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注:大年初一,給大家拜個早年。今天繼續整理和回顧自己的部落格歷史寫作文章。

到2012年,開始進入到聯通集團私有云PaaS平臺建設大專案,因此個人大部分精力都在該專案的建設規劃,方案設計和ESB匯流排總體架構設計方面展開。

2012年博文簡單總結

在2012年可以看到學習的重點基本圍繞企業私有云建設中的企業架構和IT規劃,企業私有云PaaS平臺,SOA,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資料方面的專業內容展開。整個過程中涉及到個人知識管理,自我管理,思維和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個人知識管理:開篇是知識廣度和深度分析,當時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仍然是工作多年到達一個專業技能瓶頸期後個人應該有的思考,其核心仍然是遇到專業瓶頸後要開始考慮知識廣度的問題,任何專業技能的深度都需要足夠的知識廣度和大量的實踐來支撐,當知識廣度達到一定程度並融會貫通後,形成獨立思維能力,足可應對任何新領域。在談完廣度和深度後,後面我重點談了三篇文章,即轉靜態為動態,分別為談知識體系的演進,談新領域的探索思路,主題驅動的知識學習,可以參考。

個人自我管理:前段時間我寫過幾篇重要的文章,即談個人技能,個人意識,個人效率,也作為對前期大量自我管理文章的一個總結。裡面沒有太高深的理論和道理,只有所觀所察裡面的發現的一些問題和改進思路。這幾篇文章我希望我團隊成員能夠仔細閱讀,不管能起到幾層作用。一個人如果連思維和意識都沒有轉變過來,單純地去講紀律,講方法和工具又有什麼用呢?

企業私有云PaaS平臺建設:對於這塊我參考Gartner重新給出過一個PaaS平臺應該涉及到的內容,因此這塊知識實際包括了資料庫資源池,中介軟體資源池和應用託管,動態排程,開發平臺和技術平臺,SOA和內部匯流排,SOA業務元件化思想,領域模型,持續整合多個方面的內容。有很多內容我沒有太展開,但是基本圍繞總體參考架構這個主線,參考這些文章會對企業企業雲建設有一個總體的瞭解。在這裡一方面是架構和方法等理論層面要完整和想透徹,其次是透過大量實踐驗證想法,透過閉環不斷的修正架構和思維體系。

企業架構:企業架構和IT規劃諮詢是今年關注的一個重點內容,包括企業架構和SOA的關係,和雲計算的關係。不論是傳統的Zachman還是TOGAF方法論,我們看到其實都很少談到對雲和SOA的融合。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清楚,雲和SOA不是硬塞進當前的企業架構規劃體系的,而是在企業架構分析方法中,在考慮資源集中化和平臺化,複用性,敏捷性自然應該涉及到的內容。在這塊我談了很多篇,最重要的就是企業架構的核心分析思路,希望大家能看明白。具體展開則分別對業務架構,服務架構,技術架構,整合架構,IT基礎架構都分別有文章談到過,結合IT規劃核心邏輯基本能夠掌握核心思想。

思考邏輯:今年我很少藉助思維導圖等工具畫很多專業知識方面的知識體系結構樹,思維導圖是一個靜態的展現,而思考邏輯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哪方面知識的思考邏輯,基本都是定義,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調研,有分析,有假設,有論證,有分解也有聚合,有排序也有決策,有業務也有IT,有流程也有管控,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2012年重點的幾篇文章就是簡談諮詢的邏輯,談IT規劃思考邏輯,企業架構的思考邏輯,私有云平臺的構建邏輯,IT系統整合思路和邏輯等。

小雜感:佛法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分別寫了幾篇文章來談,感覺寫得還是不深入。今年特別是重新接觸了維摩詰經,楞伽經後讓我對後續學習過程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也對前面多年的學習內容做了一個總結,談佛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同時另單寫一篇文章給自己,即學佛究竟能帶來什麼。團隊管理小雜感是一個小系列,寫得比較散,但是很多是最近1年多來關於團隊管理的新思考,團隊管理真無定法,只有從實踐裡面總結出來的方法才是最適用的,包括在這個系列裡面對一些傳統管理認識進行了重新辨析。

大資料和智慧城市:針對大資料和智慧城市,分別都談過多篇文章,特別是前期對兩者基礎知識的學習,加上了自己對兩者的理解,一邊收集整理資料,一份分析和學習,大家可以注意下這兩部分的知識和我前面談的很多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學習不一樣,這兩塊今年基本是直接性的理論-》理論的轉化過程,即我們對舊理論有大量的實踐支撐,而新理論本身又不是完全革新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轉化對新理論的理解,今年主要是智慧城市和大資料廣度知識的收集,而明年的重點則是系統化和架構化,足夠的廣度就可以支撐這塊工作的深入。

