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進入正題前,先來說說何為資料分析方法論。

方法論,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而資料分析方法論,主要用來指導資料分析師進行一次完整的資料分析,它更多的是指資料分析思路

舉個例子:年終的時候公司讓你出一份年終盤點報告,此時就需要資料分析方法論來指導完成。

如何體現本年度的工作重點?關鍵性指標的漲跌變化對公司帶來哪些的實質性影響?產品各模組的變現能力排名?先分析哪一塊,後分析哪一塊,如何使分析結果有說服力?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一套方法論來系統的解決。

資料分析方法論和資料分析方法的區別

資料分析方法論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指導如何進行資料分析。

比如一份個人未來5年的職業規劃,設定5年後要達到的目標,列出自身的不足之處,每個時間段要完成的目標,透過這樣一份規劃指導完成最終的目標。

資料分析方法是從微觀的角度來告訴你如何進行分析。比如使用對比分析方法分析上一季度的日活趨勢。

為什麼要掌握資料分析方法論?

很多剛開始做資料分析的小夥伴們可能不知道從哪開始著手進行分析,往往腦子中有很多個點,但是沒有系統的關聯。

不知道怎麼去解釋資料,出來的分析結果往往會被質疑。此時就需要在營銷、管理的方法和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具體的業務,確保分析過程的有條有理,分析結果的準確和及時。

總的來說資料分析方法論的作用如下:

1、分析思路明確,保證了整個分析過程的體系化;

2、多維度拆解問題,明確各維度關聯關係,使分析路線清晰明瞭;

3、綜合多維度,保證分析過程的完整性;

4、有理有據,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資料分析方法論有哪些?

資料分析方法論主要來自營銷和管理方面的理論模型。

營銷理論模型有4P、使用者使用行為、STP理論、SWOT等;

管理方面的理論模型有PEST、5W2H、時間管理、生命週期、邏輯樹、金字塔、SMART原則等。

本文挑選了邏輯樹、5W2H、4P、使用者行為理論和AARRR來介紹。

邏輯樹

邏輯樹又稱問題樹、演繹樹或分解樹等。配合思維導圖使用,可以將一個問題分層擴充套件一步步拆解。可以把初始問題作為一個樹幹,將相關聯的問題和點作為一個樹枝。

一個大的“樹枝”上還可以有小的“樹枝”,以此類推,找出與問題相關聯的所有專案。邏輯樹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避免進行重複和無關的思考,甚至走入死衚衕

邏輯樹的使用必須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要素化:把相同問題總結歸納成要素框架化:將各個要素組織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則關聯化:框架內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關係,簡單而不孤立

缺點:

涉及的相關問題可能有遺漏,雖然可以用頭腦風暴把涉及的問題總結歸納出來,但還是難以避免存在考慮不周全的地方。所以在使用邏輯樹的時候,儘量把涉及的問題或要素考慮周全。

5W2H

5W2H,即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價(Howmuch)。

應用相對廣泛,可用於使用者行為分析、業務問題專題分析、營銷活動等。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思考問題的疏漏。

其實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從這七大方面去思考,對於不善分析問題的人,只要多聯絡即可上手,所以同樣它也適用於指導建立資料分析框架。

例如:會員購買行為分析

根據5W2H分析法列出了對使用者購買行為的分析所需要了解的一些情況,比如使用者購買會員的目的是什麼(跳過廣告?VIP資源?),哪種會員訂單量最多。

確定了分析框架後,我們再根據分析框架中的這些問題形成可量化的指標進行衡量和評價,例如會員購買入口訂單量、人均購買量、會員包訂單量等。透過這些指標進一步找出待最佳化的環節。

4P

4P營銷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它是隨著營銷組合理論的提出而出現的。

營銷組合實際上有幾十個要素,這些要素可以概括為4類: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

產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產品、服務、人員、組織、觀念或則它們的組合。

價格:價格或價格決策關係到企業的利潤、成本補償,以及是否有利於產品銷售、促銷等問題。影響定價的三個要素:需求、成本與競爭。

渠道:產品從生產企業流轉到使用者手上的全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

促銷:企業透過銷售行為的改變,刺激使用者消費。廣告、宣傳推廣、人員推銷、銷售促進是一個機構促銷組合的四大要素。

例如:使用4P營銷理論對公司業務進行分析

透過對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個方面對公司的業務進行拆解,找到關鍵性的指標橫向對比分析,進而找出上升和下降的環節,這些環節就可以作為下一步最佳化的方向。

使用者行為理論

那這麼多的指標如何去選擇?並不是所有的指標都需要重點關注。指標分析的先後順序?指標間的關聯?這個時候可以使用使用者行為理論來對這些指標進行梳理。

使用者使用行為是指使用者為獲取、使用物品或服務所採取的各種行動,使用者對產品首先需要有一個認知、熟悉的過程,到最後成為忠誠使用者。

例如:使用使用者行為理論來梳理影片APP關鍵指標,用來構建影片APP的指標體系

透過使用者行為理論構建出指標體系後,使用漏斗分析法,各階段的轉化率得出後,進一步最佳化產品。

AARRR

AARRR模型可以反應出不同階段中使用者參與行為的深度和型別,是一個典型的漏斗結構。使用者被匯入第一層之後,會在接下來的步驟中層層流失,剩下的使用者最終實現轉化並自傳播。

AARRR是Acquisition(獲取使用者)、Activation(提高活躍度)、Retention(提高留存率)、Revenue(獲取收入)、Refer(自傳播),這個五個單詞的縮寫,分別對應這一款應用生命週期中的5個重要環節。

獲取:就是從搜尋引擎、應用市場等渠道,獲得產品的“訪問新使用者”。提升的目標要是:渠道的質量、數量、新使用者比例等。

啟用:完成“體驗完整產品”所需的所有前置操作,如註冊、購買等,由“訪問新使用者”變成“使用使用者”。

留存:使用者認同產品帶給他的價值,持續使用產品。由“使用使用者”變成“活躍使用者”。

推薦:使用者對產品的價值非常滿意,並推薦他人使用。由“活躍使用者”轉變為“粉絲使用者”。

例如:以下哪裡渠道應該進一步加深合作?

渠道A帶來10000使用者量,每個使用者的獲取成本3元;成功啟用的有500人,啟用成本為60元;留存下來的使用者為300人,留存成本為100元;產生收入的使用者為150人,付費使用者成本為200元。

而渠道B的獲取成本為10元,啟用成本為11.11元,留存成本為20元,付費使用者成本為33.33元。顯然渠道B的質量更好。

總結

以上介紹的資料分析方法論,需要根據具體問題進行選擇。不同的方法論一般適用於不同的分析場景,但是有些方法論是可以巢狀使用的。

邏輯樹:適用範圍較廣,特別是在專題分析方面;5W2H:可用於使用者行為分析、業務問題分析;4P:主要用於整體情況分析;使用者行為理論:針對使用者行為分析;AARRR:主要用於產品增長分析。

最後,希望資料分析從業者在熟悉業務的基礎上,配合這些方法論,得出準確高效的資料分析結果。

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資料分析框架,遇到一個待分析的問題,能夠迅速找到對應的方法論和方法,從而高效的得出分析結論,更好的提現出資料分析師的價值。

-end-

10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某電商平臺的套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