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企業的智慧物流改造如入一場無人之境的旅程,需要跨界的學習去突破思維的定勢。衝擊之下方可更加清醒的設計匹配自身業務場景的精益工廠物流模式。
智慧工廠物流改造如一場無人之境的旅程,沾染太多自以為是的經驗,容易思維定勢,被所謂專業所困,歸零心態和跨界學習變得尤為重要。或許網際網路造車公司的參觀對當下物流模式建設有不一樣的啟發。
① 物流涵蓋範疇的雷同讓兩個行業具有互通有無的優勢
汽車與筆電行業(兩者)在物流模式(入廠/生產/出廠物流)的細節流程與系統架構上非常接近,汽車廠物流有著較為統一的方法論體系和踐行方式;筆電ODM在定製化訂單(CTO)的靈活排程、混線生產中也有著豐富的操作經驗。
② 深入理解生產製程提供好物流的服務支援
做好物流支援必須要深入現場並理解使用者的痛點,一位不吃辣的顧客到餐廳就餐,餐廳不去識別需求做出爆辣的招牌菜這不是服務優勢所在;專業是用來解決問題和提供舒適的服務銜接,不能千篇一律。
兩者同樣存在多生產製程,因為總裝與前製程間的節奏不均衡形成在製品物料。如何規劃在製品庫空間、提供精準動態庫存、高效精準的提供物料配送去服務於智慧排產抓取庫存的真實性、去保障總裝生產的順暢。根本還在於變革中描述出清晰的新業務執行流程,融入自動化裝置與系統最佳化建立一套適合與企業要求的解決方案。
回到上千種SKU的在製品管理,甚至很多還處於波動的接力生產:
○ 首先需要明確入庫/出庫的賬務節點.杜絕有賬無物有無物賬的虛假庫存;
隨著客製化增多,訂單響應時效的縮短,混線生產的無可避免,需要原本簡單的分揀供料融入生產製程和靈活多樣,在實際業務中甚至會有幾種模式並存服務於產線,比如通用小料採用MPQ看板模式、標準件採用JIS的供料模式,如何讓組裝人員簡單拿料、讓車間空間利用率更高、讓線邊庫存更低、讓車間環境更加整潔有序甚至讓供料可以賦能於自動化設計。
名貴食材組合成的菜餚並不一定打動食者的味蕾,唯有一群人相互協助哪怕是簡單的青椒炒雞蛋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④ 數本求源,志為立業
兩者現場並沒有充斥各種資料看板,看板更多的服務於拉動和預警,這是資料思考的升級, 資料用於尋求業務根源和賦能解決業務中存在的問題才更加有意義,這樣才可以清晰資料所需和如何取數而不是簡單的做資料呈現和堆積用於參觀和擺設。舉例簡單的資料思考如下:
● 倉庫作業人員效率視覺化,用於對於作業人員的分揀效率與質量進行呈現,透過系統後臺去分析,員工薄弱培訓、物料擺放動線、物料易錯類別與改善從而提升倉庫整體效率。關於如何提取員工效率和錯誤的資料這就需要藉助於數字化倉庫的建設。
● 如果生產計劃到工單投入生產不到8小時,供應鏈協同和波動的細微變化將會極大影響生產穩定執行,如何讓在途物料資料動態真實參與生產計劃?需要將原依賴於人工回覆的在途資訊透過系統平臺和接入裝置(手機/GPS均可)轉換為實時資料參與到計算從而智慧降低生產計劃的臨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