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問題引發的思考,供參考!
近日,看到e-works黃培博士在群裡提問了兩個問題:
① 工業軟體是怎樣煉成的?
② 工業網際網路能夠速成嗎?靠VC投資和燒錢,就能迅速壯大,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嗎?
黃培博士是我見到難得比較客觀、具有全域性思維的人。因此,我特別喜歡與他探討一些話題,所以自請來嘗試回答這兩個問題。
如果工業網際網路,只是基礎設施——就像“要想富,先修路”,那麼,這個網際網路是可以速成的。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這是政府幹的事情,為產業提供基礎設施及服務。但是,做工業網際網路的又想擴大他們的邊界,說這個工業網際網路還包括工業資料應用,即,工業軟體、工業APP等,那這個問題不是工業網際網路能否速成,而是“工業知識或工業軟體”本身是否能夠速成的問題了,跟工業網際網路反倒沒有關係了。
01
工業網際網路
對工業的意義在哪裡?
如果,我們來推理,對工業網際網路來個“證偽”,就問下面兩個問題來印證,它存在的意義是否為很多工業網際網路所明確的意義?
1.沒有工業網際網路可以嗎?這是我和交大D老師經常聊到一個話題,D老師會覺得缺乏根基,無法支撐其對工業的“不可或缺性”,某次央視談到工業網際網路,說某輪胎廠實現了工業網際網路工廠,可以38秒一個輪胎,這種說法在行業裡可能會是個笑話——因為,沒有工業網際網路,這個工廠也是可以達到這個節拍的,就像D老師經常會提到,如果把你們的工業網際網路全部去掉,這個工廠運營會出問題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現有執行的自動化系統可以保障它穩定可靠執行。所以,沒有工業網際網路,並不會影響今天製造產線的質量、加工精度、速度,包括可靠性等,那麼,工業網際網路對於工業來說,至少說明它的意義不在這裡。
2.卡脖子的事情與工業網際網路有關嗎?我們把工業網際網路的作用放的很大,但是,今天,我們所謂被卡脖子的各種產品、技術,大部分也沒有跟工業網際網路相關的,光刻機、電子特種氣體、高精度機床、晶片本身、汽車電子晶片,矽材料、功率器件、儀表的器件、機器人的減速器,好像沒有哪個跟工業網際網路有什麼關係吧?就像烏斯特研究紡織紗線的材料與牽伸關係200年積累的資料,每個工業領域的技術都是往往透過數十年乃至百年的積累形成的,而那個“工業網際網路”這個概念也不過最近幾年熱起來的—它更像是個老酒換新裝罷了。
02
我們從來沒有認識到
知識的價值
知識,真的很值錢,但是,我們卻有無法認知的價值,我們經常裝作我們很重視知識,但是,卻總是抱怨人家的軟體居然還賣錢,我們認為知識重要,卻經常抄襲而不以為然,知識的形成過程是艱苦的,沒有燒錢,是不會累積知識的,而燒錢也未必能累積知識的—如果方向錯誤的話,這就是“不確定性”,工業知識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工程“Engineering”的過程,透過探索可能性,然後收斂到最經濟性。
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愛迪生髮現鎢絲來做燈泡一樣,他測試了上千種材料,因為每種材料要考慮很多問題:
--它是否容易加工?
--它是否易於獲得原材料?
--它的成本是否比較高?
--它壽命是否夠長?
--它是否易於安裝?
--會不會有燒過了爆炸?
所有,這些問題都會需要探索,然後進行測試,最後經過工程決策到鎢絲,可能不是成本最好的,但是,一定是綜合最優的。
工業裡的每個製造環節都是這樣,為何要考慮人、機、料、法、環,就是因為,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光伏的PERC工藝需90道工序,而HJT未來需要4道工序,多一道工序,不良品率就可能會下降—因為每道工序都不是100%,累積下來的良品率就不會很高,降低工序就降低了不良品率累積影響,每一個製造的環節都是錢——因為,累積出來的材料消耗、不良品的成本,都是巨大的,都是值錢的。
任何一個產品,都會需要經歷10個工序,每個工序裡有5個影響質量、成本、交付的變數,就會產生出上億種組合路徑,那麼,製造業就是在不斷尋找這個最短、最經濟路徑,因此,它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
而今天,製造業的挑戰是這個變化更快,時間粒度更小、批次更小,所有錯誤都會被放大,因此,需要藉助於新的技術來提升效率,這是對於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的期待,但是,並非只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榔頭,而有扳手、螺絲刀。工業網際網路能解決什麼問題,是由問題來決定的,也是由工業網際網路的特性決定的—只是,現在工業網際網路是什麼,好像大家也挺模糊的。
工業軟體是怎麼煉成的,工業軟體是幹什麼的?就其本質而言,其在於讓工業零碎的知識、隱性的知識,以一種“可複用”的方式被使用—這個方式就是軟體,但是,這個知識的行程過程來自於人類的生產實踐,大量的生產測試與技術的迭代,工業軟體也是在計算機時代的產物,因為以前知識的傳承都是靠書籍、資料、文件,數字化工具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資料、知識儲存、轉移,並透過軟體方式,來利用。
數字化是為了構建一個“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對應,透過兩者的互動,讓知識被結構化、並透過實時互動來被複用,而工業軟體就是透過對物理世界進行建模,然後把它結構化,再透過模擬,進行復用,以及擴充套件—創造新的知識,驗證新的可能性(控制引數、工藝特性)等,工業軟體本身基於數學建模,以及工程(Engineering)的測試驗證過程,收斂到“穩定”、“易用”、“可複用”的知識,加速技術迭代效率,並尋找新知、挖掘資料的潛力。
工業軟體的練就具有行業特性,也具有碎片化的特性,它需要大量的試錯來完善,它的過程無法速成—基本上都是需要積累的。如果工業網際網路需要在應用領域速成,那就不大現實了。
03
投資能可持續嗎?
