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支付寶的slogan改變和改版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了。
曾幾何時,支付寶還是老老實實地只做一個支付工具,slogan是“因為信任,所以簡單”、“支付寶,知託付!”,2016年時,因為轉型社交產品引發巨大爭議,支付寶迴歸金融,slogan又改成了“支付就用支付寶”。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7月底,支付寶又將slogan改成了“生活好,支付寶”,這也是支付寶轉型生活服務的重要標誌。
而今天,支付寶又宣佈,支付寶App將進行改版升級,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並基於智慧演算法為使用者推薦喜歡的服務,讓每個使用者擁有更貼心更專屬的支付寶。同時,從“人找服務”走向“服務找人”,提升商家服務的分發效率。
改版之後的頁面據說長這樣(這是網上流出的內測頁面,八姐的支付寶還沒升級成這樣)。
額,看上去,這是不是跟美團有點像?
今年1月,有訊息稱,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就在前幾天,也有媒體報道稱,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宣佈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調整為三大事業群和三大事業部。其中,口碑和餓了麼會融合並調整為三個事業群:到家、到店、商家中臺和創新;另有三個事業部:物流事業部(即時配送事業部),新零售和生活服務。不過呢,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對這一訊息不予置評。
嗯,假如這是真的,這個組織架構也和美團傻傻分不清楚啊。目前,美團的組織架構大概是這樣的,主要分為到店事業群、到家事業群和使用者平臺,同時,還有lbs平臺、負責2B供應鏈的快驢事業群、生鮮零售事業部以及AI和新技術平臺等。
不管咋說,如果這個組織架構調整是真的,這也可以算作是阿里在向自己當初瞧不太上的小老弟美團偷師了。畢竟,在組織架構和公司管理層面上,阿里可一直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走在前面的老大哥。
當然,在收購餓了麼近兩年後、在成立本地生活公司近一年半後,阿里突然進行這樣的架構調整,甚至舉支付寶之力加持餓了麼+口碑,這可能都表明了阿里高層對本地生活的焦慮甚至不滿。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花了95億美元收購了餓了麼。當年7月,在美團上市之前,餓了麼開展了夏季攻勢,並在全國代理商大會上放話稱,一年後餓了麼至少要佔到50%的市場份額,意指將和美團平起平坐。不過,一年之後,餓了麼和美團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八姐簡單對比了下,到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的收入大約是餓了麼的2.28倍,而在一年之前,美團外賣的收入是餓了麼的2倍左右。
而阿里對餓了麼和口碑的投入不可謂不大。花了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隨後2018年夏天,餓了麼花了30億和美團搶市場,2018年底,餓了麼+口碑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共融資40億美元,大部分資金應當來自於阿里和螞蟻。在流量上,阿里對餓了麼也不吝嗇,淘寶和天貓首頁關鍵位置都有餓了麼的位置,支付寶也對餓了麼和口碑匯入了很多流量。但即使這樣的巨大投入,餓了麼和美團的差距仍然越來越大,這可能也是令阿里高層不滿的。
當然,從阿里最近的內部的人員調整來看,阿里高層們對於本地生活的負責人王磊還是滿意的。在3月6日,張勇宣佈,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服務CEO王磊晉升為M7/ P12的高階管理者,這一級別大約是集團高階副Quattroporte,與有阿里“太子”之稱的蔣凡平級。
這可能也是因為,張勇們都認為,本地生活這盤棋確實不好下,下到這種程度也不容易了。與此同時,錢已經花了這麼多了,本地生活也確實重要,阿里還能不做嗎?硬著頭皮咬著牙也要做下去啊。
而看起來,支付寶成了餓了麼們的最好載體。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巴巴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曾披露,餓了麼的新增消費者中有48%來自支付寶App。這可能說明了,早在去年第四季度之前,支付寶+餓了麼的主要聯動人設其實就已經定了;以及,阿里想對外說,支付寶確實能帶動以餓了麼為代表的生活服務啊。
所以啊,接下來我們就會看到,除了餓了麼和口碑,支付寶可能會在生活服務的路子上越跑越遠。
支付寶給自己定下的調子是這樣的:打造支付寶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聚焦服務業數字化,並立下目標“未來三年,攜手5萬服務商幫4000萬服務業商家完成數字化升級”。
簡單來說,就是,支付寶不僅要把阿里體系以內的所有生活服務產品(飛豬、淘票票、盒馬、大潤發等等)納入進來,還要爭奪服務業的商家們了。
當然,從支付平臺搖擺到社交平臺,再從社交回到金融支付,到現在又押寶生活服務,對於支付寶而言都是不容易的。這背後可能都隱藏著支付寶的使用者焦慮。
支付寶的使用者粘度、開啟率和使用時長無疑是比如社交工具微信的。僅作為一個支付工具,支付寶與美團等相比,基於場景的開啟率也是低。八姐有盆友就說,作為一個產品而言,支付寶肯定也不滿足於做一個支付工具和金融工具,因為,不進則退,在微信這樣高頻次app的降維打擊下,從長遠看,支付寶的使用者增長和活躍度可能已經達到了天花板。
作為一個想要上市的公司而言,螞蟻金服也需要尋找到更好的故事。去年底,八姐就聽說過,螞蟻金服在與投資機構、二級市場重要基金的溝通IPO事宜,並計劃在今年上市。螞蟻金服講的故事是這樣的,技術服務和全球化。螞蟻金服這個故事現在看起來還不錯,技術服務收入的佔比已經快超過支付收入了,明年還將佔總收入的2/3。全球化也有益於解決使用者增長瓶頸。同時,2019年螞蟻金服的利潤情況也不錯,前三季利潤116億元,超過現金貸輝煌的2017年基本已成事實。
但這個故事有兩個問題,一是技術服務收入現在佔大頭的依然是聯合貸款,這個是不是還有政策風險?二是,在最為關鍵的國內市場,支付寶在支付筆數上已經落後於微信,如何能實現長期的使用者增長保障粘度呢?
現在看起來,支付寶給自己找到的新故事就是,下一個美團,做“數字生活”。
當然,無論螞蟻金服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新故事夢想,但這一波操作可能對很多做服務的商家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畢竟,這可能是很少見的一波流量紅利了。
比如,這次,胡曉明就宣佈:“支付寶首頁平臺流量將全面對外開放,同時,推出DT數字時代經營轉型計劃、小程式扶優計劃兩大政策,讓商家和服務商自身數字化經營的努力,跟支付寶平臺紅利息息相關。”
至於,這會不會讓美團緊張,甚至這會不會再度掀起類電商業的“二選一”,哈哈,咱們就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