企業私有云PaaS平臺規劃和建設

對於私有云PaaS實際上涉及到的內容相當多,根據gartner參考架構,我原來也總結過包括了一個標準的paas架構應該包括的內容。平臺即服務核心即平臺能力超雲端的遷移和運化。具體內容包括了資料庫資源池,中介軟體資源池,應用託管和動態排程,技術平臺,開發框架和環境,執行環境,管理平臺,雲端儲存,分散式計算,私有云PaaS下的服務匯流排和整合平臺,流程平臺等多個內容。

還有PaaS僅僅是技術架構和技術平臺,而在私有云PaaS實施過程中更加重要的是企業架構,SOA元件化架構思想的引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傳統應用建設邊界,實現業務驅動IT,業務元件化和元件能力化。對於私有云PaaS方面的文章主要有:

企業級PAAS平臺-PAAS平臺概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2fe6.html企業級PAAS平臺-PAAS平臺說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2ffx.html企業級PAAS平臺-資料庫資源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2qx6.html企業級PAAS平臺-中介軟體資源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41qg.html企業級PAAS平臺-參考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2s6.html企業級PAAS平臺-企業共享服務和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315.html企業級PAAS平臺-多租戶: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32d.html企業級PAAS平臺-私有云參考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3l5.html企業級PAAS平臺-架構搭建思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3t4.html企業級PAAS平臺-總體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50q.html企業級PAAS平臺-資料庫叢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78d.html開源PAAS平臺CloudFoundry: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ajw.html企業級PAAS平臺-應用和PaaS平臺融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ase.html企業級PAAS平臺-關鍵問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43bg.html企業級PAAS平臺-應用託管和自動部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5vw1.html私有云PaaS和公有云PaaS的異同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5zfg.html談企業私有云核心思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a60j.html談企業私有云核心技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a93b.html

對於資料庫方面的水平擴充套件能力,主要包括了分散式資料庫,傳統的資料庫叢集,考慮叢集的分散式快取,記憶體資料庫等。對於資料庫方面的文章主要有:

記憶體資料庫分析-裝載整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9nr.html資料即服務(DaaS)-雲的資料結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ajn.htmlOracle讀寫分離架構-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dih.html用MySQL-Proxy實現讀寫分離-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din.html分散式快取-Memcached: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ei0.html資料庫複製-Goldengat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f4s.html談資料庫容量和效能測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87zx.html

對於元件化架構方面,核心就是業務元件化,元件能力化,打破傳統業務系統建設的邊界和顆粒度。一個大型企業就該只有一個大系統,企業都是各個相互獨立有核心業務價值的業務元件,業務元件本身的能力透過服務暴露,透過業務服務進行互動和協同。

領域驅動設計和實踐-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n4f.html再談SOA和雲的分層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7w57.html基於SOA元件化架構-元件化和平臺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492k.html基於SOA的元件化業務基礎平臺-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dj3.html基於SOA元件化架構-技術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don.html基於SOA元件化架構-應用構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dqh.html基於SOA元件化架構-應用架構設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3flt.htmlOSGI框架的功能和設計思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4bvu.html談IT系統整合的思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5o7o.html談應用形態和分割槽分庫: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5zgr.html分散式事務簡單總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67ws.htmlBase: 一種Acid的替代方案-轉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60iu.html訊息中介軟體的比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60jc.html可伸縮性最佳實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96s3.html再談EDA事件驅動架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a6wz.html對元件化開發的再思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122tv.html

在2020年我出版了《SOA和大資料-企業私有云PaaS平臺建設實踐》一書,實際上這本書的內容有大部分來源於12,13兩年的專案實踐和部落格寫作。

要明白即使當前大談微服務架構,而其核心仍然是SOA識別服務和重用服務思想,平臺+應用思想,我總結的業務能力元件化和元件能力服務化思想。最難的還是在微服務模組的劃分,API介面服務的識別和粒度控制,這也是當前中臺構建的基礎。

其次當前談DevOps,也和我這本書裡面講的最基本的持續整合思想分不開的,如果連最基本的持續整合都做不好,最基本的軟體產品過程管理或敏捷方法論都做不好,那麼是很難真正做好DevOps的。因此我也一再強調的微服務和DevOps不是建設的技術平臺和技術層面的事情,而是業務和組織層面的事情。