其實,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資本也是毀滅性的。因為,從一開始,資本就沒有和實業的人一個思路,因為,資本要賺取未來的錢,而實業是賺的過去的錢—在未來盈利,這是兩個完全相悖的盈利模式,資本打造成功的故事很多,其實,資本傷害了的故事也很多,就像拉斯維加斯賭場裡的老虎機一樣,你投進去的幣是塑膠的,而吐出來的幣是金屬的,這樣會給你一種錯覺,賭場的人都在賺錢,而你從來聽不到投進去了多少錢。
風險投資,就有點像博傻,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傻子,都覺得自己很牛,而且,也包裝的自己很牛,甚至於自己都陶醉於自己很牛,之前談到過金融投資的幾個要素:
(1).市場夠大,工業網際網路人家現在把自動化也包進來了,去年據說還打算把智慧製造業包進來,人工智慧也包進來,工業軟體也包進來,至少俺們自動化圈的朋友都很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我們變成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了?
(2).不能證偽,你不能證明它未來不可以改變工業,你無法證明它不管用,就像當年我的老家的505神功元氣袋,反正案例上總有某些人被治好了
(3).有護城河,反正工業網際網路不行,還有自動化兜底,至少還能賣點硬體盒子、軟體
(4).政策加持,毋庸置疑
(5).大佬站臺——工業網際網路公司,也跟網際網路行業一樣,聯合創始人,一個幾個人的公司,搞個聯合創始人的TITLE一下子就像多年的老店一樣,而且高階大氣上檔次,比給個總經理的TITLE風光多了。
一個玩玉的朋友跟我講,其實,玉的投資10個有9個都是假的,但是,如果投到1個真的,那就賺了。註定大部分今天吵鬧的工業網際網路公司會最終倒閉,只是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覺得不是自己,而投資圈裡的玩法—花樣百出,不良資產打包成各種金融衍生品,你覺得工業網際網路就沒有打包很多劣質物件嗎?
資本不是為了你可持續發展,資本只為了自己可以可持續賺錢——如果你不能賺錢,資本會馬上轉向茅臺——這就是為啥茅臺能夠成為最牛的股票,因為,它真的賺錢了,而工業網際網路,到現在還沒有賺錢呢!
傳統的工業裡,都是“低風險創業”,就像有人問李嘉誠,你真的敢於冒險啊!李嘉誠說,我沒有冒險啊!我做塑膠花之前我就在廠裡,對生產裝置、技術、哪些技術師傅、貨源,市場都很瞭解的,因此,傳統的工業很多投資,都是屬於“低風險創業”的。
工業網際網路想的是“網際網路思維”那種賺錢模式,透過燒錢快速擴大市場,然後透過規模降低成本,然後盈利,當然也有直接就是想著2VC的公司,但是,網際網路成功於商業世界,它與工業世界是兩個不同模式下的成功路徑,一個是自上而下的思維,一個是自下而上的思維,他們有很大的差異,自上而下,就是先有一個產品,然後去擴張。
但是,工業是先得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解決了很多個類似問題,形成一個相對普遍的方案,方案再不斷封裝,成標準的軟體,才能複製,這兩者路徑是相悖的。因此,套用網際網路的燒錢模式來開啟事業,到了工業可能會遇到“軟體應用形成過程”的時間壁壘—畢竟,資本是等待不了你的慢速發展過程的。
04
工業網際網路意義究竟在哪裡?
也即,不要試圖在生產現場去考慮問題,工業網際網路的定位是什麼?它的工作是在哪裡?
