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華為、中芯起帶頭作用!獲得90家中企支援,國產晶片將迎來曙光。

在相關限制之下,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優缺點,也一覽無遺地暴露出來了,隨著工業水平的整體提升,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經費投入也越來越多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由於很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上,我們並不能很好的完成全產業鏈的佈局,導致相關技術過於分散,用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強而不大”。

依靠目前國內的整體水平,我們只能完成對於45nm晶片的自主國產化,而華為目前對於晶片的設計能力,已經達到了5nm的水平,顯然這樣的差距是有點大,而在晶片的製程工藝上,由於缺少了尖端光刻機的加持,也導致了中國在晶片領域的劣勢越來越明顯,一旦核心技術被切斷,那麼我們在單方面的高階技術,也就沒有任何的價值了。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20我國晶片的進口總額達到了35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不少,中國是全球晶片消耗第一大國,但是我們的自給率存在嚴重不足,一直以來美國都把先進的晶片出口給我們,這也導致了國內的科技企業對於晶片的研發根本不重視,直到華為事件之後,國人才逐漸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性。

目前們也給出了相應的目標,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晶片70%的自給率,國家已經加大了對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並且把積體電路納入了一級學科,希望透過高校培養更多該領域的人才,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也都全面行動了起來。

中國晶片領域的優勢和劣勢

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再一次體現了,僅僅在去年才成立的積體電路相關的企業,就已經突破了萬家,很多新公司的主營方向都是技術研發,在華夏這一片土地上,終將誕生越來越多的優秀科技企業。

但同時也展現出了一定的劣勢,那就是雖然很多企業開始進軍積體電路領域,但掌握真正核心技術的企業是少之又少,而且在製造晶片環節的企業就更少了,大部分企業都只能進行簡單的晶片設計,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就必須要把領域細分開來,建立完整的一條國產產業鏈。

華為、中芯起到了帶頭作用

憑藉著華為自己的力量,顯然不足以完成這樣大規模的計劃,還需要國內各大優秀半導體企業的相互配合,在華為以及中芯國際等等優質企業的號召下,90多家中國企業開始行動了,聯合申請建立全國積體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而這些企業中就包括了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中國移動、紫光同芯、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等等知名企業。

這是國內半導體企業少有的聯合行動,他們的目標也非常的明確,就是要打造出屬於中國的積體電路標準化體系,可以很好的為將來進軍國際半導體打下基礎。此前世界半導體的相關技術,基本都是由歐美國家制定的,因此在晶片製造過程中,如果需要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產業鏈,就需要配合他們的相關規定。

中國攻克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決心

在有了多家企業的響應之後,對於國家制定的2025年實現70%晶片自給率的目標,也有了更大的決心,雖然目前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國產晶片的崛起之路已經很明朗了。

從去年開始國家就制定了相對完善的體制,主要就是用於保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對於研發方面也給予了優惠措施,對於從事積體電路領域的企業,最高可以得到減免十年的稅率,在這樣的體制之下,相信可以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和企業,國產晶片也將迎來曙光。

核心技術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標準化體系,這樣對於未來的發展才會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才能逐漸在國際上立足腳跟,一味的依賴國外的技術,只會讓自己的場面更加的難堪,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新年展望:將軍趕路,不追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