2012年人生感悟

在2012年個人工作重心在工作方面知識學習,特別是企業私有云paas平臺和企業架構,SOA相關知識學習上面,整個一年都比較繁忙,接觸了更多了的人和事情,也觸發了自己更多的思考。經過這麼多年,再次發現儒家之誠意,正心,慎獨,道家講的處下,無為,佛家談的的因果和無我之重要性。探究人生往往並不能馬上的脫離生死,但是可以去發現我們內心之真善,人格之獨立,靈魂之高貴。

莊子-德充符

道生萬物,德孕育萬物,道為體,德為用,道為內,德為外。形全,才全和德不形,莊子的重點是德不形,而為了進一步體現德不形使用諸多的誇張和寓言故事來誇大在形不全下的大德。形和德本無關係,而且形不全的人往往更是大智慧,更加容易融於天地萬物而物我同化。什麼是才全,死生,存 亡,窮達,貧富,這些都是事物的變化,命運的流轉,雖然根據我們的智慧無法測知其緣由,但是我們可以使內心保持愉悅,通達萬物而不失其真實,順應萬物和萬 物保持一致,即是才全。而德不形本身又講到止和靜,心若止水,內定而外不亂。德不形即德不應表露於外,若表露於外即是著相,著相的緣由仍然是心不定,執著於自我,將自我割裂於萬物之外,無法真正達到德不形的境界。從外天下,外物,外生,到無古今,無生死,才是真正大道下的大宗師。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

所有的事物執行都處於無常變化之中,諸行無常,是生是滅,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生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諸行無常為佛三法印之首,懂得無常的道理才有可能破寂滅相。懂得事物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懂得事物的變化皆因緣和合而成,有因才有果這是無常的道理。懂得了無常進一步消除自我對永恆的執著,降低煩惱和慾望也是無常 的道理。少私寡慾,抱朴守拙,只有先無為,才可能無無為,只有先降低慾望才可能消除煩惱和執著。只有懂得利他才可能體會無我。

諸漏皆苦即一切情緒皆苦,情緒既有煩惱,也有快樂,苦又不僅僅是痛苦更多是一種不確定性。沒有永恆,但是我們執著於永恆變化的事物,心生各種執著和情緒,自然是苦。人生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有我們的行為,也有我們的思維,沒有一帆風順,更多的是需要經歷各種歷練,經歷一些就成熟一些,執著的太多自然就放棄一些。並不是說要苦修,但是降低各種欲求往往卻是開始。

當明白諸漏皆苦時候,我們往往可以降低各種欲求,願意經受各種歷練。明白各種苦是無法因為個人意願而轉移的,我們不逃避而坦然接受,我們不希望這些苦能夠按我們的主觀意願而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生活很多時候並不會有太多的激情澎湃,更多的是一種平平常常。越是平常越是真實。不用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面,但是往往卻是需要一顆出世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無常變化的,我們執著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認為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一個是認為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外物,內在心亂而外在著想,自然執著。而無我則是要我們去除執著,一個去我執,一個去法執,既不執著於自我,也不執著於外在才是真正的無我。

無我執首先則是降低慾望,訓練專注。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而這正是降低慾望所需要的。慈是利他,儉是慎獨,不敢為天下先去我。無我是一種利他精神,凡事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一下;無我是一種正確的內觀,我們有太多的仇恨,嫉妒,虛榮,傲慢,自私。這些都是我們天生就有的嗎?我想很多還是後天所形成和發展的,內觀就是去發現我們自己善的一面,慈悲的一面,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一味的適應社會。

佛學知識學習和漸進

在學佛究竟帶來了什麼裡面,我談到幾個點,包括了因果論,無常觀,無我觀,專注毅力和安心隨緣幾個方面的內容。因果緣起和三法印是佛學知識最核心的內容。特別是在看了於曉非老師的一篇文章後,更加容易理解緣起有,自性無的核心。

以佛制心,心動而生很多妄為,心不動一切境界滅。何處安心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隨字,凡事不要太強求,要隨時安心,隨境安心。安心就是無所住,不要著相。這是 一種學佛後心態的變化,簡單講就是一種平常心,不急不躁,不強求也不輕言放棄,減少各種焦急,憤怒,恐懼和不安。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人對事。這個很多時候 又有專注有關係,外在紛繁複雜,你關注的越多越不容易安心下來。看看佛經,有時候讀讀佛經,聽聽佛經,好處就是容易讓你安靜下來。

