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專程趕來潑冷水。講一些細節在魔鬼裡……魔鬼在細節裡的問題吧。

功率大家都說過了,不再多說。

然後是這個天線陣列。影片上不太能看出來尺寸大小,我們只說如果真的是用毫米波,天線應該是什麼樣的?一般天線的設計規則是單個天線最長有效長度不到一個波長,常見1/4波長、1/2、5/8之類。也就是說毫米波(意味著波長是1-10毫米)的單個天線的尺寸非常小。實際上常見的毫米波應用裡一個天線陣列模組也就3cm見方,都要有幾十個天線。

這裡說這個主要是要提兩個點——

一是,影片裡呈現的天線陣列和文字描述就很不合理了。這個密度的144個天線,12*12排列的毫米級別的物體,也就一個手掌心大。這個陣列排列稀疏了無法有效合成波束(波束控制精度低),密集了無法在空間形成足夠廣的覆蓋(波束總寬度窄)。經驗上說,如果真的能實現幾米內的任意角度聚焦到小於手機背面的尺寸的範圍,至少要有十數個這樣的天線陣列。

二是,毫米波天線的控制成本非常高。雖然就整合天線系統的角度來說60GHz系統的成本已經相當低廉,一個收發模組帶天線也就幾百人民幣成本,但小米這個是帶功率的。訊號傳輸上應用的毫米波毫瓦級別和瓦級別的差價做過的人都知道。即便是考慮功率分配給144個天線完成(就假設它可以永遠平均吧,雖然實際上每個天線都要考慮能發射總功率),它也不考慮訊號傳遞,單純發射一個帶功率調製的毫米波這一項,這套硬體成本恐怕就已經超過一些汽車的銷售價格。這裡也不提這樣規模的控制硬體本身的功耗、熱管理等實際問題了。

接著說異物遮擋不影響效率。這裡恐怕說的是利用多路徑效應尋找次優傳輸路徑。這很合理,但這和應用UWB來標誌訊號的(假設)思路牴觸。因為UWB的設計思路上是抵抗多路徑效應的,所以UWB作為信標定位無法獲得空間路徑的資訊,只有空間位置的資訊。於是,這裡實際上就必須用功率傳輸本身作為訊號來定位手機在空間路徑域內的位置。換句話說,如果能做到遮擋不影響,UWB就必須只起到一個開關作用。這又是一個功率和電磁輻射的大坑。

最後還有一些比較細碎的就不展開了。比如手機端的毫米波天線怎麼安排,成本怎麼辦;整套系統的熱設計怎麼辦;使用者房間太大怎麼辦;等等。

11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學會思維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