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章航英

是否發現最近周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了?

當鮮豔的共享單車頻頻出現在大街小巷,這個城市才真正開始恢復運轉。

從最近哈囉單車、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各方面資料來看,共享單車的騎行訂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經歷一場疫情,共享單車的需求正被喚醒。

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又“活”了。雖然疫情過後,共享單車的熱度能否持續仍是一個問號。不過顯然這個賽道已經沒有了ofo的位置。

如果你重新搜尋ofo,會發現它已經變成了一個購物返利網站。

疫情期間,出行的依靠

疫情期間,武漢全市公共交通按下暫停鍵,共享單車成為眾多人出行的依靠。

志願者們騎上十多公里,穿越大街小巷,提供幫助。有一線醫務人員,騎行數公里,去醫院上班。一位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騎行一小時共享單車到醫院獻血。

共享單車運維人員發起了“無差別消毒”,無論什麼顏色。2019年紛紛漲價的共享單車品牌,也在這段時間不約而同宣佈免費。

據中國國際電視臺官方微博,疫情期間武漢有一批“單車獵人”每天至少行走20000步,進行共享單車的維護。他們發現,疫情期間騎行的使用者結構發生了較大的結構性改變——由上班族變成了社群的、環衛、醫護人員騎行為主。

資料顯示,目前武漢市共享單車數量約為58萬輛,其中摩拜單車324662輛,哈囉單車255338輛。經第三方評估,目前武漢市共享單車市場容量約為60.01萬輛。

據哈囉單車騎行資料,疫情中的武漢市內的出行單車需求相比疫情爆發前增長5%左右。1月22日至24日期間,武漢市內3公里以上的長程騎行訂單呈3倍增長。

不止是在武漢,從全國範圍內來看,長距離騎行訂單(3公里以上)佔比相比去年翻倍了。哈囉單車資料顯示,在疫情和返鄉潮期間,出現了不少騎行里程超過10公里,騎行時間超過1小時的訂單。

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共享單車貢獻了力量。而當復工潮來臨,共享單車成為越來越多人出行的選擇。

共享單車本是“最後一公里”的交通工具,不過,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相比於人多密閉的公交和地鐵,很多人寧願多騎行幾公里上班。

更何況,春意萌動,被“關”了一個月的人們樂意騎車呼吸下新鮮的空氣。

滴滴的資料也顯示,相較復工前,青桔單車整體的騎行量提升已超過100%,北京、廣州均已超過120%。

美團單車大資料顯示,近期北京騎行量平均增長187%。全國騎行量較兩週前增長約86%,較春節日均增長約94%。

疫情這一“黑天鵝”的降臨,正讓共享單車行業重新“熱”起來。不過疫情之後呢?

2020共享單車的機會

經歷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去年共享單車的戰場已經塵埃落定。

美團吞下摩拜後,與美團旗下美團單車雙品牌發展;滴滴繼續扶植小藍單車與青桔單車;阿里旗下的哈囉單車後來居上。

據《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19)》,截至2019年8月底,中國網際網路租賃單車共有1950萬輛,覆蓋全國360個城市,註冊使用者數超過3億人次,日均訂單數達到4700萬單。

相比前幾年的瘋狂,共享單車發展增速相對平穩,理性了許多。

共享單車這門生意很“重”,單車購買、運營、維護都要燒錢,盈利卻遙遙無期。

2018年,美團以27億收購摩拜,卻一度帶來每天1500萬的虧損,體現在當時美團財報上,是自收購以來達45億元的虧損,佔據美團當年整體一半以上的淨虧損。美團2019年第三季度季報顯示,共享單車業務仍是“經營虧損收窄”。

狂歡過後,迴歸理性。共享單車需要學會自己“走路”了。

“漲價”是一種方式。從去年開始,小藍、摩拜和哈囉單車紛紛提價。另外,對於超出運營區範圍內的單車收取服務費和違停費,也是為進一步減少運維成本,從而減少成本壓力。

疫情期間的免費,只是一時,疫情結束,“恰飯”才是正經事。

不過,相比於共享單車自身的盈利能力,掛靠巨頭,收集流量和資料,與其他業務形成補充,或許是現在共享單車生存最大的價值。

美團第三季度季報中關於共享單車業務的定位是——消費者通過美團APP解鎖單車,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為App帶來更多流量,並未交叉銷售其他本地生活服務創造更多價值機會。

而經此一“疫”,原本有些沉寂的共享單車再次回到人們視野,其價值也再次得到凸顯。共享單車在這段特殊時期積累了許多新使用者,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培養使用者習慣。

2020年,共享單車行業或將迎來新的機會。

ofo已經沒有機會了

不過,在未來共享單車的想象空間中,已經沒有ofo什麼事了。

再看到這個名稱可能會感到有些陌生,不過有些人卻印象深刻——押金還沒還呢!

兩年前那個冬日,從各地趕來的人們在北京市中關村ofo總部門口排起百米長隊,寒風凌冽,畫面壯觀。

從2018年末開始,超過一千萬使用者等待ofo退還押金。ofo原本就混亂窘迫的賬目再遇上資金擠兌,頃刻崩潰。

2019年春天,ofo創始人戴威在北京一個酒店與程維見面,為ofo尋找最後的機會——由滴滴收購ofo,但被程維拒絕了。ofo鼎盛的時候,滴滴曾試圖多次提出收購,均被戴威否決。

多番掙扎後,ofo的獨立運營模式並沒有走通,當資本的潮水退去,呈現出內部虛空的一面。

ofo就此沉寂,現在再見時,它早已變成了一個購物返利網站。若不是首頁有個“掃碼騎行”的小圖示,誰還記得它曾是一個騎行App?

要想拿回押金,先購物。

不同商品的返現額度不同,幾十元的商品返利額度在幾毛錢到幾元錢不等,按照這個比例,若想拿回199元的押金,至少得先花個數千元買東西。

ofo App介面簡單粗暴,一個“賺錢”欄目,鼓勵使用者拉好友,賺取獎金,好友下單,你也可以獲得獎勵;一個“領錢”欄目,專門用以提現購物返現。此外,首頁中還有一個“我要借錢”入口,專門對接各個網貸平臺。

據未來汽車日報披露,一位ofo前高管將其轉型電商平臺的行為視為“積極的求生舉動”——“為讓企業活下去,所以ofo還沒破產清算,為的是把押金早日還給老百姓”。

昔日的共享單車

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佇列中,早已不見了ofo的那一抹“黃”。

相比於線下單車資產,留給ofo的或許只剩下了線上平臺與使用者資產。

這才是這一系列魔幻操作的根源。

據企查查,從2015年到2018年,三年時間ofo融資到E輪及以後,公開融資的數額就超過21億美元。

昔日共享出行“獨角獸”,何以至此?

大概當它把使用者的押金用於自我輸血,撐起一場資本的幻夢時,這個結局便已註定了。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要IOS13還是要微信?蘋果給的期限已近,騰訊仍未報以任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