今年買了不少書,最喜歡的是《圓覺經》和《維摩詰經》兩本書,基本打開了另外一扇可以深入學習之門,學習很多時候很可能是停滯不前,真正能夠精進的時候都是令人愉悅的。《金剛經》和《心經》是大般若經的高度濃縮,應該是看做公理和定律方面的書籍;而《楞嚴經》是具體詳細證悟過程的書籍,對於《圓覺經》和《維摩詰經》則是 方便之門,類似專門的解惑答疑手冊。在入門階段僅僅是知道理論,理論怎麼得來的往往很難解釋清楚,特別看了《圓覺經》和《維摩詰經》後發現這兩本書正好就是解惑的手冊,而且這兩本書和前面談到的《金剛經》和《壇經》都很有強的關聯關係,包括禪宗很多擴充套件思想也對這些經書有吸納。

而《楞嚴經》也是一樣的道理,剛開始看不明白是正常的,學習到一定的程度後自然回頭再看就容易明白。常住真心,性淨明本,如來密因從破妄見到顯真性,修證了義從觀行到證悟,而菩薩萬行到破五十陰魔更是層層遞進的解證過程,只有脈絡梳理清楚後面逐步深入才有可能。

觀自在-心經

今年我開始抄寫心經,每週必抽時間要抄寫幾篇,心經可以說是般若智慧和空之精華,現在看的比較多的都是玄奘的翻譯版本。可以說是層層遞進,句句經典。懂得五蘊皆空,去除二元對立,自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般若大智慧。可以講從五蘊,六根,六塵,十二因緣,四聖諦基本都有涵蓋。而最終還是懂得諸法空相後的無心,心無掛礙,則無有恐怖。

掛礙為因,恐怖為果;顛倒為因,夢想為果。菩薩依靠般若覺照,諸法空淨,心無掛礙,遠離顛倒,惑業究竟淨盡,功德究竟圓滿,名究竟涅盤。不但菩薩,佛亦依於般若,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得無上正等正覺。

理想和現實

要達成理想,必須要正視現實,真正的一步步地做起,每進一步都是新高度。但是越深入到現實,你有時候會發現你離自己真正的理想越來越遠,或者說你自己都無法說清楚真正的理想是什麼,理想變成了一個很虛幻的東西,一個是別人對你的期望,一個是你對別人成功的看法。理想不是你簡單的個人金錢和權力的慾望,也不是簡單的別人強加給你的影子,真正把這些想清楚了往往你會覺得理想並不是遙不可及,理想可以是一個近期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小小的願望。你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也不需要太多的去羨慕他人,只需要真正的行動在路上。

正負能量,此消彼長,個人如此,企業和團隊何嘗不是也如此。很多時候必須要有的就是敬畏之心,有敬畏則有尊重,有尊重則有責任,有責任而心生慈悲。要真正 防微杜漸,則必須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懂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道理。懂得不為天下先和處下的道理。德有鄰,必不孤,確實需要做到的就是志於道,據於德,才有仁和藝之說。

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時候反省的並不是目標,而是過程,目標是迭代的,就自然懂得了過程即目標之道理。而回歸往往即是一種反省,需要思考的即是我們的價值觀和原則,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我之期望還是他人之期望,有無讓自己也變成一種虛假和不真實,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心無掛礙則無恐怖。有原則則不盲從,懂得自我之價值則易於選擇和判斷。問題本身不復雜,複雜的只是我們變化的價值和原則。

迴歸是一種追本溯源的過程,它不是放棄更不是盲從,它只是一直自我的尋找,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放棄太多執著往往更加懂得自我之價值,外化而內不化即是一種追求的狀態,心不妄動,則一切境界滅。

有時候想,懂得等待並尋找機會往往比盲目行動更加重要,在環境和時機都不成熟的時候,倉促的行為往往造成嚴重的後果。等待不是放棄,也不是膽怯,而是一種智慧等待是暫時的停止而不是放棄,是長遠的堅持而不是退縮,等待的時間往往難熬,但是往往更是對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考驗,一個成熟的心智必須懂得等待和厚積薄發的道理。等待往往讓我們能夠在空閒的時候更好地反省自我而不是訴諸於外在環境之不公,等待是停下來認真思考的過程,智者無惑,而不是一味的匹夫之勇。

不可否認,我們很多時候就是在尋找,沒有找到最初的本源和期望,又如何能夠真正知道想要的目標呢?當我們談到迷失,並不是說不清楚了目標,而是你當前執著 之目標是否是你初心之期望目標,還是說把他人對你的期望當成了最終的目標。我們本身是一個社會人,但是世俗之痛往往正是在與模糊了自我之價值觀和群體之價 值觀,導致了個人目標不斷變化,忘記了初心之本源而無法真達始終。

其它點滴總結

在2012年實施大集團私有云PaaS平臺建設專案,一個核心是平臺+應用的構建方式,另外一個核心就是業務系統概念弱化,變為獨立的業務元件,推動元件化開發。因此在12年寫了不少的關於元件化架構設計,元件開發,整合方面的文章。可以看到,元件化思路和當前的微服務思路基本是一致的。