工業網際網路要解決的問題是“計算”類的問題,因為資料的採集、傳輸、儲存這些問題,都不是你能解決的問題,現場的各種匯流排、各種協議,給你無數種組合,你怎麼獲取資料?這都是沒有規範和標準的,從功能性上來說,就像現在很多工業網際網路無非就是個SCADA的功能,弄個大屏,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很多資料表的呈現,感覺邁入了數字世界一樣的科技質感,領導來了就帶到這裡看看,你看我們的資料都在這裡,我們可以最佳化,報警…自動化的人說,這個玩意幾十年前就有了。
還有打算給最佳化的,其實,很多最佳化的問題早都有的做了,就像有人打算給我最佳化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我就想我們那個控制系統已經獲得了最大葉尖速比,偏航還跟蹤風向動態調整,究竟什麼演算法能夠再最佳化它?有,但是,那個對於風場的模擬最佳化,的確有專門的軟體。但是,這跟工業網際網路其實也沒關係,因為人家已經存在幾十年了。
工業網際網路,不要試圖去深入到工藝、演算法這個層級,那你就落後幾十年了,OT的人從下往上照樣可以幹工業網際網路,不需要你插手,你離資料遠,離機理模型遠的人,就別指望了,因為,那都是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出來的。
05
工業網際網路能幹什麼?
上次談到這個工業網際網路沒有的話,也不影響工業,郭老師也認為是充分卻非必要條件,有幫助,肯定是有的,否則,大家也別去折騰了。
1.加速知識的累積和發現速度傳統系統有沒有問題,有,但是,你靠工業網際網路不能解決,就像人們認為資訊孤島是由技術形成的,不開放的匯流排。其實,並非如此,這個資訊孤島是由管理的垂直架構造成的,是這樣的組織架構配置了這樣的技術。
工業網際網路,利用不斷降低的網路成本、儲存成本、算力成本,去解決連線中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屬於排程、策略性問題,本身也是需要演算法積累的,需要測試驗證的。
而不瞭解現場的人就無法考慮到現場各種可能的情況,而工業的碎片化,使得這個積累過程非常漫長,低成本IT資源使得資料的儲存、使用變得更為方便—就像Mike早上在某群裡討論的,數碼相機,使得我們對於照片的處理變得更為容易,把一個醜女可以P成超級美女,也可以馬上手機端就可以傳送給對方。
現在透過網路處理各種任務的確便利了,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好處。
工業裡的資料被彙集,更利於處理,但是,記得“處理”才是關鍵,就像對材料的處理工藝一樣,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測試驗證、標準化封裝的過程,這都需要漫長的時間。
2.應對變化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稱為VUCA的世界,而我們一直處於這樣的世界,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因為我們要幹一件事情,比如一個化學反應過程、一個物理加工過程。但是,這個環境中的溫度、機械的振動都會給我們造成干擾,使得無法獲得穩定的質量,而大的商業環境同樣是變化的,應對變化是不變的話題,而越來越大的變化是顯然的。
那麼,應對變化在傳統制造業裡,這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因為,測試驗證環節最燒錢,每次打樣就是浪費材料和成本——穩態的時候,就是賺錢,但是,所有的消耗都在啟動和停止,就像空調的策略是一旦開了最好不要輕易停機,一旦停機儘量不要開,這就是因為,變化的地方是最浪費成本的地方。
那麼,數字化,就是為了讓我們用數字構建的模型,來應對變化,我們可以虛擬測試驗證,虛擬除錯,虛擬診斷與維護,虛擬環境中進行學習,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的世界來讓我們在低成本的環境中獲得應對變化的能力。
工業網際網路,無論是工業資料的採集、儲存、應用都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去提高資訊本身的低成本,而獲得高柔性應對變化,以達到穩定可靠的運營。
06
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之路
總之,工業網際網路要發揮作用,就必須得有清晰的工業發展規劃,對於企業、產業來說,都是要有自身的目的性設計,因為技術總歸是服務於戰略的,現在有各種論調,要最佳化、協同,我想,不要附著在這些方法和工具層面,而是迴歸“質量”、“成本”,比較好。
因為,我們產業很多時候遇到的問題還不是這些高大上的問題,而是基本的質量、成本競爭力問題,以這些目標來設定,然後制定協作的架構、標準與規範,即,在企業內部單元的資料流與標準化,規範化,第三步解決資料的規範,以及知識的積累,應用問題,並形成自身的持續的工藝Know-How積累。
所以,我們仍然回到“人才”問題,因為,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全域性的規劃能力的人才—在產品、技術、工程、商業間尋求流程的通暢,有在行業知識和經驗,以及資料科學間協作的人,把現場的知識建模,測試,封裝為可複用的工業應用,執行在一個有效的體系架構上,而這些都是需要人才的--不要裝作很重視人才,而是真的要去培養人才,否則就是葉公好龍罷了。
人才的根本就在於“認知”問題,現在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討論,有時候讓人很崩潰,因為,都是基於碎片、瞎子摸象的論調,基本的概念到現在還沒有討論清楚,究竟什麼是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跟商業網際網路有什麼區別?很多基礎問題都沒有討論清楚,而且,即使討論了,很多工業軟體的核心求解器演算法也沒幾個人做,整天討論CPS,但是CPS所需的工業軟體、連線規範、資料字典都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產品。
其實,在歐美,工業網際網路不是先有概念,而是先有應用,然後歸納出一個IIoT,是先有應用,而不是先有這個詞,再去做,這的確是OT思維和IT思維的差異,大概是因為,主導工業網際網路的是工業,而我們主導工業網際網路的是I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