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拼多多作為一個新興的電商企業,從4年前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這麼多年來,從一個名不經傳的電商平臺發展成現在中國電商的前三,可以說這是一個奇蹟。

其實在早幾年,當有人發拼多多讓我砍一刀時,我是帶著鄙視的心態來面對的,而且感覺很low,斷定活不了多久;當拼多多用兩年時間GMV破千億時,我第一反應是居然還活著,而且增長這麼快,它用賣假貨承接了淘寶的低端客戶,當它第3年上市時才開始認真研究分析。

網上曾流行馬雲說過的那句話,很多人對於新事物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針對三四五線城市消費人群的拼多多,我沒用過,所以“看不見”;然後用一款小程式來勾引大夥砍價,讓我們“看不起”;最後是資料出現爆炸式增長時令我們“看不懂”;當它只用4年時間就成為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時已“來不及”借勢了。

遙想當年,從線下的美蘇爭霸(國美和蘇寧),到後來線上淘寶京東二強對峙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投資人都不看電商專案。

大家都認為這種雙寡頭格局已經是定格了行業,電商看起來已經沒有任何突圍的機會了:流量成本水漲船高,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殆盡,通往財富之路都被堵死了。

因為做電商,要麼做大平臺,要麼自建物流倉儲賣貨,這些都需要大額成本投入,而且風險極高。京東努力虧損十多年,燒了億萬資本才盈利,而且為了滿足客戶需要的“多快好省”,各家已經做足了文章,新入賽道的電商平臺拿什麼吸引客戶呢?

但是,每年近40萬億級的零售市場,註定不會風平浪靜,拼多多撒出一招社交裂變就將兩大電商打成傳統電商。傳統電商更多的是通過買流量推廣的方法被動等顧客上門,而拼多多是採取讓客戶引入朋友、主動出擊的方式,把流量費用讓利給客戶。

拼團加砍價充分利用了中國的熟人關係,而且在水果和紙巾這些高頻低價消費的產品上做消費體驗,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和裂變,揭開了社交電商的新篇章。

拼多多之後,緊接著雲集上市,社交電商一時百花齊放,應接不暇。從喜提高鐵的微商,到公眾號10W+的內容電商,還有各種網紅直播帶貨,我們開始表示要正視了,不反對也不遮蔽好友了,說不準又有人會摸索出社交電商新玩法,重新整理我們的認知。

畢竟幾十萬億的市場,不可能僅有三足鼎立,還有巨大機會,隨便切一塊蛋糕也是百億千億級的市場,社交電商不斷摸索和試錯都是可以理解的。

近三年,微商大軍也紛紛轉型,進入社交電商領域,他們挾帶著資本和多年積累的微商團隊席捲而來,重新佈局社交電商。相同的模式,類似的分成機制,都是以幾百元的低門檻拉新,瞬間收編了大批直銷難民和微商散戶。

可現在,拼多多已成強弩之末,社交電商也是後勁不足。

原本位列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拼多多,11月20日下跌23.13%,目前,拼多多市值為368.41億美元,跌破400美元,再次被京東反超。

雲集8000萬的會員,也只貢獻了300億的營業額,相當於大部分的業績都來自於拉新會員,而返單補貨明顯數量不多。

而且雲集自成立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浙江省工商局網站公佈的2017浙江"紅盾網劍"專項執法行動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對"雲集微店"APP和"超雲合--平臺"微商涉嫌網路傳銷的處罰結果。

浙江省工商管理局認為,當事人利用"雲集微店"網路購物平臺,以"交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的行為開展網路傳銷行為,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濱江區市場監管局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依法予以查處,合計罰沒9584106元。

今天我們來回顧這十幾年的電商發展歷程,從傳統電商到社交電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戰略陣地,就是線下6000多萬家實體門店。

如果我們把基於社交關係的線上交易行為都算社交類商業模式,那研究一個新的模式到底能夠走多遠,我想還是要回歸社交的本質——定位的客戶。

了解她們的共同需求,找出其中有影響力的利益相關方,通過爆品讓利益方產生購買體驗和口碑,然後利用社交關係和個人影響力,並通過社交拉動更多使用者參與,再通過技術和運營及時賦能,從而裂變出更多細分流量入口。

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好的商業模式在頂層設計中,引入的利益相關者越多,卷積的資源就越多,疊加效應越明顯。

早期企業之間競爭的是產品,後來競爭是品牌,然後資本加速了企業規模化過程,然後是網際網路技術助推網路效應形成。

而社交裂變讓使用者成為新的利益相關者,並不斷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實現極速裂變推動幾何級數增長。這也是為什麼破千億GMV京東用了10年,美團用了6年,淘寶用了5年,而拼多多隻用2年的原因。

易經有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網際網路和社交電商會讓不同群體跨越時空迅速彙集到一起,從而讓不同群體調性更加明顯。比如,拼多多主要針對三四五線的群體,他的十餘種裂變方法就讓我感覺格格不入。

舉例,早期砍價讓人感覺很自私,讓別人浪費寶貴時間給你免費購物,你以為你是誰啊,會被人貼上愛貪便宜標籤;這次雙11拼多多的“領百元現金打款”,直接不敢再測試,這是利用人的貪心收割智商稅啊;社交要為他人帶為便利,要有利他之心,味道不對會彼此排斥,也不利於長期深度連線。

過度消費社交價值,不利於自已,這也會是新社交電商的差異和機會。

社交電商又帶一波新的紅利,傳統廠商轉型還有機會,選擇新的平臺進行戰略合作,通過參與新興的社交商業模式,驅動企業研發和增長,實現企業的戰略轉型,也是重大抉擇。

分析創新商業模式可行性,我認為可先從定位客戶、產品服務(獨特價值)、運營模式&社交裂變、關鍵資源能力、模式命門這幾個維度逐一對比分析。社交電商賺的是流水,盈利模式可以長期再看;當然、想要知道蘋果的味道,最好自己去嚐嚐,如下圖所示:

以上幾個維度分析,基本能推斷社交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從定位客戶可以判斷市場規模、真正的競爭對手;產品服務背後是否有獨特的價值主張是持續根本,社交裂變(運營模式)速度是社交商業模式能否崛起的要素;關鍵資源能力尤為重要,是商業模式的槓桿,經濟下行企業一定要量力而行。

後記:

每一個時代,都會湧現許多創新的商業模式,顛覆傳統,每一個時代總是會誕生一些時代的創新企業與時代英雄。

而這些英雄的企業,幾乎都把握了時代巨大的痛點,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承擔著時代的責任!

今天、中國有4000萬家實體門店生存舉步維艱,宣傳難、引流難、流量裂變難、流量變現難!這也預示著門店賣貨時代已經結束。

而我們有幸通過逛逛街這個社交“店”商平臺,把握時代的發展,賦能傳統門店轉型升級,通過流量銀行的創新商業模式、打造智慧商圈、幫助實體店升級商業模式、完成從門店1.0的賣貨盈利時代進入2.0流量紅利時代、讓實體店盈利更簡單!

這是我們所有逛逛街人的使命與責任,更是機遇與挑戰,因此、我們必將偉大!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青春的記憶,記安卓防禦軟體歷史見證者:LBE安全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