在2012年我整理了IT規劃的核心邏輯一文,重點還是基於前期實施的IT諮詢規劃專案,SOA架構規劃專案,企業架構知識學習進行整理,並且在實際專案中實踐。

對於IT規劃,遵循的思路主要是:從業務到技術,從流程到IT,圍繞價值鏈分析和最佳化的核心模型往前驅動。核心過程包括現狀分析、差距分析、目標提出、藍圖規劃、實施規劃等幾個關鍵步驟。現狀分析包括業務現狀和IT現狀,根據企業戰略提出業務目標和發展規劃,分析現狀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提出和整理問題集(定義IT建設目標),根據差距和問題給出規劃藍圖,根據目標和問題分解到的子目標和子問題以及藍圖規劃內容,多維度評估和確定後續的實施規劃,定義IT系統建設實施的優先順序。這就是IT規劃的一般邏輯。

由於傳統業務系統進一步拆分和元件化,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可以引入企業架構思想。當我們把SOA架構思想引入到系統內的時候形成了微服務,同樣也可以將企業架構規劃思想,裡面的流程建模,業務建模和資料建模,應用架構和整合架構等規劃邏輯應用到單體的業務系統內部。因此在6月整理了《企業架構思想在軟體架構設計中的引入》一文。

在4月份我寫了《企業架構思想在軟體架構設計中的引入》一文,這篇文章真正將企業架構裡面談到的端到端流程,業務架構,資料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幾個關鍵架構內容打通,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架構核心即分解+聚合+整合。裡面實際兩個關鍵內容,一個就是端到端流程分析,一個就是CRUD分析矩陣。前者是自上朝下的思路進行分解,而後者則是自下朝上的思路進行聚合。

在12年的文章裡面,實際上我談了很多篇產品整合和整合測試的文章,可以看到在進行元件化分解後,元件之間的整合就變成了相對重要的事情。這個整合不僅僅涉及到和底層PaaS技術平臺間的介面服務整合,也包括了和上下游的業務元件間的橫向介面整合,因此你在進行產品整合的時候需要考慮整體的整合策略,整合順序等。

在2012年我寫了一篇企業架構-應用架構的文章,裡面有張構圖如上。如果把上圖裡面的平臺換為中颱,實際和當前案例的中臺架構圖很類似。

技術平臺提供業務無關的共享技術能力,以技術服務的方式註冊到ESB服務匯流排,包括了訊息,快取,日誌,安全,異常等各種技術元件和技術能力。廣義的技術平臺同時包括了開發平臺,將標準的元件化開發框架融入到開發平臺中,保證所有的應用基於統一標準的分層架構和開發模式進行開發。

在技術平臺上面規劃業務平臺和資料平臺,業務平臺和資料平臺都和業務相關。業務平臺本身提供可共享的各種業務服務能力,資料平臺提供可共享的資料服務能力。技術平臺為業務平臺和資料平臺提供支撐,資料平臺同時為業務平臺提供資料支撐。業務平臺和資料平臺分別提供業務服務和資料服務註冊到ESB實現服務能力共享。

業務平臺實現業務服務的複用,需要識別可複用的業務元件和業務能力。對於資料平臺則實現共享資料中心,包括了主資料和可共享的動態資料,實現資料能力的共享。

在2012年,就員工離職我當時寫了一篇感悟,摘錄部分如下:

很多時候你在公司,你個人價值能否發揮出來,除了跟個人已有知識,態度相關外。還和公司知識庫積累,公司文化價值觀,公司發展階段,團隊協同多方面因素相關。因此很多時候是兩方面的問題,那麼公司不能給你一個很好的平臺,你們離開我是樂意的,不然對於公司和個人都不利。前面從公司離職的一些人有些在新的公司就做得很好,自己價值也體現出來了,這是好事情。

對公司沒有感激可以,不認同公司價值觀要走也可以,但是不要在外部企業評價論壇謾罵公司,公司從來不會詆譭任何一個人,足夠的包容一個人。公司本身發展過程存在問題是正常的,公司也在不斷改進,離職員工應該有基本的職業道德。

先做人,後做事,而且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培訓員工讓他們勝任工作。這是企業應當提倡的用人之道。企業要用社會上最高的職業道德標準來要求員工,啟發員工的善心。

包括我另外一篇《程式設計師思維》的文章,也在不斷的強調實際對技術人員來說,思維和意識的轉變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到了一個瓶頸期後就很難再繼續提高。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你們撕逼使用者是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