工的視野和思路都會受到制約,而且在公司縮減規模時,比較容易遭裁減。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在家辦公時,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工作往往會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會導致員工承受更大的壓力,健康和工作效率會大受影響。

在家辦公自身極強的個人性特徵,使得企業在制定舉措時需統籌而論。短期內,在家遠端辦公註定只是辦公室的一個補充,但技術的發展使之成為了不可逆轉的大潮流。

拒絕在家辦公並不意味著不前衛、不具創造性或者效率底下,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因地因時行動。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網傳跨境電商賣口罩日出萬單,到底是陷阱or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