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和微信的“夜間模式”之爭引發網路熱議,甚至一度傳出微信將被蘋果從APP Store下架的猜測。原因是蘋果在新版iOS13當中加入了“夜間模式”,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的完整性,蘋果在最新的iOS版本更新中,要求APP Store裡的應用全部支援夜間模式,否則將面臨下架。
這下“皮球”踢到了微信這裡,微信誕生十年來,使用者數突破12億人。“微信之父”張小龍把微信 定位於社交溝通工具,使用者不應該把太大的時間花在微信上。在他的帶領下,微信的價值觀是“一個好的產品是讓人用完即走的”。因此縱使億萬使用者跪求“夜間模式”,微信依舊不為所動。
正所謂“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沒有向用戶妥協的微信,面對更強勢的蘋果公司,變成了“被欺的客”。微信官方迴應,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微信與蘋果達成合作,共同探索微信在iOS系統的暗黑模式體驗,目前該功能已完成開發,將有望在下一個新版本中上線。
首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來看下“夜間模式(Dark Mode)的必要性,即這個功能有哪些好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健康”,畢竟“夜間模式”能緩解眼睛乾澀可能是廣大使用者最直觀的感覺。畢竟生活在這樣的螢幕時代,大大小小的螢幕幾乎佔領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尼爾森研究小組的資料表明,在2018年第一季度我們每天在裝置上花費了超過11個小時(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螢幕使用時間“報告)。在這令人吃驚的數字背後其實存在很多其他潛在的風險因素,比如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中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很熟悉的詞兒對不對,沒錯,缺少褪黑素就會帶來失眠等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褪黑激素水平降低會增加肥胖症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此外,“夜間模式”還能降低“意外傷害”的概率,有利於“和諧共處”。舉個例子,試想你在電影院或者音樂廳,你的前座或隔壁座在漆黑的環境裡拿著手機,刺眼的白光引發你時不時地翻白眼,遇上血氣方剛不能忍的,勸解未果後很可能會發生肢體衝突,事實上這樣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了。再比如,一對夫妻,一個忙了一天想要好好睡個覺,一個在不停刷手機,這很容易出現爭執,甚至影響感情。
當然,夜間模式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終極好處,那就是“省電“!網上測評顯示能節約30%-60%,這對於手機重度依賴者來說可謂是非常實在的好訊息;往大了說了,節能節電也能對環境做出一點點的小貢獻呢。
這幾大好處做背書,難怪近些年來,科技巨頭和電子消費類的寵兒們紛紛加入“夜間模式”的陣營,不僅更新作業系統,也敦促各大應用推出相應的適配程式去迎合消費者。除蘋果外,安卓系統、微軟、Youtube等都早已釋出對夜間模式支援。
那實際的使用效果如何呢?使用者們是否買單?用率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功能是真實好用還是科技巨頭們的自嗨? 出於好奇,我在谷歌上問了一個很直白的問題(如下圖)。顯而易見,在一次200分樣本量的調研中,有超過82.7%的使用者表示他們會使用“夜間功能”。
另外,polar(Personal knowledge repository)公司也在2019年釋出了相關調研,相應結論是在他們平臺上有92% 的使用者使用“黑夜模式”;他們在twitter上的調研結果是82%的使用者支援該模式。從google trend 來看,全球範圍內對於“夜間模式”的關注在去年9月達到了高峰,而在國內,這兩天的微信和蘋果的battle也將熱度在本土獲得了使用者們的廣泛關注。
最後來看看其他的通訊軟體和社交媒體的反應。據了解,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Viber,Skype,Twitter等都已經完成適配,所以為什麼微信到底為什麼不願意做這個改動呢?相信從這兩天的刷屏中,大家就了解到他們的當時給的官方回覆,即“我們的夜晚太珍貴,他們不忍心佔用,希望我們夜夜都好眠”,這個願望我喜歡,但是這個理由我是不信服的。使用者的權利和自由,還是交給使用者來選擇吧。